玉帛是什么意思
语出《史记·卷六十九·齐悼惠王世家第十九》:“鲁仲连独观之,谓其信然。出其言,果不与鲁连斗口。”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俾东西二宫,修我玉帛。”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河南》:“上嘉其忠,加恩加赏,赐金帛,勉使再征,仍赐名玺书。”亦作“玉帛”。 《史记·卷六十九·齐悼惠王世家第十九》:“鲁仲连独观之,谓其信然。出其言,果不与鲁连斗口。”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俾东西二宫,修我玉帛。”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河南》:“上嘉其忠,加恩加赏,赐金帛,勉使再征,仍赐名玺书。”
玉帛古义是指《诗经》中的“小雅”,即小雅鹿鸣篇,战国时有“《小雅》而后有《大雅》”之说。
相传玉帛之盟为春秋时楚人苏秦、齐人张仪所倡。《战国策·卷七·齐四》云:“﹝齐宣王﹞于是乃设玉帛者,大夫曰:‘令乎?’曰:‘令。’曰:‘割地乎?’曰:‘割地。’”由此看来,“玉帛”是指“礼乐”、“文化”,因为自古以来都是“礼乐交错”的,周礼乐教化之本,先圣王总结了周代的礼乐制度,创立了礼乐教化的根基。这个“玉帛”之举应该不是仅仅一个单纯的礼仪式,在苏秦与张仪之间肯定还有一场政治上的激烈的辩论。正如王勃《滕王阁序》里所说的那样:“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玉帛古义是指《诗经》中的“小雅”,即小雅鹿鸣篇,战国时有“《小雅》而后有《大雅》”之说。《诗经》的首篇《小雅·鹿鸣》就是描写和歌颂周文王讨伐暴君商纣王,以及后来周公辅佐成王安邦定
- 1 -
国的事迹,实际上是赞美文王和武王的业绩,表示他们励精图治,对内消灭暴君纣王,对外打败侵略者,统一全国,形成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局面,使周朝进入鼎盛时期,并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典章制度和灿烂的文化。以后各篇便分别叙述这一段故事。它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对开国功臣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在《诗经》中,小雅多用赋的手法,采取了丰富生动的比喻和贴切鲜明的形象,具有朴素而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音乐美。如“文王嘉止,大邦有子。”“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彼周之子,侯穆所思。”等句,就是用了许多比兴和烘托的手法。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