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三基题.doc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三基题.doc

来源:测品娱乐
(完整版)林业生态工程学三基题.doc

林业生态工程学三基题 第一部分笔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林业生态工程是设计与以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

术。

A农作物B草本C木本D水生

2. 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是设计、建造与某一区域的() A森林生态系统B人工复合生态系统C社会经济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

3. 被称为是形象工程的是() A天保工程B环京津防沙治沙工程

C退耕还林工程D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4.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规划期限是() A30 多年B50 多年C70 多年D 100 多年 5. 使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干扰B维护C发展D稳定

6. 同一立地类型的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方案可适用于该立地类型中所有的()

A林地B林种C小班D林班

7. 封山育林基本上是模仿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A种群B人工群落C自然群落D生态系统

8. 最适合在黄土地区地形破碎的坡面整地的方式是() A水平沟B水平阶C反坡梯田D鱼鳞坑 9. 移动最快的沙丘类型是() A沙垄B新月形沙丘C沙山D格状沙丘 10. 营造坡面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A生产木材B生产薪材C生产果品D拦蓄径流

二、多项选择题

11. 以下属林业生态工程内容的是() A 信息工程 B 食物链工程 C 系统工程

D 生物群落建造工程 E 环境改良工程

12.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包括() A 防治荒漠化 B 防治土壤侵蚀 C 保持水土 D 减轻温室效应 E 涵养水源

13. 以下属生态环境界面“脆弱”的基本特征的是() A 可被代替的概率大 B 竞争的程度低

C 可以恢复原状的机会大 D 界面变化速度快 E 空间移动能力强 14. 景观格局的类型有() A 点格局 B 线格局 C 网格局 D 平面格局 E 立体格局

15. 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基本要素有() A 资源的承载力 B 区域的生产力 C 环境的缓冲力 D 进程的稳定力

E 管理的调解力

16. 受害生态系统因管理对策的不同可能有的结果为() A 恢复 B 重建 C 重组 D 改建 E 恶化

17.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有() A 全局性 B 长远性 C 群众性 D 实践性 E 稳定性

18. 侵蚀沟道防护林的造林目的是() A 控制沟头前进 B 保护沟谷 C 降低侵蚀基准 D 防止沟岸扩张 E 促进水土 淤积

19. 沙丘运动的形式有() A 前进时 B 后退式 C 往复式 D 往复前进式 E 混合式

20. 以下能影响林带防风效应的因子有() A 疏透度 B 林带的高度 C 林带的宽度

D 林带的断面形式 E 风向

三、判断正误题

21. 林业生态工程作用的实质是森林对环境的作用() 22.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主要在非森林环境中建造()

23. 自然干扰作用总是使生态系统返回到生态演替的早期阶段。() 24. 疏透度反映的是林带的透风状况。() 25. 在沙地造林时苗木必须深栽在稳定湿沙层() 四、填空题

26. 林业生态工程的配套工程主要包括工程和工程。 27. 河岸防护林由和两部分组成。

28. 山丘区林业生态工程的整地方式有、、和 等。

29. 农田防护林林带结构有、和三种类型。 30. 农田防护林林带的更新方式有、、和四种 形式。 五、名词解释 31.林业生态工程: 32.生态环境问题: 33.透风系数: 34.农田防护林: 35.生态重建: 六、简答题

36.简述受害生态系统恢复遵循的两个模式途径。 37.简述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38.简述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步骤。 39.什么是防护林体系? 40.什么是撵沙腾地造林法? 七、论述题

41.试论述林业生态工程与造林和森林经营的区别。

42.试论述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 43.举例说明水土保持林体系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44.试论述水库防护林的建设目的及主要配置技术。 45.试论述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建立。 第二部分口试题

46.我国目前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47.我国著名的 12 片沙漠、沙地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哪几片在我省境内有分布?

48.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49.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空间表达有哪些? 参 笔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2 .B3.B4 .C5 .A 6.C7.C 8.D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BDE 2.ABCE 3.ADE 4.ABCDE 5.ABCDE 6.ABDE 7.ABCD 8.ABDE

9.ACD10.ABCDE 三、判断正误题 1. √ 2. √ 3. √ 4. ×

5. √ 四、填空题 1.温饱致富 2.河川护滩林护岸林

3.水平阶反坡梯田水平沟鱼鳞坑 4.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 5.全带更新半带更新带内更新带外更新 五、名词解释

1.林业生态工程:林业生态工程是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以木本

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

2.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

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3.透风系数: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

的平均风速之比。

4.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是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带状或网状配置在田块四周,以抵

御自然灾害 (风沙、干旱、干热风、霜冻等 ),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证作物高产稳产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5.生态重建:是将生态系统的现有状态进行改善,改善的结果是增加人类所期望的“人造”特点,

压低人类不希望的自然特点,使生态系统进一步远离它的初始状态。

六、简答题

1.简述受害生态系统恢复遵循的两个模式途径。

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遵循两个模式途径:当生态系统受害是

不超过负荷并是不可逆的情况下,压力和干扰被移去后,恢复可在自然过程发生。如对退化草场进行围栏保护,几年之后草场即

可得到恢复。另一种是生态系统的受害是超负荷的,并发生不可逆变化,只依靠自然过程并不能使

生态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必须依靠人的帮助,必要时,还需用非常特殊的方法,至少要使受害状

态得到控制。

2.简述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

破坏,即通常所指的生态破坏问题,如滥伐森林、陡坡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物种消

失等;二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所造成的污染,即环境污染问题。在有的地区,环境问题可能

以某一类为主,但在更多的地区都是两类问题同时存在。 3.简述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步骤。 (1)规划设计区基本资料收集与整理;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质量评价; (3)土地利用规划与林种安排; (4)造林设计; (5)成本及效益估算; (6)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4.什么是防护林体系?

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 (或一个行政单元 )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土地利用情况和山、水、田、林、路、渠以及牧场等基本建设固定设施,根据影响当地

生产生活条件的主要灾害特点,所规划营造的以防护林为主体的和与其他林种相结合的总体。

5.什么是撵沙腾地造林法?

撵沙腾地造林可以概括为“撵沙腾地、腾地造林、引沙入林、以

林固沙” 。具体办法是:在一排排的流动沙丘中,把前后两排沙丘固定,中间的沙丘采取人为的措施如清除天然植物或大风时人工扬沙,使其迅速移动堆积在前一个固定沙丘上,中间的沙丘便变成宽阔平坦沙地,然后造林。

七、论述题

1.试论述林业生态工程与造林和森林经营的区别。

林业生态工程包括传统的森林培育与经营技术,但是,它又与造林和森林经营有以下区别:

(1)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是以林地为对象,在宜林地上造林,在有林地上经营。而林业生态工

程以包含多种地类的区域 (或流域 )为对象。造林与森林经营的目的在于设计、建造与人工的或天然的森林生态系统,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是设计、建造与某一区域 (或流域 ) 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例如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2)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在设计、建造与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主要关心木本植物与环境

的关系,林地上木本植物的种间关系以及林分的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而林业生态工程主要关

心整个区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关系与物质循环再生过程,以及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

结构、功能、物流与能量流。

(3)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林地的生产率,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

营。而林业生态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整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生态系统

的可持续经营。

(4)传统的造林与森林经营的设计、建造与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只考虑在林地上采用综合技

术措施,而林业生态工程需要考虑在复合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土地上采用综合措施。人们常说的“山

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就是这种意思。

2.试论述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 选择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原则和依据:

(1)根据不同林种目的要求,结合立地条件,设计适宜的树种。不同的林种对树种有不同的要求,防护林要求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寿命长、树冠枝叶茂盛、根系发达、能固土保水或防风固沙的乔

木和灌木树种;经济林要求生长迅速、结实性能好、丰产、稳产、寿命长、经济价值高的各种经济

树木;薪炭林要选用适应性和萌芽力强、速生、丰产、热值高的乔木和灌木树种;风景林选用树姿

优美的常绿或落叶乔木和花色鲜艳的灌木等。

(2)掌握适地适树原则,即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设计当地能很好生长的造林目的树种。一般要

注重选用乡土优良树种,也可采用引种后表现良好树种。 (3)在适应立地条件和符合造林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经济价值和生态、社会效益较高,又容

易营造的树种。同时,注意选用种苗来源充足、抗病虫害性能强的树种。

(4)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设计针阔叶树混交林,以达到改良土壤、提高林地肥力、防止病虫害

和山火蔓延,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目的。为便于施工,相邻小班可设计不同树种,形

成自然块状混交或带状混交。如有成功经验,也可设计行间混交,主要是乔灌木混交。

3.举例说明水土保持林体系的“水平配置”和“立体配置”。 所谓“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对具体的

中、小流域应以其山系、水系、主要道路网的分布,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根据当地发展林业产业

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据当地水土流失的特点,水源涵养、水土

保持等防灾和改善各种生产用地水土条

件的需要,进行各个水土保持林种合理布局和配置,在规划中要贯彻“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生物措

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林种配置的形式上,在与农田、牧场及其他水土保持设计的结合上,

兼顾流域水系上、中、下游,流域山系的坡、沟、川,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应考虑林种占

地面积在流域范围内的均匀分布和达到一定林地覆盖率的问题。我国大部

分山区、丘陵区土地利用中林业用地面积大致要占到流域总面积的30% --70%,因此,中小流域水

土保持林体系的林地覆盖率可在30%~ 50%。

所谓林种的“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合形成。

根据林种的经营目的,要确定林种内树种、其他植物种及其混交搭配,形成林分合理结构,以加强林

分生物学稳定性和形成开发利用其短、中、长期经济效益的条件。根据防止水土流失和改善生产条件

以及经济开发需要和土地质量、植物特性等,林种内植物种立体结构可考虑引入乔木、灌木、

草类、药用植物、其他经济植物等,其中,要注意当地适生的植物种的多样性及其经济开发的价值。

“立体配置”除了上述林种内的植物选择、立体配置之外,还应注意在水土保持与农牧用地,河川、

道路、四旁、庭园、水利设施等结合中的植物种的立体配置。 4.试论述水库防护林的建设目的及主要配置技术。

建设目的:在水库沿岸周围营造防护林是为了固定库岸、防止波浪冲淘破坏、拦截并减少进入库

区的泥沙,使防护林起到过滤作用,减少水面蒸发,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人们可利

用水库防护林作为夏季游憩场所。在水库周围营造的多树种多层次的防护林,还有美化景观的作用。

配置:水库防护林的配置包括两部分:水库沿岸防护林、坝体下游以高的地下水位为特征的低

湿地段的造林。

水库沿岸防护林带的起点可以由正常水位线或略低于此线的地方开始。水库沿岸防护林带的宽度

应根据水库的大小,土壤侵蚀状况,沿岸受冲淘的程度而定。当沿岸为缓坡且侵蚀作用不甚激烈

时,林带宽度可为 30-~40m;而当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时,其宽度应不小于 50~60m ,有时可达 l00m

以上。配置在正常水位线或其略低地段的防浪灌木要由灌木柳及其他耐湿的灌木组成。在正常

水位与高水位之间,采取乔灌木混交型。一般乔木采用耐水湿的树种,灌木则采用灌木柳,使其形

成良好的结构。在高水位以上,常常立地条件变得干燥,应采用较耐干旱的树种,特别是为了防止

库岸周围泥沙直接入库,并防止牲畜进入,可在林缘配置若干行灌木,形成紧密结构。

坝体下游低湿地,宜用作培育速生丰产林,选择一些耐水湿和耐盐渍化土壤的造林树种,如旱柳、垂柳、杨树类、丝棉木、三角枫、桑树、乌桕、池杉、枫杨等,林分结构主要决定于生产目的和立

地条件。造林时需注意应离开坝脚8~ l0m ,以避免树木根系横穿坝基造成隐患。

5.试论述绿洲防护林体系的建立。

绿洲防护林体系,主要是在紧邻农业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地带,建立绿洲外围的灌草固沙带、沙漠

边缘阻沙林带和绿洲内部的护田林网等 3 大部分构成。

(1)绿洲外围的成片固沙林,是使绿洲和绿洲周围的防护林带免遭沙压沙埋的保障,是保卫绿洲的

第一道屏障。固沙林可以通过营造沙拐枣、梭梭等灌木来形成,也可以采用引水灌沙、封沙育草

等办法来形成。固沙林应当是越宽越好,其最小宽度应不低于200m。

(2)防风阻沙林带,在绿洲周围,农田与沙漠、戈壁的交界处营造,这是保卫绿洲的第二道屏障。

林带的宽度可因地制宜,视农田与沙漠之间的空地宽度和水源条件而定。如果某一段有宽的空地,

500~1 而且水源充足,就可宽些,可以营造中间有间距的多带式防沙林带,间距50~ l00m,总带宽

000m;若空地较少,就可窄些,但最窄不应小于10 行树。 另外由于沙丘前移,靠沙丘背风坡造林时为避免幼树被埋死应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

阻沙林带的树种,要选择枝叶稠密、生长高大、抗风力强的树种。如沙枣、杨、银白杨、箭杆

杨、白榆等。

(3)护田林网,沿灌溉渠道和田间道路营造。这是绿洲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在减免风沙及干热风

危害、改善田间小气候中,起着直接的作用。 口试题

1.我国目前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我国目前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的名称分别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工业人工林

基地建设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野

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2.我国著名的12 片沙漠、沙地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哪几片在我省境内有分布?

我国著名的 12 片沙漠、沙地的名称分别是: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木塔格

沙漠,柴达木盆地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浑善达克沙

地、呼伦贝尔沙地,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

在我省境内有分布的是: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

3.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对林业生态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工程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思想准备,

没有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因而造成工程建设并没有真正纳入各级国民经

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计划,建设工作不扎实、进度不快,法律保障难落实,缺乏有力的扶持和措

施,未得到全民的共识和形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毁林事件时有发生。

(2)林业生态工程不仅是一项跨世纪的生态建设工程,而且建设区多是

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投入严重不足,国家投资少,补助标准

偏低,与工程需要不相适应,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随着工程进展,造林难度不断增加,造林成本

不断提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3)一些地区缺乏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意识不强。林业生态工程未与总体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当

地环境和相关产业综合规划,因而使之功能难以正常发挥。没能做到因地制宜以及生物措施和工程

措施相结合。

(4)树种比例失调,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稳定性差,易遭受病虫害危害,防护功能不能充分发

挥。

(5)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强度樵采和乱砍滥伐现象。

(6) 一些地方林业基础薄弱,科技人员偏少。尚有部分乡(镇 )没有林业站,或虽有林业站,但没有专业技术员与可靠的专项经费来源,形同虚设。

4.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全球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荒漠化扩大、土地退化、水资源危

机、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噪声污染和森林资源破坏等。 5.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空间表达有哪些?

生态环境脆弱带的空间表达有:城乡交接带、干湿交替带、农牧交错带、水陆交界带、森林边

缘带、沙漠边缘带、梯度联结带和板块接触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