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4届湖南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53

2024届湖南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历史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53

来源:测品娱乐
长沙市一中2024届模拟试卷(二)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传说黄帝时期有人“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支)”,以“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夏朝后期有很多王以日干为名;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干支象形,商王也多用天干为代号。这说明( ) A. 先秦时期对天文星象有初步认知 C. 中国传统纪年法的发展一脉相承 B. 古代君主重视记录物候气象变迁 D. 生肖与星座影响了古代社会生活 2. 据《史记》记载,有汉一代“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重用法家张汤、黄老学派汲黯以及纵横家主父偃。这反映出汉代( ) A. 学术领域的争斗与动荡 C. 官学延续了诸子的学说 B. 治国理念的并蓄和包容 D. 儒学独尊地位遭受冲击 3. 下表所示为唐代的部分文教管理机构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唐代( ) 主管上级 尚书省(属六部) 机构名 礼部 太常寺 内侍省(属九寺) 鸿胪寺 接待宾客和有关丧葬仪制等等 (五监) 国子监 管理各级学校,为最高学府 汉太学演变而来 机构职能 发布文化教育的政令和制度 负责具体的祭祀和乐舞 秦九卿演变而来 机构来源 北周始设 A. 分权制衡的设计初衷 C. 政务事务的大致分工 B. 机构沿革的守旧僵化 D. 集权的家国同构 4. 下面是一位高三同学复习历史时总结的一张示意图。图中所标识的a、b、c应为( ) A. 尚书省、参知政事、刑狱 C. 南书房、门下侍郎、警卫 B. 台谏、参知政事、军政 D. 台谏、门下侍郎、司法 5. 1557—1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约为1亿两,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1571年西班牙经营的马尼拉大20年间年均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 帆船航线开通后,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这种情况是因为( )A. 白银作为通货的需求减少 C. 明朝推行宽松的外贸 B. 中国瓷器和棉纱大量出口 D. 欧洲与中国存在银价差距 6. “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由此可见,魏源认为( ) A. 华夏与夷狄没有区别 C. 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B. 西方制度比中国完善 D. 必须师夷长技以求富 7. 1902年,川督岑春煊以“兴学尤为急切”设立川省学务处,1903年,新任川督锡良通饬各府厅县赶办学堂,如有“顽泄固执之辈,虽朝夕督责,犹多漫不经心;今再宽以岁月,必付坐忘;迨开学届期,依然如故……无论官绅,定予严惩,断不宽贷”。这反映了当时( ) A. 清集权面临危机 C. 四川积极响应清改革 B. 内地偏隅思想保守落后 D. 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8. 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大纲》。其内容共23条,大多采自日本明治。正文是“君上大权”,附录之中列有臣民权利义务。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这说明了( ) A. 清末立宪开始探索民主政治 C. 日俄战争促成中日关系改善 B. 清廷有改变落后的强烈愿望 D. 清末风潮高涨的必然性 9. 1952 年4月,组织了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代表团回国后,在各自所在省份的县乡作报告,代表团成员们向人们宣传了一幅苏联“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图。这种宣传( ) A. 有助于推进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变革 B. 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 C. 有力地展示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D. 巩固了农村的民主的胜利果实 10.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基本采用每周六天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1995年5月1日起,实行5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每周五日工作制的推行( ) A. 是产能过剩的必然选择 C. 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 11. 下图为《那尔迈调色板》,能够反映出( ) B. 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 导致了失业人数的剧增 A. 古代西亚君主制度 C. 楔形文字的符号化特征 B. 农业产生后的巨大影响 D.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12. 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首先宣布:土地为国有,百姓直属于天皇,罢世袭官吏。又依据贵族等级高低赐予不等的采邑,这些采邑世袭受领,其所出赋税皆不上交国家。后又造户籍,以十家为里,里有长,其职在促民纳税、服役;每家以人口多寡受地、纳税服役。这些措施旨在( ) A. 增加财政收入 C. 建立集权国家 B. 维持贵族世袭特权 D. 巩固封建等级秩序 13.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殖民地。美洲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而同样遭受殖民者侵略的非洲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的不同 B. 美、非地理环境与欧洲殖民方式的不同 C. 美、非政治状况与欧洲殖民主体的不同 D. 美、非人种属性与欧洲殖民条件的不同 14. 19世纪在欧洲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认为:“19世纪是个尊重事实的伟‘如实地说明历史”大时代,历史学家的任务只在于。这句并不怎么深刻的格言却得到惊人的成功。历史学“得到惊人的成功”的时代条件是( ) A. 西方资本主义急速发展与称霸世界 C. 启蒙运动彻底摧毁教会的思想控制 B. 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科学兴起 D. 马克思唯物史观科学揭示历史规律 15. 下图为美国南部州黑人议员数量表,据此可推知( ) A. 黑人民权运动为黑人重新争得选举权 C. 19世纪后期美国黑人公民权未被承认 B. 美国南部各州经济发展水平动荡反复 D. 美国黑人争取民主权利道路漫长曲折 16. 20世纪60年代,东亚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到了80年代,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东亚为7.9%;90年代时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只有1.1%,而东亚却高达8.3%。东亚发展速度超过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是缘于( ) A. 东亚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C. 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 B.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D. 区域集团化的快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知几(661—721)是唐高宗时期的史官,在他的作品《史通》中,他提出“古今不同,势使之然”,史家著史也是受社会环境制约的,春秋时期“闭境相拒,关梁不通”,史书必然“多有阙如”;汉代“普天率土”“远近无隔”,史料丰富,史书内容也就“倍增于春秋”。他批评有的史家“直以事不类古,改从雅言,欲令学者何以考时俗之不同、察古今之方异?”在《疑古》篇中,他指出“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武成》之篇,吾取其二三简’,推此而言,则远古之书,其妄甚矣!”他还批评司马迁的《史

记》“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认为其“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后世很多史家认为,刘知几的历史观有其复杂性和矛盾性。 ——摘编自聂中庆《略论刘知几的历史观》 材料二 成立以前的史学界,学者们依然走着过去的大路,对历代正史加以补做或改作;成立之后的史学,方向更多,大要言之,除继承前期的成绩,加以发展外,又多出:一、考古学和史前史的研究,二、中外交通史和蒙古史的研究,三、敦煌学的研究,四、小说、戏曲、俗文学的研究,五、古史的研究,六、社会史的研究。后期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难物史观”输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第三是新史料的发现。第四是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第五是新文动的兴起。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引论》(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史学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建立以来至今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 展品概况 展场布置概况 绸缎、雕牙、银器、漆器、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贴有对

1876年美

铜器、景泰器、玉器、古

国费城世

玩、绣货、瓷器、丝、茶、一式,极形严肃”,进牌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

界博览会 六谷、药材 花瓶、绣花品、风筝、豆

1910年比

腐、竹器、玩具、绸缎衣

利时布鲁

料、景泰蓝、雕刻家具、

塞尔博览

瓷器、云南腰刀、各省土

会 特产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会场房屋式样,参酌中西 及绣货桌椅器具,皆广东紫檀雕刻,极为精细,有大客厅,其中悬摄政王御容,并挂中国名画,会场正中悬今上圣容,四周以绸缎结彩,左首 柜;会场布置“悉尊华式”“无一外洋款式者”联,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

针对上述材料,提炼两个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证明。(论点明确具体,史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随军远征的167位专家学者对埃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随后诞生的埃及学相比古典研究更加重视考古学资料的获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西方文明源自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应从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人们不相信在这之前还存在过《荷马史诗》所描述的高度文明。1873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在土耳其找到了特洛伊城遗址。三年之后,谢里曼又在希腊发掘出5座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古墓。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所发现的古代文明被统称为“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纪突然消亡,其原因至今仍是一团迷雾。谢里曼把大量出土文物先是带到他在雅典的住所,后赠给了柏林博物馆,二战后这些文物运到了莫斯科。 ——摘编自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古希腊文明2500年》 材料二 海斯、穆恩、韦兰所著《世界史》目录如下图: 第一

文明的开端 编 编 第18

第1章 渔猎时代 章 第19

第2章 农业时代 章 第20

第3章 近东的艺术和帝国 章 第七

第4章 远东和远西 编 第二

希腊城邦的古典文明 编 章 第22

第5章 希腊城邦的兴起 章 古代文艺的复兴 第39章 德意志的统一 第21

十字军 第38章 一 意大利的和统

欧洲的扩张 第37章 美国的扩张和统一 中世纪的文化 第36章 英帝国的改革 中世纪的 第35章 英国的改革 中世纪的生活 第34章 动荡中的欧洲 明 第六

中世纪欧洲的教文

第十编 义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

波斯战争和雅典人的胜

第6章 利 希腊的扩张和亚历山大

第7章 的征服 第三

罗马帝国内的古典文明 编 第23

新的发明 章 第24

远方探险和贸易 章 第八编 第25

欧洲国家和教会中的 第十一

白种人的负担 编 第41章 东欧 第40章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第8章 罗马城邦的兴起 章 第26

第9章 罗马共和国的得失 章 第10章 第四

远东的古典时代 编 第11

印度及其圣人 章 第12

中国及其智者 章 第五编 第13

回顾与前瞻 章 第14

教在罗马帝国 章 第15

来自北方的蛮族 章 第33章 第32

从古典文明过渡到教文明 章 第30编 第29章 第九

罗马帝国和希腊—罗马文明 第27章 第28

政体的复活 第42章 东方和西方 新教 第43章 非洲的征服 荷兰、英国对政体的攻击 第十二

近代文明在考验中 编 上政体的盛行 第44章 国际无状态 今日文明的基础 第45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 第46章 新地图和新法律 战后问题,远东和

思想 第47章 近东 国际联盟和国际法

法国 第48章 庭 章 第31

拉丁美洲 第49章 和平的岁月 工业 第50章 危机的年头 章 第16

来自东方的侵略者 章 第17

黑暗时代 章 章 第5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海斯(C.J.Hayes)、穆恩(P.T.Moon)、韦兰(J.W.Wayland)《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谢里曼发现迈锡尼文明的历史条件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撰写一部与材料二观点不同的世界史目录并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传说黄帝时期有人“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支)”,以“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夏朝后期有很多王以日干为名;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干支象形,商王也多用天干为代号。这说明( ) A. 先秦时期对天文星象有初步认知 C. 中国传统纪年法的发展一脉相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先秦时期中国人已经发明了干支纪日法,这和当时人们观察天文星象、进而产生“日月之行”“阴阳之气”“四时之度”的观念有关,A项正确;材料所述仅涉及夏商君主以天干为名,未涉及古代君主“重视记录”气象变化,排除B项;题干材料所述为“干支纪日法”,而非“纪年法”,排除C项;“生肖与星座”不等于天干地支,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 据《史记》记载,有汉一代“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武帝)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重用法家张汤、黄老学派汲黯以及纵横家主父偃。这反映出汉代( ) A. 学术领域的争斗与动荡 C. 官学延续了诸子的学说 【答案】B

B. 治国理念的并蓄和包容 D. 儒学独尊地位遭受冲击 B. 古代君主重视记录物候气象变迁 D. 生肖与星座影响了古代社会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重用儒家,“独尊儒术”,但不是“独存儒术”。儒学虽垄断官方教育,但并未对其他学说灭绝或,皇帝甚至会重用一些具有法家、黄老道家和阴阳家思想色彩的人物,汉代学术领域在这一治国理念的影响下,对诸子各家各派的思想内容都有继承和研究,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思想方面,不是学术,排除A项;C的说法不正确,比如墨家的学说就没有延续,排除C项;汉代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D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3. 下表所示为唐代的部分文教管理机构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唐代( ) 主管上级 尚书省(属六部) 机构名 礼部 太常寺 内侍省(属九寺) 鸿胪寺 接待宾客和有关丧葬仪制等等 (五监) A. 分权制衡的设计初衷 C. 政务事务的大致分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文教管理领域,唐代尚书省重政务,“九寺五监”重事务,体现出一定的分工,C项正确;材料中的机构有分权而无制衡,均统属于皇权,排除A项;表格体现的是唐代的制度革新,而非因循守旧,“僵化”表述失当,排除B项;集权侧重地方制度分析,而材料反映的显然是机构的设置情况,更多体现的是皇帝集权范畴,排除D项。故选C项。 4. 下面是一位高三同学复习历史时总结的一张示意图。图中所标识的a、b、c应为( ) B. 机构沿革的守旧僵化 D. 集权的家国同构 国子监 管理各级学校,为最高学府 汉太学演变而来 机构职能 发布文化教育的政令和制度 负责具体的祭祀和乐舞 秦九卿演变而来 机构来源 北周始设 A. 尚书省、参知政事、刑狱 C. 南书房、门下侍郎、警卫 【答案】B 【解析】 B. 台谏、参知政事、军政 D. 台谏、门下侍郎、司法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权力“因事系权”,实行“二府三司制”,分掌行政、军政、财政权,另设台谏这一监察机构,因此a是台谏机构,b是参知政事,c是负责军事的军政机构,B项正确;尚书省是唐朝负责执行行政命令的机构,排除A项;南书房是清朝的机构,排除C项;枢密院不是司法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 5. 1557—14年,流入澳门的白银约为1亿两,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国内地;1571年西班牙经营的马尼拉大20年间年均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 帆船航线开通后,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这种情况是因为( )A. 白银作为通货的需求减少 C. 明朝推行宽松的外贸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57—1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557—14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中国本土白银产量有限,当时欧洲的黄金对白银的兑价远高于中国,欧洲因此倾向于在白银价高的中国使用白银来购物,反映出欧洲与中国存在银价差距,D项正确;明朝时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排除A项;据题干材料,马尼拉航线的开通使中国的手工业品大量售向欧洲,但此时期的外贸大宗为生丝、瓷器和茶叶,棉纱并未成为外贸大宗,排除B项;明朝推行“海禁”,严格对外贸易,因此项不属于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6. “诚知夫远客之中,有明礼行义,上通天象,下察地理,旁彻物情,贯串今古者,是瀛寰之奇士,域外之良友,尚可称之曰夷狄乎?”由此可见,魏源认为( ) B. 中国瓷器和棉纱大量出口 D. 欧洲与中国存在银价差距 A. 华夏与夷狄没有区别 C. 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 【答案】C 【解析】 B. 西方制度比中国完善 D. 必须师夷长技以求富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源认为远道而来的西方人中存在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不能视为“夷狄”,而是“奇士”“良友”。据此可以推理出魏源认识到西方文化中有比中国先进的内容,这部分是值得学习的,C项正确;选项完全否定了时人“夷夏观念”的客观存在,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论及西方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必须师夷长技以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才有的认知,排除D项。故选C项。 7. 1902年,川督岑春煊以“兴学尤为急切”设立川省学务处,1903年,新任川督锡良通饬各府厅县赶办学堂,如有“顽泄固执之辈,虽朝夕督责,犹多漫不经心;今再宽以岁月,必付坐忘;迨开学届期,依然如故……无论官绅,定予严惩,断不宽贷”。这反映了当时( ) A. 清集权面临危机 C. 四川积极响应清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兴学尤为急切”“1903年,新任川督锡良通饬各府厅县赶办学堂”概括得出结论是:1901年清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四川虽地处西南偏隅,但是积极响应清改革号召,两任总督积极兴学改革,C项正确;仅仅是四川重视办学,不能证明清集权面临危机,排除A项;四川积极兴办新式学堂,恰恰表明地处内地的四川思想并不保守,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及地方行政效率低下,排除D项。故选C项。 8. 1908年8月,清廷颁布《钦定大纲》。其内容共23条,大多采自日本明治。正文是“君上大权”,附录之中列有臣民权利义务。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这说明了( ) A. 清末立宪开始探索民主政治 C. 日俄战争促成中日关系改善 【答案】D 【解析】 B. 清廷有改变落后的强烈愿望 D. 清末风潮高涨的必然性 B. 内地偏隅思想保守落后 D. 地方行政效率低下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君上大权”“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及所学可知,清王朝推行的“新政”具有明显的的保守性特点,是一场排除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和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在客观上促成了更多人转向支持斗争,D项正确;清末立宪不属于民主政治的探索范畴,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清廷改变落后的强烈愿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与日俄战争无关,且“中日关系改善”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9. 1952 年4月,组织了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代表团回国后,在各自所在省份的县乡作报告,代表团成员们向人们宣传了一幅苏联“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图。这种宣传( ) A. 有助于推进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变革 B. 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 C. 有力地展示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D. 巩固了农村的民主的胜利果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2年4月,组织了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宣传了一幅苏联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可知,反映了我国对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的学习和宣传,走农业合作化道路,体现了新中国农村土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49年-1952年我国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我国人民公社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巩固了农村民主的胜利果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0.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基本采用每周六天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1995年5月1日起,实行5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每周五日工作制的推行( ) A. 是产能过剩的必然选择 C. 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9至199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在市场经济下,生产时间减少,企业会想办法改进生产技术、企业管理从

B. 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 导致了失业人数的剧增 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周末两天会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是全球市场竞争参与要解决的问题。而中国通过改革去主动适应这种竞争,故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生产原料不足导致职工消极怠工,而不是产能过剩问题,排除A项;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反而有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产能不变的前提下,工人生产时间减少,反而能增加就业,排除C、D项。故选B项。 11. 下图为《那尔迈调色板》,能够反映出( ) A. 古代西亚君主制度 C. 楔形文字的符号化特征 【答案】B 【解析】 B. 农业产生后的巨大影响 D.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那尔迈调色板》表现出了古代埃及国王那尔迈头戴王冠,正击打敌人;鹰表示鹰神荷鲁斯,鹰脚下的莎草表示被打败的尼罗河三角洲的居民,那尔迈比其他人都高大威猛。这些等级严重分化、大型战争都是农业产生后才有,人类迈入阶级与文明社会,B项正确;埃及位于非洲,不能反映古代西亚君主制度,排除A项;古代埃及实验象形文字,图片材料也使用的是象形文字,不是楔形文字,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排除D项。故选B项。 12. 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首先宣布:土地为国有,百姓直属于天皇,罢世袭官吏。又依据贵族等级高低赐予不等的采邑,这些采邑世袭受领,其所出赋税皆不上交国家。后又造户籍,以十家为里,里有长,其职在促民纳税、服役;每家以人口多寡受地、纳税服役。这些措施旨在( ) A 增加财政收入 .B. 维持贵族世袭特权 D. 巩固封建等级秩序 C. 建立集权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7世纪(日本)。据材料大化改新的内容,第一、三条直接加强集权,第二条赐予贵族采邑是为了减少改革阻力,C项正确;第二条措施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排除A项;第一条罢世袭官吏并非维持贵族特权,排除B项;第二条与等级秩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 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拓展殖民地。美洲出现了族群的巨大变化,而同样遭受殖民者侵略的非洲却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美、非抵抗方式与欧洲殖民时间的不同 B. 美、非地理环境与欧洲殖民方式的不同 C. 美、非政治状况与欧洲殖民主体的不同 D. 美、非人种属性与欧洲殖民条件的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据所学知识欧洲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需要大量人口;欧洲在非洲主要是掠夺黄金等资源,不需要大量人口;美洲的自然环境、资源与气候总体优于非洲,欧洲对美洲的殖民速度远快于非洲,且欧洲人生活的气候环境与美洲相似,与非洲差异大,愿意定居于美洲而不是非洲,B项正确;美、非抵抗方式区别不大,欧洲殖民美、非时间差不多,排除A项;美、非政治状况都比较落后,与殖民主体关系不大,排除C项;“美、非人种属性与欧洲殖民美、非的条件”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9世纪在欧洲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认为:“19世纪是个尊重事实的伟‘如实地说明历史”大时代,历史学家的任务只在于。这句并不怎么深刻的格言却得到惊人的成功。历史学“得到惊人的成功”的时代条件是( ) A. 西方资本主义急速发展与称霸世界 C. 启蒙运动彻底摧毁教会的思想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欧洲)。19世纪欧洲的“尊重事实”“如实地说明历史”都是因为欧洲经过工业后在这个时代的飞速发展与扩张,让他们对欧洲充满了信心,认为人类的历史问题已经解决,以欧洲为中心的无穷进步已经是不可移易的准则,历史家只要根据新发现的客观材料,对若干枝节问题修正补缀,使历史的写作更谨严、更客观,也就够了,此外已经不存在可供历史家讨论的问题,A项正确;科学兴起是

B. 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科学兴起 D. 马克思唯物史观科学揭示历史规律 在16世纪,排除B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至18世纪,不属于19世纪,排除C项;马克思唯物史观科学揭示历史规律不是其条件,排除D项。故选A项。 15. 下图为美国南部州黑人议员数量表,据此可推知( ) A. 黑人民权运动为黑人重新争得选举权 C. 19世纪后期美国黑人公民权未被承认 【答案】D 【解析】 B. 美国南部各州经济发展水平动荡反复 D. 美国黑人争取民主权利道路漫长曲折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8——1992年(美国)。据图表可知,美国黑人议员数量从19世纪中后期一直下降,从20世纪60年代后又慢慢上升,D项正确;美国黑人的选举权在内战后就已经获得,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讲述南部各州经济发展水平动荡反复,排除B项。故选D项。 16. 20世纪60年代,东亚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到了80年代,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率为3%,东亚为7.9%;90年代时整个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只有1.1%,而东亚却高达8.3%。东亚发展速度超过世界平均发展水平是缘于( ) A. 东亚儒家文化的积极作用 C. 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东亚)。据所学知识东亚国家都有儒家文化背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推动了经济

B.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D. 区域集团化的快速发展 增长,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性的,不能解释为何东亚经济增长速度快,排除B项;材料与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无关,排除C项;东亚并非都加入了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知几(661—721)是唐高宗时期的史官,在他的作品《史通》中,他提出“古今不同,势使之然”,史家著史也是受社会环境制约的,春秋时期“闭境相拒,关梁不通”,史书必然“多有阙如”;汉代“普天率土”“远近无隔”,史料丰富,史书内容也就“倍增于春秋”。他批评有的史家“直以事不类古,改从雅言,欲令学者何以考时俗之不同、察古今之方异?”在《疑古》篇中,他指出“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武成》之篇,吾取其二三简’,推此而言,则远古之书,其妄甚矣!”他还批评司马迁的《史记》“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认为其“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后世很多史家认为,刘知几的历史观有其复杂性和矛盾性。 ——摘编自聂中庆《略论刘知几的历史观》 材料二 成立以前的史学界,学者们依然走着过去的大路,对历代正史加以补做或改作;成立之后的史学,方向更多,大要言之,除继承前期的成绩,加以发展外,又多出:一、考古学和史前史的研究,二、中外交通史和蒙古史的研究,三、敦煌学的研究,四、小说、戏曲、俗文学的研究,五、古史的研究,六、社会史的研究。后期史学的面目,是颇为新颖的。它所以比前期进步,是由于好几个助力: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第二是西洋的新史观的输入。过去人认为历史是退步的,愈古的愈好,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后世的文明远过于古代。“难物史观”输入后,更使过去政治中心的历史变成经济社会中心的历史。第三是新史料的发现。第四是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第五是新文动的兴起。 ——摘编自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引论》(194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知几的史学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建立以来至今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案】(1)①时代是变化的,历史学应当关注客观的历史变迁;②历史学具有主观性,社会环境影响史家的观念;③不应迷信古史;④不宜打破史事发生发展的前后顺序;⑤史书应维护儒家伦理和等级秩序。 (2)①唯物史观、进步史观的影响;②科学的治史方法的引进;③社会和经济史料的大量发现与整理。④新文化运动倡导关注、改造社会;⑤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社会风貌更新;⑥改革开放后,经济与社会研究成为重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史学观:根据材料“古今不同,势使之然”可得时代是变化的,历史学应当关注客观的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史家著史也是受社会环境制约的”可得历史学具有主观性,社会环境影响史家的观念;根据材料“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武成》之篇,吾取其二三简’,推此而言,则远古之书,其妄甚矣!”可得不应迷信古史;根据材料“编次同类,不求年月,后生而擢居首帙,先辈而抑归末章”可得不宜打破史事发生发展的前后顺序;根据材料“疆域辽阔,年月遐长,而分以纪传,散以书表。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可得史书应维护儒家伦理和等级秩序。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以来(中国)。原因:关于建立以来经济社会史研究得以发展的原因,由材料二“第一是西洋的科学的治史方法的输入,尤其是考古学上的贡献,新的考据论文,史料的整理,也比从前要有系统得多”可知,科学的治史方法的引进;由材料二“还有新史料的发现、欧美日本汉学研究的进步、新文动的兴起也都是重要助力。”可知,大量社会和经济的史料发现与整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关注社会;由材料二“;到了新史观输入以后,人们才知道历史是进化的。”可知,唯物史观、发展史观的影响;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当家做主的背景下,关注如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对经济社会史的研究增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有了显著的进步,经济与社会研究成为重中之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名称 展品概况 展场布置概况 绸缎、雕牙、银器、漆器、有木质大牌楼,上书“大清国”三字,贴有对

1876年美

铜器、景泰器、玉器、古

国费城世

玩、绣货、瓷器、丝、茶、一式,极形严肃”,进牌楼,正中置有庙宇式橱

界博览会 六谷、药材 1910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博览会 花瓶、绣花品、风筝、豆腐、竹器、玩具、绸缎衣料、景泰蓝、雕刻家具、瓷器、云南腰刀、各省土

柜;会场布置“悉尊华式”“无一外洋款式者”会场正中悬今上圣容,四周以绸缎结彩,左首有大客厅,其中悬摄政王御容,并挂中国名画,及绣货桌椅器具,皆广东紫檀雕刻,极为精细,会场房屋式样,参酌中西 联,两旁有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与官衙

特产 ——摘编自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针对上述材料,提炼两个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证明。(论点明确具体,史实与观点紧密结合) 【答案】一、晚清近代化的成效十分有限。从1876年到1910年两届博览会上的展品看,晚清仍然呈现的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形象。因为其展品在经济上是以农副产品、手工制品为主,工艺上仍然是瓷器、丝绸、绣品等。从历史进程看,这34年刚好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近代化的发展。晚清在经历这一系列近代化的努力后,依旧未能完成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使命。因此,晚清虽然已经走上近代化道路,但成效实在有限。 二、晚清文化中有浓厚的皇权色彩。从两届博览会的展场布置看,国名叫“大清国”,其本质是“大清朝”,是爱新觉罗氏的家和国。“辕门”“龙旗”“官衙”等无不彰显权力的高大尊贵。悬挂皇帝或者摄政王的画像,更直接表达对者的尊崇。从历史进程看,18年维新变法失败,“君民共治”停留在口号宣传上;20世纪初的“预备立宪”更是弥天大谎。总之,只要政治制度上没有根本变革,主义文化就仍然顽固地存在并对现实施加影响,因此,上述世博会竟然也变成了王朝的炫耀平台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1876-1910(中国)。根据材料,可提炼出晚清近代化的成效十分有限和晚清文化中有浓厚的皇权色彩的论点。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在论述晚清近代化的成效十分有限时,根据材料指出晚清仍然呈现的是一个传统农业国形象。因为其展品在经济上是以农副产品、手工制品为主,工艺上仍然是瓷器、丝绸、绣品等。从历史进程看,这34年刚好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近代化的发展。晚清在经历这一系列近代化的努力后,依旧未能完成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使命。因此,晚清虽然已经走上近代化道路,但成效实在有限。在论述晚清文化中有浓厚的皇权色彩时,结合材料指出从两届博览会的展场布置看,国名叫“大清国”,其本质是“大清朝”,是爱新觉罗氏的家和国。“辕门”“龙旗”“官衙”等无不彰显权力的高大尊贵。悬挂皇帝或者摄政王的画像,更直接表达对者的尊崇。从历史进程看,18年维新变法失败,“君民共治”停留在口号宣传上;20世纪初的“预备立宪”更是弥天大谎。总之,只要政治制度上没有根本变革,主义文化就仍然顽固地存在并对现实施加影响,因此,上述世博会竟然也变成了王朝的炫耀平台。最后,归纳总结,完成表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8年拿破仑远征埃及,随军远征的167位专家学者对埃及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随后诞生的埃及学相比古典研究更加重视考古学资料的获取。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西方文明源自古希

腊文明,古希腊文明应从公元前776年第一次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人们不相信在这之前还存在过《荷马史诗》所描述的高度文明。1873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在土耳其找到了特洛伊城遗址。三年之后,谢里曼又在希腊发掘出5座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古墓。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所发现的古代文明被统称为“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在公元前12世纪突然消亡,其原因至今仍是一团迷雾。谢里曼把大量出土文物先是带到他在雅典的住所,后赠给了柏林博物馆,二战后这些文物运到了莫斯科。 ——摘编自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古希腊文明2500年》 材料二 海斯、穆恩、韦兰所著《世界史》目录如下图: 第一

文明的开端 编 编 第18

第1章 渔猎时代 章 第19

第2章 农业时代 章 第20

第3章 近东的艺术和帝国 章 第七

第4章 远东和远西 编 第二

希腊城邦的古典文明 编 章 第22

第5章 希腊城邦的兴起 章 波斯战争和雅典人的胜

第6章 利 希腊的扩张和亚历山大

第7章 的征服 章 章 第24

远方探险和贸易 第41章 东欧 第23

新的发明 第40章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古代文艺的复兴 第39章 德意志的统一 第21

十字军 第38章 一 意大利的和统

欧洲的扩张 第37章 美国的扩张和统一 中世纪的文化 第36章 英帝国的改革 中世纪的 第35章 英国的改革 中世纪的生活 第34章 动荡中的欧洲 明 第六

中世纪欧洲的教文

第十编 义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

第三

罗马帝国内的古典文明 编 第八编 第25

欧洲国家和教会中的 第十一

白种人的负担 编 第8章 罗马城邦的兴起 章 第26

第9章 罗马共和国的得失 章 第10章 第四

远东的古典时代 编 第11

印度及其圣人 章 第12

中国及其智者 章 第五编 第13

回顾与前瞻 章 第14

教在罗马帝国 章 第15

来自北方的蛮族 章 第16

来自东方的侵略者 章 第17

黑暗时代 章 章 第33章 第32

从古典文明过渡到教文明 章 第30编 第29章 第九

罗马帝国和希腊—罗马文明 第27章 第28

政体的复活 第42章 东方和西方 新教 第43章 非洲的征服 荷兰、英国对政体的攻击 第十二

近代文明在考验中 编 上政体的盛行 第44章 国际无状态 今日文明的基础 第45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国 第46章 新地图和新法律 战后问题,远东和

思想 第47章 近东 国际联盟和国际法

法国 第48章 庭 章 第31

拉丁美洲 第49章 和平的岁月 工业 第50章 危机的年头 第5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章 ——[美]海斯(C.J.Hayes)、穆恩(P.T.Moon)、韦兰(J.W.Wayland)《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谢里曼发现迈锡尼文明的历史条件与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撰写一部与材料二观点不同的世界史目录并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答案】(1)历史条件:迈锡尼丰富的历史遗存;《荷马史诗》的流传;近代科学考古的兴起;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 影响:证实了《荷马史诗》有一定真实性;将古希腊的文明史上溯了数百年;丰富了古希腊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内涵;造成文物所属国文物流失,影响其文化遗产完整性。 (2)目录: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 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 第七章发达的中华农业文明 第八章中古文明 第九章中古西欧的教文明 第十章农业文明的相互交流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起 第十一章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 第十二章科学与科学思维传统的确立 第十三章现代民主政治的兴起 第十四章工业一“第二个创世纪” 第十五章早期工业化时期西欧的文化 第十六章俄罗斯文明的主要特征 第十七章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 第十八章印度教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 第十九章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第二十章日本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 第三编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 第二十一章科技进步与持续的工业 第二十二章欧美工业文明的新变化 第二十三章俄罗斯的新文明——苏维埃文明 第二十四章拉丁美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第二十五章工业文明在南亚、东南亚的演进 第二十六章东亚文明的演变 第二十七章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东世界 第二十八章非洲争取文明复兴的努力 不同:强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不是欧洲中心论角度;强调世界文明交流与融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原因、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近代(欧洲)。历史条件:根据材料“谢里曼又在希腊发掘出5座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古墓。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所发现的古代文明被统称为‘迈锡尼文明’”可知迈锡尼丰富的历史遗存;根据材料“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在土耳其找到了特洛伊城遗址”可知《荷马史诗》的流传;根据材料“随后诞生的埃及学相比古典研究更加重视考古学资料的获取”可知近代科学考古的兴起;结合时间18、19世纪可知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扩张。 影响:根据材料“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在土耳其找到了特洛伊城遗址”可知证实了《荷马史诗》有一定真实性;根据材料“谢里曼又在希腊发掘出5座保存完整的青铜时代古墓。这一系列的考古发掘所发现的古代文明被统称为‘迈锡尼文明’”可知将古希腊的文明史上溯了数百年;结合谢里曼发现迈锡尼文明对西方文明的贡献可知丰富了古希腊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内涵;根据材料“谢里曼把大量出土文物先是带到他在雅典的住所,后赠给了柏林博物馆,二战后这些文物运到了莫斯科”可知造成文物所属国文物流失,影响其文化遗产完整性。 【小问2详解】 本题为特点、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近代、现代(世界)。目录:结合材料中世界史的目录,要相对完整(包含时间尺度与空间范围)、观点体现(要体现非西方中心论或者唯物史观等)、逻辑表达(有逻辑如时间先后,因果联系等)。如:第一编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古代中华文明 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 第七章发达的中华农业文明 第八章中古文明 第九章中古西欧的教文明 第十章农业文明的相互交流 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起 第十一章原工业化时期亚欧诸农业文明的嬗变 第十二章科学与科学思维传统的确立 第十三章现代民主政治的兴起 第十四章工业一“第二个创世纪” 第十五章早期工业化时期西欧的文化 第十六章俄罗斯文明的主要特征 第十七章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 第十八章印度教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 第十九章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第二十章日本文明对西欧工业文明的吸收和冲突 第三编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 第二十一章科技进步与持续的工业 第二十二章欧美工业文明的新变化 第二十三章俄罗斯的新文明——苏维埃文明 第二十四章拉丁美洲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第二十五章工业文明在南亚、东南亚的演进 第二十六章东亚文明的演变 第二十七章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中东世界 第二十八章非洲争取文明复兴的努力 不同:结合以上目录的特点与材料中的立场可知强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而不是欧洲中心论角度;强调世界文明交流与融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