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一、考情回顾
1.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年份·卷型 模块 考查主题 设问 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们近代早期的西欧殖2018·课标Ⅰ 经济 民扩张 和评价该历史现象。(12分)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洋务派兴办近代企2018·课标Ⅱ 经济 业的启示 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12分) 班固《汉书·古今人2018·课标Ⅲ 政治 表》中的人物评价 说明。(12分) 政治 14~17世纪中外历2017·课标Ⅰ 经济 史比较关联 文化 (12分)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2017·课标Ⅱ 经济 钟表的演变 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政治经 2017·课标Ⅲ 济文化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西方冲击与近代中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国的变化 (12分)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政治 2016·课标Ⅰ 文化 制度构想与实践 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政治 2016·课标Ⅱ 文化 (12分) 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12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科技在生产力发展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12分)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我国节假日的变化 趋势,2016·课标Ⅲ 经济 的开放 2015·课标Ⅰ 经济 中的作用 政治 2015·课标Ⅱ 经济 成的历史原因。(12分) 对1960年我国中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学历史教科书中2014·课标Ⅰ 政治 “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的修改 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12分) 2014·课标Ⅱ 政治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录对比 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12分)
2.命题规律分析
(1)三个模块均有命题,很少进行跨模块命题。政治、经济模块命题较多,文化模块命题较少。 (2)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部分命题较多,世界古代史部分至今尚未命题。 (3)设问方式一般是一问,能力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多种能力,尤其是突出考查发现问题的能力。
(4)答题要求往往是要求考生概括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材料已有观点或根据材料提出新观点,新角度进行说明、论证或评价。
(5)试题本身具有开放性,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题型示例
[例题] (2018·课标全国Ⅲ)(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上中 (仁人) 孟子 屈原 荀子 上下 中上 (智人)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愚人) 下下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12分)(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三、做题步骤
第一步(答什么) 读材料,审设问,弄清题目论证或说明的观点(或问题)。
例如本题中,班固为人物的分类和评定的等级体现了其思想知识和价值观,这又都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题目要求“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从东汉史学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或东汉史学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等角度拟定论题。例如可以拟定论题是:“东汉史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二步(答案来自何处) 定知识,概括观点(或问题)和题目要求,圈定所调动的基础知识。 例如本题中,根据拟定的论题,“东汉史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可以调动“中国古代史”中的儒家思想主张、汉代儒家思想地位上升等史实。
第三步(怎么答) 组答案,运用所学知识,史论结合,说明或论证你提出的观点(或问题)。 组织答案时,要分三个层次来论证或说明。第一个层次,写清你要论证或说明的观点或问题。第二个层次,运用所学知识,史论结合,论证观点或问题。第三个层次,对论证的问题或论点进行总结升华,回应论题。
答案 看法:东汉史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说明:班固把历史人物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现了儒家“礼”的思想,目的是能维护等级秩序;等级划分的依据体现了儒家“仁”,“仁政”的思想。尧、舜、周文王等都是被儒家称颂的统治者,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等级最高;而秦始皇、夏桀、商纣王等是人们眼中的暴君,等级都排在后面。
西汉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影响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对此的反映。 四、方法总结
1.全国卷12分题型的材料情景、设问方式每年都在变,我们要寻找其“不变”的是什么,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以“不变”应“万变”。
2.这类题目“不变”的是让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说明或论证”。因此观点(或问题)提出的准确与否是正确解答的关键。何谓“准确”?就是不要偏离材料的主旨。 3.审准题目要求,不要偏离题目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例如本题要求结合的是“中国古代史”知识。
4.逻辑严密,论证充分,史实运用准确是得高分的必要条件。
5.这类题目虽有开放性,拿捏不准最好不要再提出新观点,要围绕材料提炼观点,不要偏离材料的中心意旨。 五、针对训练
1.(2018·兖州高三月考试题,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醒世恒言》是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编撰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施润泽滩阙遇友》是其中的一篇,该短篇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有一人姓施名复,字润泽,夫妻两口,开着两张绸机,靠养蚕织绸为生。一天,施复卖绸回来,途中拾到六两银子。他在拾银子的地方等到了失主,将六两银子如数归还。失主朱恩也是个养蚕织绸的小生产者,对施复感恩不尽。六年后,盛泽镇一带缺桑叶,施复和村里人结伴去太湖对岸购买,途中巧遇朱恩,朱恩把自己多余的桑叶全部送给了施复,并帮他送回家。而村里的其他人渡太湖买桑叶遇风浪全部罹难。施复用这些桑叶养蚕,织出了更多的丝绸,在市场上卖的很好,赚了许多银子。从此,施复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成了开二三十张织机的业主。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 答案 评分标准:
分值 4分 评分要素 情节提取与小说,(1)提取的情节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与历史现象具有—— 关联性,历史现象属于该时代。 时间、过时间、过程、代程、代表性(2)对历史现象的事件等基概述 本要素完整准确。 (3)对历史现象的评价 (4)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 示例:
情节:施复夫妇在朱恩帮助下由开两张织机的手工业者成为开二三十张织机的业主(机户)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
概述和评价:明代中期以后,在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方,如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生产商
—— ——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一致。 评价不够全面合—— 评价全面合理 评价较全面合理。 理。 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部分一致。 素比较完整准确。 素不够准确。 不准确。 性事件等基本要性事件等基本要要素缺少,表述时间、过程、代表时间、过程、代表表性事件等基本的二个。 的一个。 只符合三项要求只符合三项要求3分 2分 1分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这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代表着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但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仅是出现在个别地区和个别生产部门,地区性和不平衡性非常突出。从全国看,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在势力强大的传统经济(或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压抑、“重农抑商”和“海禁”(或封建的严密控制掠夺)下,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往往夭折、中断。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提取故事情节,它决定着“历史现象”。概述历史现象时,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要完整准确。“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要全面、合理。
2.(2018·衡水中学高考押题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丰富。以下为几则历史笔记资料表
作者 书名 内容 展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北朝)杨衡之 《洛阳伽蓝记》 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书中亦有不少神异鬼怪故事。然其遗闻轶事,颇足以补史乘(史书)存文献。 记载禄山诸事,文辞灿然,叙述颇详,而不免于琐杂,然新、(唐)姚汝能 《安禄山事迹》 旧《唐书》《资治通鉴》所记禄山事,亦不能舍此而他求也。 自都市、坊市、风俗、典礼,靡不赅载。如此之类,皆可以(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互相考证,订史氏(史家)之误。 ——选编自姚继荣《唐宋历史笔记论丛》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阅读上表,请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史料价值的认识。(注:史料价值是指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12分) 答案 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叙述详细。
认识:历史笔记记载其他史书未记或少记的内容,可以丰富史料,弥补其他史书的缺失;历史笔记与其他史书相互考证,修正其他史书的错误;历史笔记来源多样,或轶闻趣事或传奇故事,所描述的事件未必完全真实可信。总之,历史笔记受作者身份、资料来源等局限,信息未必完全客观可信,使用时应甄别辨识去伪存真。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学素养和史学方法。根据材料概括特点。“认识”要从历史笔记的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