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大半夜起来看球赛?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C.古往今来,阐释孔子思想的论著汗牛充栋,专家学者潜心探寻包含在《论语》中的奥秘,把握其中蕴藏的真谛。(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
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该句表述正确)
2 .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够全面、准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梳理案例发现,虽然“造假”的内容和手段五花八门,但目的都是千方百计地捞取利益,保全自己。(在“通过”前面加上主语“我们”或“调查组”之类)
B.展望未来,亚洲再次站到了引领历史发展的前列,我们长于斯,生于斯,前途命运维系于斯。(把“长于斯”和“生于斯”调换位置)
C.学校对面的小商店有卖文具、矿泉水、凉茶、果汁等饮料出售,一下课那里就会聚集很多同学。(“卖”和“出售”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D.在星期四开展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环境保护专家给我们讲了有关许多环境保护的知识。(把“许多”移到“知识”前)
二、基础知识综合
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校举行了“走进老舍,感悟经典”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3 . 以下是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诞辰活动的一则报道,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老舍纪念馆推出了“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展览,串联老舍先生在北京生活、居住过的15处地点,讲述了老舍与北京的 ①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将镇院之作——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和以往一样,今年的演出仍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自1958年首演以来,《茶馆》已上演了700余场,其“成长过程几乎可成为北京人艺一部戏剧史的 ② 写照”。在跨度长达60余年的演出历史中,《茶馆》主创几代更迭,不变的是《茶馆》本身的经典魅力和主创们苦心孤诣的创作本心。
第 1 页 共 8 页
(1)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迭shǐ 诣yì B.迭dié 诣zhǐ C.迭shǐ 诣zhǐ D.迭dié 诣yì (2)结合语境,给①②两处选择最恰当的词( )
A.①情节 ②沧桑 B.①情结 ②沧桑 C.①情节 ②苍桑 D.①情结 ②苍桑
4 . 同学们研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发现其为了描绘城市贫民生活可谓煞费苦心,正如其对联所说“ ,不做七拼八凑文”,请根据以下链接材料内容补全对联。
链接材料:文人老舍是如何捕捉人力车夫特点的呢?青岛文史学者刘增平介绍说,为了仔细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老舍先生常从黄县路走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岛当时的“东方菜市”附近洋车夫扎堆的地方,仔细观察人力车的结构和车夫们的形象,跟他们聊天。 A.宁当三山五岳人 C.付出九牛二虎力
B.踏遍九州四海路 D.四世同堂居老舍
5 . 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共同道出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以及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下列句子中的“和”字与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一致的是
A.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B.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三、字词书写
6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4分)
chánchán 的清泉 jiǒng 然不同 脉脉的月色( ) 银晕的飘带(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丁立梅的《爱到无力》一文,完成小题。
第 2 页 共 8 页
①母亲踅进厨房有好大一会了。
②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从各自的小家出发,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这个袋子里装青菜菠菜, 那个袋子里装年糕肉丸子。姐姐戏称我每次回家,都是鬼子进村,大扫荡了。的确有点像。母亲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让我带回城,好事无巨细地把我照顾好。(批注:“恨不得把她自己,也塞到袋子里”,夸张的写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备至。)
③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 抚抚那个的脸。(批注:“摸摸”“抚抚”,运用叠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与高兴。)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都掩藏得不见影踪。母亲的笑,便一直挂在脸上,像窗花贴在窗上。母亲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我要到地里挑青菜了。却因找一把小锹,屋里屋外乱转了一通,最后在窗台边找到它。姐姐说,妈老了。
④妈真的老了吗?我们顺着姐姐的目光,一齐看过去。母亲在阳光下, 母亲说,我要做什么的?哦,挑青菜呢,母亲自言自语。(A)背影看起来,真小啊,小得像一枚皱褶的核桃。(批注: )
⑤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我看看身上,银色外套,银色毛领子,的确是不经脏的。
⑥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仿佛还是昔时的模样,温暖,无忧。却又不同了,因为我们都不是昔时的那一个了,一些现实无法回避:祖父卧床不起已好些时日,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大冬天里,母亲双手浸在冰冷的河水里,给祖父洗弄脏的被褥。姐姐的孩子,好好的突然患了眼疾,视力急剧下降,去医院检查,竟是严重的青光眼。母亲愁得夜不成眠, 逢人便问,孩子没了眼睛咋办呢?都快问成祥林嫂了。弟弟婚姻破裂,一个人形只影单地晃来晃去,母亲当着人面落泪不止,她不知道拿她这个儿子怎么办。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的,贫血,多眩晕。手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 指头已伸不直了。家里家外,却少不了她那双手的操劳。
⑦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太阳当头照,我的孩子嚷饿,我去看饭熟了没。母亲竟还在切芋头,旁边的篮子里,晾着洗好的青菜。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 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地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⑧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B)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
第 3 页 共 8 页
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批注: )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 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 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⑨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7 . 文章写的是春节回母亲家的事,为什么要写第⑥段中那些“无法回避”的现实? 8 . 如何理解第⑨段“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并请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如何。
9 . 批注是精读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客观注解,也可以是读者的主观感悟,例如,对作品的语言、构思及情感等的领悟。请参照文中“批注”示例,在A、B 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批注。
我选(_______)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甲)(乙)两个片段,题材都与“母爱”有关,请从这两个片段各自表达的感情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之爱。
(甲)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 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以前我总以为,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 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而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丁立梅《爱到无力》)
(乙)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五、情景默写
11 . 古诗文默写。
第 4 页 共 8 页
(1)依据原文默写。
①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 ② ,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灏《黄鹤楼》) ④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津门送别》) ⑤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⑥闻天语, 。(李清照《渔家傲》) (2)据提示默写。
①曹操在《龟虽寿》中,表达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
②晏殊《浣溪沙》中表达对“繁华易尽的无可奈何和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的词句是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①。
(注)①三四句:表面写淘金的辛苦,实质表明自己的心志。 12 . 一、二两句中有两处比喻,请分别指出其本体和喻体。
13 . 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来看,你认为刘禹锡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古仁人”吗?请简述理由。
七、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 5 页 共 8 页
洗心亭记 (唐)刘禹锡
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②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坌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榬。月来松闲,雕终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然上人③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选自《刘禹锡集》)
(注释)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然上人:指义然。上人,对僧的尊称。 14 .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 ) A.而吉祥尤章章/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B.杂然陈乎前/满目萧然(《岳阳楼记》)
C.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D.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寻向所志,遂迷(《桃花源记》)
15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予以不到为恨 (2)忧人处之,百虑冰息
16 . 刘禹锡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的理由是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八、名著阅读
17 . 《七律·长征》一诗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请谈谈这两句诗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九、综合性学习
18 . (1)(补写对联)学生会将要组织开展“国学经典品读”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组织者打算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语。假如你也是组织者之一,请你扣住活动主题,补写出对联的下联。
第 6 页 共 8 页
上联:品国学涵养正气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版块)班上要办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小明设计了自己的手抄报版块,请帮他再设计两个版块,丰富手抄报内容。
版块一:名人嗜读趣事 版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版块三:_________________ 版块四: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材料)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明末大学问家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焚,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材料二: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材料三: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三千多年的历史为广元积淀下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被誉为“中国古今道路博物馆”的明月峡古栈道就是其中之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保护古迹,学校组织开展以“明月峡古栈道”为专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收集到的关于明月峡古栈道的一段资料,请你从材料中概括出明月峡古栈道的四个特点。 明月峡古栈道,位于广元市朝天区嘉陵江谷口,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建好使用,是蜀汉先民们勤劳智慧的结晶,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关于明月峡古栈道,司马迁的《史记》中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栈道分为三层:上置遮蓬防雨水和落石,中铺木板走行人,下设支撑承载重量,结构科学,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栈道。国内专家称其为“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杰出建筑”,它是整个古金牛道上最险要的路段,因其险要被称为“蜀道咽喉”。
① ;② ; ③ ;④ 。 (2)在实地考查中,同学们发现许多栈道遗迹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外地游客更不知道遗迹中许多名胜。请你
第 7 页 共 8 页
就这一情况向当地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十、作文
20 . 作文
梦想,若耀眼的火炬,点燃我们奋斗的激情;像深邃的星空,激发我们奋进的壮志;似皎洁的皓月,照亮我们拼搏的征途……也许逐梦的岁月异常艰苦,逐梦的道路坎坷不平,但只要我们心底深藏梦想,追梦的脚步从未停止,梦想之花就一定会绚烂绽放。
请以“我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