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城市规划原理2011精选习题汇总6

城市规划原理2011精选习题汇总6

来源:测品娱乐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23:城市交通内容;

①目标。

②背景。

③区域范围——适合区域。

④种类——依据的社会、经济及经济、文化环境,所需经费,所要达到的目标等。

⑤执行机构。

⑥城市交通法规。

4.考核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要从( )方面来衡量。

A.迅速

B.准点

C.安全

D.方便

E.卫生

【答案】ABD

【解析】提示:对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的考核,应从迅速、准点、方便、舒适四个方面来衡量。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①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②衡量标准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③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④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5.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道路交通设施控制的主要规定性指标包括( )。

A.道路定位与标高

B.停车泊位

C.公共站点

D.出入口

E.道路面积比例

F.道路横纵断面形式

【答案】ABCD

【解析】提示:对道路交通设施的控制包括交通控制(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其次是道路设施的控制。

【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43: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详细规定所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线,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地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

②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③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④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⑤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6.城市一次送电电压为( )。

A.500kV

B.330kV

C.220kV

D.110kV

E.66kV

F.35kV

【答案】ABC

【解析】提示:城市有八个电压等级:即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380/220V。其中一级送电电压为500kV、330kV、220kV;二级送电电压为110kV、66kV、35kV;高压配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①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②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③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④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⑤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⑥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⑦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⑧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1.知识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

A.科技创新

B.信息技术

C.服务产业

D.知识转让

E.人力素质

【答案】ABCE

【解析】提示:知识经济是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经济。

【考点】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考点14: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

①知识经济是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具有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力素质四个特点。

②信息社会中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

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的流动规模越来越大。

2.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的特性。

A.自然属性

B.政治属性

C.社会属性

D.环境属性

E.经济属性

【答案】ACE

【解析】提示:城市用地的属性还包括法律属性。

【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22:城市用地的属性;

城市用地具有许多物质属性的综合体,在此仅讨论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土地是自然所赐予,非人力所能创造(填海造地等除外),是地球发展史中长期变化的产物,因而城市用地的自然属性包括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自然性状的差异性,土地使用的永久性。

土地不是单纯的自然物,它一旦被人类利用改造,就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所谓土地的经济性,是指人类投入土地的物化劳动在土地上反映的生产力及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城市用地的经济属性包括用地供给的稀缺性及经营的垄断性、土地收益的递减性、变更土地使用方式的困难性、土地所有权形式上的排他性和垄断性。

3.城市交通调查时,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搜集方法有( )。

A.现场踏勘

B.座谈法

C.邮寄回收法。

D.问卷法

E.路旁询问法

【答案】CE

【解析】提示:为了保证调查质量,一般建议采用专业调查人员的家庭访问法。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13: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城市交通调查包括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和交通出行调查等。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出行的起、终点调查,以得到现状交通的流动特性。

交通区划分。

4.城市性质确定的一般方法是采用( )方法。

A.定性分析

B.定量分析

C.定位分析

D.空间模型分析

【答案】AB

【解析】提示;确定城市性质应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38: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工作方法;

①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1)编制基础资料文件:城市历史、自然条件、城市人口资料、工业与仓库、城区道路交通、对外交通、市政设施、环境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及人防。

(2)城市用地现状图。

(3)城市用地现状的综合分析。

(4)城市用地评定图。

(5)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现场调查、条块分类结合调查、专项座谈会。

(6)基础资料的分析研究。

②确定城市性质

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

③预测城市人口,确定城市规模

(1)城市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构成、劳动构成、职业构成、城市人口变化(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2)城市用地规模。

(3)城市总体布局。

(4)专项系统规划

5.以下( )项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中的内容。

A.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和地面坡度的范围、界线、参数

B.潜在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强度划分

C.按防洪标准频率绘制的洪水淹没线

D.城市土地的影子价格

【答案】ABC

【解析】提示: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中的内容除包括选项ABC以外,还包括:活动性地下断裂带位置、地震烈度及灾害异常区;地下矿藏、地下文物埋藏范围;城市土地质量的综合评价,确定适宜性区划,提出土地工程控制。

【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20: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评价;

①建设现状条件

指城市现存的各项物质内容的构成形态与数量的状况。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2)城市设施方面;

(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②工程准备条件

地形改造、防洪、改良土壤、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滑坡等。

③基础设施条件

即七通一平及经济地理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等。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11:工程地质条件;

土质与地基承能力

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安全。

6.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模式有( )。

A.分散型

B.集中型

C.网格型

D.放射型

【答案】AB

【解析】提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模式有分散型、集中型、分散——集中型、集中——分散型、单一中心——主次中心——多中心组群。

【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34:城镇体系规划包含的内容;

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②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③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④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⑤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⑥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⑦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⑧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⑨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⑩提出实施规划的和措施

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深度,由组织编制机关参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根据规划区的实际情况而定。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35: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空间结构指体系内各城镇在地域空间中的分布和组合形式。

①分析城镇现状特点及其控制性因素。

②评价城镇发展条件。

③研究城镇发展规律(极化、轴线、多络3个发展阶段)。

④根据城镇、城乡间交互作用的特点,划分经济区,以中心城镇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在居住区的控制指标中,不属于规定性指标的是( )。

A.建筑形式

B.容积率

C.基础设施

D.建筑间距

【答案】AC

【解析】提示:建筑形式和基础设施均是指导性指标。

【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4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

①基础资料的收集。

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分类和地块划分。

③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体系。

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配置的公共设施。

指导性指标: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色彩、风格要求;其他环境要求。

2.城市公共交通客流量的方向和数量取决于( )因素。

A.乘客起讫点

B.公交道路网密度

C.道路系统的布局

D.公共汽车行驶间隔

【答案】AC

【解析】提示:客流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客运网或公共交通网路段上的乘客数,其方向和数量取决于乘客起讫点的位置和道路系统的布局。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25: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①类型

公共汽车、电车、轮渡、出租汽车、地铁、轻轨以及缆车、索道等客运交通工具及相关设施。

②衡量标准考试用书

经济、迅速、准点、方便、安全、舒适。

③基本概念

概念含义:行驶速度、运营速度、行人时间间隔(正常4~8min)运载能力、线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边缘区2~2.5 km/km2)、非直线系数(不大于1.4)。

④规划一般要求

(1)拥有量:公共汽车、电车大城市每800~1000人1辆,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1辆;出租车大城市每千人2辆,小城市0.5辆。

规划人口超过200万人口城市,应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用地。

(2)公交线路长度:宜为8-12km;快速轨道线路不宜大于40min行程。

(3)公交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小于城市面积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小于90%。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迎面错开30m。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得大于200m。

3.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包括以下( )种。

A.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B.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C.群体行为需求模式

D.间接总体需求预测

【答案】AB

【解析】提示: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有三种,即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20:交通需求预测;

①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②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③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4.下面所列各项中属于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详细规划内容的是( )。

A.预测城市供电负荷

B.选择和布局规划范围内变配电站

C.进行造价估算

D.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

【答案】BC

【解析】提示:城市供电工程系统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除选项BC外,还包括:计算用电负荷;规划设计10kV电网;规划设计低压电网。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①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②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③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④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⑤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⑥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⑦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⑧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5.城市污水是指( )。

A.生活污水

B.工业污水

C.工业废水

D.降水

【答案】AC

【解析】提示:城市污水是指城市排水管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总和。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26: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①城市供电工程

由城市电源工程和输配电网络组成。电源工程有城市电厂和区域变电所(站)等电源设施。城市输配电网络工程由输送电网与配电网组成。

②城市燃气工程

由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组成。

③城市供热系统

由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组成。

④城市通信工程系统

由邮政、电信、广播、电视4个分系统组成。

⑤城市给水工程系统

由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组成。

⑥城市排水工程系统

由雨水排放工程、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组成。

⑦城市防灾工程系统

由城市消防工程、防洪工程、抗震工程、防空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等组成。

⑧城市环境卫生工程系统

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6.“场所”具有的特点包括( )。

A.占有性

B.非空间性

C.空间性

D.随机性

【答案】ACD

【解析】提示:场所与空间相比,更强调人对特定的环境的占有,以满足人对场所的使用要求。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3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①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②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1.根据功能不同,城市广场有以下( )类型。

A.市民广场

B.绿化广场

C.纪念广场和建筑广场

D.商业区广场及市场

【答案】ACD

【解析】提示:城市广场按功能分类为:市民广场、纪念广场和建筑广场、商业区广场及市场、交通集散广场、生活广场。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34: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原则;

①基本原则

(1)舒适性原则;

(2)城市审美原则;

(3)生态环境原则;

(4)因借原则;

(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

(6)整体性原则。

②主要内容

调查与评价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户外游憩条件,研究、协调城市景观建设与相关城市建设用地的关系,评价、确定和部署城市景观骨架及重点景观地带,处理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景观的有序发展。

2.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包括( )。

A.地段生活的保护

B.建筑的保护

C.街道格局、空间系统的保持

D.景观界面的保持

【答案】BCD

【解析】提示: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建筑、街道、巷弄、公共和半公共空间及其界面、私密和半私密院落、围墙、门楼、过街楼、牌坊、植物、铺地、河道和水体等构成历史地段风貌特色的物质要素。

【考点】第五章主要专项规划☆☆☆☆考点40: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历史街区概念

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传统风貌完整的生活地域。

②历史街区划定原则

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风貌完整性。

③保护区的划分

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

3.城市更新的方式分为( )。

A.重建或再开发

B.拆除

C.整建

D.保留维护

【答案】ACD

【解析】提示:重建或再开发(redevelopthent)是将城市土地上的建筑予以拆除,并对土地进行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新的合理使用;整建(rehabitation)是对建筑物的全部或一部分予以改造或更新设施,使其能够继续使用;保留维护(conservation)是指对可继续使用的建筑,进行修缮。使其继续保持或改善现有的使用状况。

【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10:城市物质环境深化趋势;

①城市物质环境的深化方式:

成长期表现为以向外扩展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较快。

成熟期表现为以内部重组为主:城市人口规模、空间规模增长趋于稳定,城市发展以城市内部再开发、协调为主。

②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

城市更新指的是对城市中陈旧、衰退的地区进行改造,以便根本改善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的条件,达到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及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

更加强化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组与重构这一过程。其物质环境的更新时机取决于现实的建筑物价值和潜在的地块价值之间的相对变化趋势。

4.城市发展的内在因素有( )。

A.政治斗争

B.经济发展

C.价值观念

D.生活方式变化

【答案】ABD

【解析】提示:城市的政治斗争、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城市发展变化。

【考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考点6:城市发展的因素;

城市发展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封建社会,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中心,而欧洲往往是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5.城镇体系的构成要具备以下( )条件。

A.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职能应接近,联系密切

B.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地域上应邻近,具有便捷的空间联系

C.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共同构成系统的等级原则

D.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之间应具有中心城镇的引力作用

E.城镇体系内部各城镇均具有自己的功能和形态特征

【答案】BCE

【解析】提示:城镇体系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构成。它是区域内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考点】第四章城市规划的编制☆☆☆考点29: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6.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包括以下( )类分析。

A.地理位置条件

B.区域自然条件

C.区域自然资源储量与利用

D.区域发展宏观战略

E.区域运输系统及容量分析

【答案】ABCE

【解析】提示:城镇体系的区域发展条件分析除包括选项ABCE外,还包括:土地利用及水资源分配;区域经济结构与发展;区域人口构成与增长;区域经济、技术条件、基础设施;区域环境质量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