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丝 口中图分类号:R395.6 丝 徐雅玲』2 :一留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王海英文献标识码:A 吴宾凤【1J侯玉玲【2J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12-069—01 ([1]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河北。秦皇岛066003; 【2]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河北・秦皇岛066003) 世界卫生组织在定义健康时明确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生理 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进行思想、知识、价值观交流的重要场所,应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的校 园氛围,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师生之间团结友爱,有效的 的现象。这就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人健康概念中不可或 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不光是生理健康,还有心理健康。大学生是 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但由于受人际关系不 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受挫等影响,常造成心理障碍。根据一项以 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大学生有不同 程度的心理障碍。我校学工办两次对入学新生进行全面的心理调 查,结果表明,23%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因各 种心理疾病而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50%2E: ̄。 1l通过调查和对专家的咨询。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 个方面 1.1学习压力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贫乏 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等于万事大吉、一生 无忧等错误的观念。这些学生进学后,却忽然发现原来并不是 那么回事,考试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考上大学同样要担 心考不及格留级,同样要面l临有可能的失业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 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措手不及而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1.2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 性意识的觉醒与性心理的发展,促使其渴望了解异性,向往爱 情。很多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但是由于缺乏经验与指导,有些大学生 出现了单相思,陷入被动恋爱或失恋等苦恼中,从而引发诸多心理 问题。也有一些大学生因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恰当的理解与认识, 造成诸多心理压力。 1.3社交恐惧、自卑嫉妒心理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未上大学前,大多是同龄 人中的佼佼者,备受学校和同学的关注,因而往往表现为比较自负 要强。而大学把这些“佼佼者”聚集到了一起,每个人都发光闪亮, 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光芒不再独一无二,于是注目消失了,优越感 也随之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部分大学 生过分注意他人评价,虚荣心强。过度自卑,会使大学生变得忧郁、 悲观、孤僻,任其发展F去会造成心理变态。 1.4求职、择业问题 具体表现为在求职过程中,有的同学显得盲目和从众,缺乏选 择的主动性,有的同学期望过高,过于理想化。有的同学有依赖思 想,没有掌握自荐和求职的技能。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 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 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就凸现出来,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 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更为敏感,心理问题也相对要更 多一些。 1.5浮躁,做事不踏实,见异思迁,充满“天下掉馅饼”的幻想。没有 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 大学生在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的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 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 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 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容易诱 发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方面的诱导、个体认 知偏差有很大关系。如果大学生之间、师生间缺少心理交流,当发生 心理障碍时,没有可以宣泄的环境,他们不得不把矛盾、困惑、愤怒 压抑在心理,久而久之,心理问题就容易产生了。大学校园是大学生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针对以上各种情况,在高校校园,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2.1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卫生知识普及教育 根据调查显示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只是存在一 般性的心理困惑、心理矛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咨询完全 可以避免和预防心理障碍的出现。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 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 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 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 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 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 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2_2学校心理教育者应该充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心理健 康教育服务 如大众传媒,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话、书信。开展心理咨询等等。 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 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 环境。 2.3根据大学生发展特征有针对的创设活动情景。组织社会实践活 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 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 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 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 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 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 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 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 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2.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位老师努力挖掘各科教学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及时 抓住利于心理健康的情景,将心理教育落到实处。通过各科教学进 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 展的必然要求。 2.5开展富有成效的师资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员 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我校积极组织培养一些政 治,语文教师参加到心理辅导人员的行列,同时引进一批优秀的心 理学方面的专家假如到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行列,促进学生健 康成长。 总之,通过我们多方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一定会让我们的学 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使他们全部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本论文系2007年秦皇岛市第三批科学技术与发展计划指导性项 目,课题名称《秦皇岛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编号为:109 参考文献 【1]孟庆茂.教育科研方法lM】.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36 ̄39 【2】刘华山. 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U】. 理科学,2001(4):481 [3】孟庆茂 大学生 理健康评价结构的研究【A】.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的高等 学校教育评估研究【z].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