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如何深度融合
创新研究
【摘要】为解决小学阶段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学生兴趣不高、教学素材单一以及教学形式枯燥等各类问题,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重要性做出研究,并结合当前音乐学课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要点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音乐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创新 1引言
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类目之一,做好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同时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现阶段,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存在着教学模式单调、枯燥,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等诸多问题[1]。鉴于此,应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2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机的融合到音乐教学工作中,能够提高教学环节的直观性、灵活性,并逐步培养起学生对于音乐学科的兴趣。音乐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熏陶学生的思想情感,并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2]。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等工具,不断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身临其境般的视听体验,并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其次,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随着信息技术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学习质量。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计划,同时还能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素材,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满满。另外,通过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
还能为师生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主要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为主,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久而久之,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做引导,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针对性教学计划与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进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要点分析
3.1加强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重点拓展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能力
一方面,通过将信息网络信息应用到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能够为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网络信息有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特点。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类型的音乐网站与软件,进行音乐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用性强的音乐网址或软件,以此提高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在音乐课正式上课之前,教师要预先将下节课所要学习的音乐曲目提供给学生,并安排学生上网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3]。同时,借助音乐学习网站或软件,聆听相关的音乐曲目。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交流、共同学习。另一方面,课堂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事先对相关学习曲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教师可以针对音乐学习中遇到各类困惑与难题,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同时,鼓励学生发表对于相关曲目的观点和看法,拓展学生的认知与主动学习的能力,并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信息技术与课堂配乐的融合创新
首先,作为当前应用较广的一种虚拟乐器技术,Cubae的应用能够对多种类型的演奏方法与技巧进行模拟。对于音乐教师而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对这一虚拟乐器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应用先进的虚拟乐器技术,对不同乐器的音波形式进行剖析,并将动态曲谱展现给学生,以此提高音乐教学工作的多元化、立体化效果。同时,学生也能了解到配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音频编辑软件的应用,加深学生对不同乐器类型的了解,提升学生关于音域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学习时,这首曲子曲韵律流畅且主题明朗,在节奏上较为轻快、简单。
但是,这首曲子的配器手法相对复杂。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数字音频软件,对响度等进行处理,并借助Wavelab等信息化软件,将音频制作成具有3D立体效果的图形,以此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该首曲子的频率、动态变化特点,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
3.3借助信息技术增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工作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师要合理应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不断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并将兴趣作为引导,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当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音乐学习的内容与要点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创新。比如,课堂上教师可以预先播放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曲目,增加学生对于音乐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复杂化的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有条理且简单化[4]。在此期间,需要音乐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在开展教学内容与课件的设计时,要注入趣味性要素,以此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母鸡叫咯咯》这课教学中,通过加入了母鸡生蛋的动画视频,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欣赏歌曲。另外,在乐理知识的传授中,通过应用微课技术,将音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音乐课堂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教师们在信息技术上的能力:视频制作、音乐制作、微课制作等方面也大大提高
3.4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阶段,小学音乐学科非常多元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更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将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生动、直观的展现出来。比如,在对我国各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将预先准备好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展示给学生,进而使学生能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历史等问题,进而更加全面的掌握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等相关知识。比如:在欣赏乐曲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把乐曲里出现的乐器用微课或者视频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能让他们直观的去了解平时生活中少接触的乐器,从
而老师在欣赏乐曲、乐器方面的知识传授时,可以更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学习乐器的兴趣。
3.5积极构建音乐教学资源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开展不同门类的教育教学工作期间,首先要对各类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进行创新与优化。一方面,对于硬件设备而言,要结合当地的教育要求,进行设备的升级与改造,进而更好的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对于软件系统而言,要积极构建音乐教学资源库,并对各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除此之外,学校要建设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教学团队,积极转变教师队伍的教学方法与理念,通过培训等方式,加深教师对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了解与应用,以此提高教学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要做好专业教学软件的学习与应用,真正将信息技术融入到音乐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4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现阶段,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音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质量低下等各类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身临其境般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独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孙红.信息技术与学校音乐学科的整合应用初探[J].音乐天地,2017(7):4-6.
[2]景虹霞,洪云俊.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助力音乐学科教学[J].音乐天地,2018(07):18-21.
[3]胡磬.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8(4):170-170.
[4]滕建跃.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融合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3):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