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含答案)

来源:测品娱乐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是西晋至隋的朝代变迁图。这反映出(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某学者认为,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  )A.是历朝唯一的选官制度B.注重依据门第选拔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考生自由发表观点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B.促成了隋朝统一C.巩固了封建统治D.开辟了丝绸之路4.如图示意图①处应填入(  )

A.皇帝制度B.察举制度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

5.魏晋时期,入仕为官一般需要考核定品。根据史载,西晋入仕的192人中,不经考核直接入仕的有56人;东晋入仕的209人中,不经考核直接入仕者有118人。这些直接入仕者都是高门士族的子弟。据此可以推断两晋时期(  )A.察举制度盛行B.君主衰落

C.政局纷乱复杂D.选官偏重门第

6.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隋炀帝在全国各地广设粮仓,长安、太原、洛阳等地的仓库储存了几千万匹布帛,直到唐朝初年,这些仓库中的粮食、布帛还没用尽,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上层统治者奢侈腐化B.隋朝统治不得民心C.下层的人民不断D.隋修建大运河耗费国力

7.中国有位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他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宗B.唐玄宗C.唐太宗D.唐肃宗

8.1294年,位于西亚的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伊利汗国效仿元朝,发行了至元宝钞“交子”,上面印着可汗的姓名和汉文的“钞”字,雕版印刷技术西传了。这有利于(  )A.推动世界文明发展B.扩大元朝统治疆域C.提升元朝科技水平D.维护元朝长治久安

9.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门第,不太注重才能。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正式确立了科举制。这一选官制度的变革(  )①钳制了人们的思想②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④有利于加强集权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机要之司”,需要“擢才而居”。即使是曾经的政敌部下王珪,也被太宗收为己用,出任门下官。以上体现出唐太宗的治国特点是(  )A.用人唯贤B.虚心纳谏C.约法省刑D.爱惜民力

11.盛唐时期,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袈裟,赠送给唐朝的高僧。高僧看到后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这位高僧是(  )A.玄奘B.鉴真C.蔡伦D.华佗12.诗人王建《宫词》描写唐朝宫廷妇女的游艺生活,项目涉及乐舞、打球、竞渡、狩猎等方面,当时的平民妇女、优伶等也能参与体育活动。这体现了唐朝(  )A.男女关系完全平等B.社会经济高度繁荣C.诗歌艺术成就高超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13.唐玄宗即位之前八年间共发生六次政变,皇位五易其主。唐玄宗即位后,刻意沟通与其他兄弟的感情,特制大被和长枕,同榻共眠,但在朝中严禁他们与外人交接。唐玄宗这些举动主要是为了(  )A.确保政局稳定B.削弱地方实力C.提高宗室地位D.防止外戚夺权14.“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材料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采取了(  )A.重用贤能B.整顿吏治C.改革税制D.选拔人才15.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到唐朝的三省六部的演变,从君权与相权的角度看说明(  )

A.削弱相权,加强君权B.加强相权、削弱君权C.君权与相权相互牵制D.君权与相权相互16.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17.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都江堰B.大运河

C.赵州桥D.明长城

18.《朱子语类》记述道:“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作者认为北宋制度设计(  )

A.达到了加强集权的目的B.提高了机构的行政效率C.根本上杜绝割据产生的隐患D.导致地方贫弱无力应对边患19.《元史》记载:“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上述材料中“与都省为表里”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枢密院B.行中书省C.中书省D.御史台

20.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挖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罐。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汉朝重视海外贸易B.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C.东西方文化的融合D.各地经济具有互补性21.我国某朝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该朝代管理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驻藏大臣22.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说,“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这说明当时东京城(  )

A.市坊界限已被打破B.草市遍布城内各处C.商帮大多聚集于此D.全国商贸颇为繁盛

23.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很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黄巢B.澶渊之盟C.宋夏和议D.北宋灭亡

24.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元朝建立后,设中书省作为的中枢机构。其他地区,除吐蕃、畏兀儿地区外,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B.丞相制度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二、综合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如图。

(1)材料中隋朝大运河的三点。①   ;②   ;③   。(2)隋朝大运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材料二:科举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遇不幸。其父将其母子赶出家门,他们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饿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善理财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三: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私下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3)材料三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4)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的长策就是指科举制。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比较

唐太宗

政治经济文化

唐玄宗(前期)

勤于政事,知人善任,虚重用贤能,整顿

心纳谏吏治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发展经济,改革励发展农业生产税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注重文教,编修士人报考经典

——《隋唐史》

材料二: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时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唐玄宗前期统治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皇帝统治时期分别出现的盛世局面。(2)据材料二,列举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实现兴盛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27.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开明地认为:“夷狄亦人,其情与中夏不殊。”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从唐代边塞诗看唐代的民族》

材料二: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榷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契丹固守盟好,互市不绝。

——《宋王朝边疆民族的创新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三: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

——《怎样看待历代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材料四: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2)据材料二,概括宋辽边界开设“榷场”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元朝的史实说明“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

(4)据材料四回答,当今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十分重视海外贸易,在广州、泉州、杭州、明州等地设市舶司为外贸管理机构。中国与东南亚和阿拉伯等地区的20多个国家发展贸易往来,开辟了“茶叶之路”“瓷

器之路”以及丝绸和香料的“香丝之路”等海上商道。南宋时期,日本僧人荣西两次来到中国,他不仅把禅宗输入日本,还将茶种带回日本,写有《吃茶养生记》,宣传茶的作用。

——据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海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材料二 茶从中国出发传播到日本,最终抵达全球各个角落。1711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建立贸易站,定期从广州装运茶叶,英国的茶叶消费激增,对茶的狂热席卷全国。1728年,荷兰人在广州设立贸易站,每年茶叶贸易给荷兰东印度公司带来了25万到50多万荷兰盾的净利润。茶叶贸易膨胀,成为世界贸易和全球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摘编自[荷]乔治•范•德瑞姆著《茶:一片树叶的传说与历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茶叶贸易对世界的影响。(3)请用一句话表述上述材料内容的主题线索。

1-10 BCADD BCADA11-20 BDABA DBDBB21-24 BADD

25.(1)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2)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3)选拔人才,维护统治。(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26.(1)相同之处:注重整顿吏治,善于用人;注意减轻农民负担,重视经济发展;完善科举制等。盛世局面: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开元盛世。

(2)制度: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诗繁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影响: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

(3)国家统一,政治稳定;重视人才的培养;发展经济;制度创新;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等。

27.(1):开明的民族。

(2)作用: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宋辽经济的交流。

(3)史实说明: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首次在

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对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观念: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8.(1)高度重视;贸易范围广泛;有多条海上商道;以茶叶、瓷器和丝绸等为主要商品;兼具文化交流。(任答4点即可)

(2)丰富了人们的消费品;有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密切了世界联系,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欧洲借此扩大在亚洲的殖民扩张。(任答3点即可)

(3)茶叶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载体;商品交流推动全球化进程;小小茶叶,撬动大大地球。(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