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伦理学是一门研究__A__的科学。 ( ) A.道德现象 B.社会现象 C.终极关怀 D.人生幸福
2.对法律规范与对道德规范起源的探究表明他们都起源于____C_。 ( ) A. 道 B.仁 C. 礼 D.义
3.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A )的表述。
A.美德论 B.义务论 C.后果论 D.功利论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道德行为的是 ( C )
A.见义勇为
B.在公共汽车上为老人让位
C.中国人用筷子吃饭而西方人有刀叉吃饭 D.血站告急,大学生踊跃无偿献血
5.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 (B ) A.爱党爱国 B.爱岗敬业 C.诚实守信 D .奉献社会 6.“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 (C )的著名原则。
A.利己主义 B.利他主义 C.功利主义 D.公益论
7。( A)
是动机论的代表人物。
A. 康德 B. 边沁 C. 穆勒 D. 摩尔
8.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以下正确的是 ( D ) A.人的某种情感或情欲的产物
B.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的意志
C.神意或天意的产物
D.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
9.婚姻的本质是 ( D ) A.平等性 B.专一性 C.义务性 D.社会性
10.马克思说:\"作为确定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 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里,确定的现实的人的\"规定\"、\"使命\"和\"任务\"指的(A A.人生责任 B.人生境界 C.人生存在 D.人生信仰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哪些关于道德起源论观点是错误的( ABC )。
A、道德来源于天 B、道德是根源于人类固有的“纯粹理性” C、道德根源于上帝的启示 D、物质利益是道德产生的基础 E、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是一切道德根源的企图
2、 历史上人们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始终争论不休,下列观点哪些是正确的
( ACE )
A、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B、道德是一种善良意志 C、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解体系
D、道德是一种绝对理念 E、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3、道德评价有( ACDE )的作用。
A、评判作用 B、强制作用 C、教育作用 D、调节作用 E、导向作用
4、美德论主要代表人物有( AC )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麦金太尔 D、普里查德 E、卢梭
5、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理论支持主要表现在( ABD )
A、对经济动机的论证 B、对经济技术的论证 C、对经济规范的
论证
D、对经济制度的论证 E、对经济形势的论证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20分)
1、道德的涵义
所谓道德是指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并具备人性基础的,依靠社会
、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并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一类社会现象,主要是指各种行为规范。
2、 职业道德的涵义:
•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与人们的职业生活紧密相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
范的总和。如教师道德、医生道德、商业人员道德。 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3.爱情的涵义:
所谓爱情就是男女个体在性的推动与相互爱慕的基础上产生 的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高尚、优美而持久的强烈感情
4、道德内化的涵义。
所谓道德内化,就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体掌握社会道德规范,养成该社会所期望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的过程。即由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变的过程
四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伦理学的任务与社会作用
第一,科学地研究和论述道德的起源、发展、本质、特征及其规律;
第二,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
第三,研究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规律; 第四,批判旧道德、旧观念,提倡新道德、新观念。
总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伦理学发挥重要的作用
2道德的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
•第一,道德通过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调整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持社会生活的秩
序;
•第二,道德对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变革起着巨大的作用。这种
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同质性的道德和社会经济关系起推动作用,异质性的道德和社会经济关系则起阻碍作用;
•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劳动者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3、人生观形成的条件
个体人生观的形成离不开以下三方面条件:
第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个体的人生观,从而使个人的人生观具有时代性
第二,个体特殊的生活道路、生活经验和对人生的特殊体验是形成个体人生观的关键,这使个人的人生观具有个体差异性。
第三,个体人生观的形成还受到世界观的影响
五 论述题(共1题,15分)
为什么要用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发展是新道德取代旧道德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批判(克服)与继承(保留)的辩
证统一。通过批判,新道德超越旧道德,获得崭新的性质;通过继承,新道德保留旧道德中优秀的成份,为自己的发展打下基础。
对中华传统道德的批判继承态度 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方面:
重视人伦关系的和谐相处,如孔子的“仁者爱人”,“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反对祖国,抵抗外敌侵略的爱国主义传统;
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强调德治、仁治与个人修身养性;
重视道德理想与志向的作用,如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
夫精神”。
传统道德中的糟粕方面:
宗法等级观念; 愚忠愚孝观念; 压抑个性、保守消极观念; 男尊女卑观念; 忽视个人的“集体主义”观念。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亚里士多德 )被誉为“伦理学之父”。
2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应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为着力点 3有人作了这样一个比喻:“体育不好是废品,智育不好是次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从此比喻中可以看出(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 道德品质 )是社会道德向个体道德转换和内化完成的最终标志 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的是( 大公无私 ) 的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