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石灰粉煤灰土(碎石)拌和作业指导书规范

石灰粉煤灰土(碎石)拌和作业指导书规范

来源:测品娱乐
石灰粉煤灰土(碎石)拌和作业指导书

1、原材料

1.1粉煤灰

1.1.1修筑道路基层使用的粉煤灰(硅铝灰)化学成分中的 SiO2+AL2O3总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的烧失量宜小于或等于10%。当烧失量大于10%时,应做试验,当其混合料强度符合要求时方可采用。

1.1.2 SiO2+AL2O3总量和烧失量符合要求的新排放或陈年堆积的粗 颗粒和细颗粒粉煤灰,均可采用。 1.2石灰

1.2.1 钙石灰和镁石灰均可使用。在有条件时可优先采用磨细的生 石灰。

1.2.2 生石灰CaO+MgO含量宜大于60%,消石灰的CaO+MgO含量宜大于50%。当石灰的CaO+MgO含量在30%~50%时,应通过试验选用较高石灰剂量,但剂量不宜超过30%。石灰的CaO+MgO含量小于30%时,不得采用。石灰的CaO含量或CaO+MgO含量的确认应由原材供货厂商提供出厂合格证后由公司试验员到具有质量认证资质实验室检验。

,符合规范规定试验方法及程序进行检验包括EDTA滴定法和直读式测钙仪。

1.2.3 消石灰应充分消解,不得含有为消解颗粒,磨细生石灰应完全粉磨,不得含有杂质。 1.3土

1.3.1 土的塑性指数(用100g平衡锥测定)宜为11~25,并不得小于6或大于30。当土的塑性指数小于6或大于30时,应采取压实混合料或粉碎土团粒的措施。

1.3.2 当温度为700℃时,土中有机质含量应小于8%硫酸盐含量宜小于0.8%。(有机质和硫酸盐含量分别指其与土的重量比)。

1.4集料

1.4.1 集料系指碎石、砾石、沙砾、高炉矿渣、碎砖和钢渣等材料。集料的压碎值、抗压强度与适用范围,应符合表1.4.1的规定。

集料压碎值、抗压强度与其适用范围 表1.4.1 抗压强度 压碎值 (Mpa) 适用范围 悬浮密实 骨架密实 悬浮密实 型混合料 型混合料 型混合料 快速路和主干≤35 ≤30 —— 路的基层 次干路、支路≤40 ≤35 —— 的基层和快速路、主干路的—— —— ≥7.5 底基层 注:碎石、砾石、沙砾、高炉矿渣和钢渣用压碎值,碎砖用抗压强度 1.4.2 悬浮密实型混合料中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0mm,并应小于混合料每层压实厚度的1/3。骨架密实型混合料中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40mm,并应小于混合料每层压实厚度的1/3集料应有级配。

1.4.3 集料的表面应清洁,不得黏附泥土。 1.5水

1.5.1 消解石灰、拌制混合料和混合料基层养生应采用清洁地面水、地下水、自来水及pH值大于6的水。 2施工准备工作

2.1.1钙质石灰应在用灰前7d、镁质石灰应用灰前10d加水充分消解,严禁随消解随使用。消解石灰应掌握用水量,使石灰能充分消解,并保持含水量在25%~35%。消解生石灰用水量可为生石灰重的65%~80%。

2.1.2 湿排粉煤灰含水量大于40%时应堆高沥水,干排粉煤灰应加水润湿,其含水量均宜保持在25%~35%,并应防止雨淋或灰粉飞扬。 2.2配料

2.2.1 配料可按下列三种方法进行:

2.2.1.1质量法—根据混合料质量比、一次拌和混合料总干质量和各种原材料含水量,根据附录公式(0.1.1)算出各种原材料湿质量,然后按各湿料质量称料掺配成混合料。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基层混合料,应采用质量法配料施工。

2.2.1.2体积法—根据混合料质量比、各种原材料湿松密度和含水量,根据附录公式(0.1.2)换算为体积比,用容器按比例量取各种原材料掺配成混合料。体积法适用于拌和少量混合料。

2.2.1.3层铺法—根据混合料质量比和最大干密度、各种原材料湿松密度和含水量,及混合料压实层厚和压实度等数据,根据附录公式(0.1.3)计算各种原材料松铺厚度,以此控制各层原材料摊铺厚度。层铺法适用于计算机械路拌。

2.2.2 根据原材料含水量变化,应随时计算调整各种材料用量。 2.3含水量要求

2.3.1 施工中,当混合料含水量小于最佳含水量时,应适量加水。加水量和加水次数应根据当时气候条件和原材料含水量而定,并使加水后混合料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

2.3.2 人工拌和或机械厂拌宜用压力喷头加水。机械路拌可用洒水车或其他洒水工具将水均匀喷洒。可随拌和随加水,也可一次加水后闷料8~12h,在进行拌和。

2.3.3 混合料中水分过多时应晾晒风干,使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

2.3.4 混合料的加(或减)水量应根据混合料湿重、实际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等数据根据附录公式(0.2)计算。 3拌和

3.1 粉煤灰石灰类混合料的拌和方式:对基层质量要求高、城市环境保护严和地下管线较多的快速路和主干路,用采取机械厂拌和法拌和混合料或机械路拌和法(采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 3.2 机械厂拌和法是采用强制式拌和机、粉碎机、皮带运输机和装载机等设备拌和,拌和均匀的混合料应卸至储料厂(或仓)待运。在装运混合料粗、细料有离析现象时,应用装载机翻拌均匀后,再运至工地摊铺。在干燥地区或遇干热天气,由于混合料在

储存、运输和摊铺时蒸发失水,在拌和含水量应高于最佳含水量的2%~5%。

3.3 机械路拌和法是由下至上按顺序分层摊铺集料、细料、结合料等原材料,各层材料摊铺后应整平。宜采用专用稳定土拌和机拌和均匀。用机械路拌和法拌和混合料,对机械不易拌和之处,应辅以人工拌和均匀。在路外场地用机械拌和混合料的方法,与机械路拌和法类同。

3.4混合料从拌和均匀到压实时间应根据不同温度混合料水化结硬速度而定,当气温在20℃以上时,不宜超过2~1d;当气温在5~20℃时,不宜超过4~2d。用水泥取代部分石灰的混合料,从开始拌和至压实时间,应在5~8h内完成。

3.5拌和均匀的粉煤灰石灰类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5mm的土团粒和大于10mm的石灰或粉煤灰团粒,以及大于本规程第1.4.2条中规定最大粒径的集料。拌和后的混合料应均匀,无夹心,集料无离析现象。

3.6对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拌和应设专人跟随拌和机,随时检查拌和深度并配合拌和机操作员调整拌和深度。石灰稳定土底基层上层的拌和深度应达稳定土层底并宜侵入下承层5~10mm,以利上下粘结。严禁在拌和层底部留有素土夹层。通常应干拌两遍以上,在最后一遍拌和之前,必要时可先用多铧犁紧贴底面翻拌一遍。直接铺在土基上的拌和层也应避免素土夹层。

3.7稳定土拌和和机拌和时应自路边开始施拌,转圈向路中心进行拌和,每幅应与相邻预先拌过的一幅重叠拌和250mm以上,以保证路面全宽拌和的连续性。

3.8稳定土拌和机破碎土块的功能,与拌和料在拌和前的密实度和拌和时的含水量有关,并与拌和机的行进速度有关,为提高拌和效率,在采用德国宝马稳定土拌和石灰土时,宜按下列路拌工艺和操作程度进行拌和。

A、上土、打格、卸石灰、铺石灰;

B、翻半犁闷水,再翻大半犁检查闷水情况,对不均匀处予以补水;

C、如使用生石灰粉,先翻扣于土层中间,用推土机排压,第二天再进行拌和使之充分消解,此时要求含水量应控制在17%~19%范围内。

D、平地机找粗平,压路机排压至压实度为90%; E、采用7m/min速度拌和第一遍;

F、及时补水排压,补水后的含水量需达到19%; G、平地机找粗平,压路机排压至压实度为90% H、采用15m/min速度拌和第二遍;

I、检查土块含量,如有个别部位尚未满足小于5%的要求,应重复第F项以后工作,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附录 几种常用计算公式

0.1 配料时各种原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0.1.1质量计算公式

A=Q*p*(1+w) (0.1.1) 式中 A—原材料湿重(kg)

Q—一次拌和混合料计算干重(kg)

P—原材料干重与混合料总干重之比(%)

W—原材料含水量(%) 0.1.2体积法计算公式

P1*(1+w1)/p1:P2*(1+w2)/p2:P3*(1+w3)/p3 (0.1.2) 式中 P1、 P2、 P3—各种原材料干质量与混合料总干质量之比(%) w1、 w2、 w3—各种原材料含水量(%)

p1、p1、 p1—各种原材料失松密度(kg/m3) F.0.1.3层铺法计算公式

H=p0*P*h*(1+w)/p*K (0.1.3) 式中H—原材料松铺厚度(cm)

p0—混合料最大干密度(kg/m3)

P—原材料干质量与混合料总干质量之比(%) w—原材料含水量(%)

p—原材料湿松密度(kg/m3)

h—混合料基层每层压实厚度(cm) K—混合料基层压实度(%) 0.2加(或减)水量计算公式

B=Q/1+w*(w0—w) (0.2)

式中B—加(或减)水量,“+”号为加水质量“—”号为减水质量(t)

Q—混合料湿重(t)

w0—混合料最佳含水量(%) w—混合料实际含水量(%) Q=q1+q2+……

W=Q/(q1/1+w1+ q2/1+w2+ q3/1+w3)—1 式中q1、 q2……—各种原材料湿质量(t) w1 、w2……—各种原材料含水量(%) 0.3混合料松铺厚度计算公式

H=h*K (0.3) 式中H—混合料松铺厚度(cm)

h—混合料基层每层压实厚度(cm) K—压实系数,K=pc/pd

pc—混合料压实干密度(t/m3)

pd—某种方式摊铺下,混合料干松密度(t/m3)

石灰粉煤灰土(碎石)拌和

编制

审核

注:适用期为两年。

作 业 指 导 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