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 0规划与设计o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 2011年第23期 如何在实际设计中确保“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 张薇 刘晋松 (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震害表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很难做到“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本文从作者多年的设计经验出发,对导致“强柱弱梁”不能顺利 实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根据作者的理解,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供从事结构设计的同行参考。 【关键词1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抗震 0引言 历次的地震震害表明.混凝土结构.尤其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的“强柱弱梁”概念在现实中很难实现 从汶川地震中表现出来的 框架结构的震害问题来看 破坏时未实现设计的“强柱弱梁”理念是导 致建筑物严重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强柱弱梁”是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 现梁铰机制的重要结构措施。影响“强柱弱梁”的因素很多.在设计工 作中。如何抓住主要矛盾.真正实现“强柱弱梁”,已成为结构设计人员 关心的大问题 1 为什么要实现“强柱弱梁” 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与框架的破坏机制密切相关。试验证明 梁 先屈服.可使整个框架有较大的内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能力.抗震性 能较好.因此.抗震规范提出了“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强柱弱梁”实 质是控制塑性铰在框架中出现的位置.让不会引起结构整体破坏的耗 能塑性铰应较早、较多出现在梁端。在地震作用下.框架中塑性铰可能 出现在梁上.也可能出现在柱上:梁的跨中出现塑性铰将导致局部破 坏;柱中出现塑性铰,不易修复而且容易引起结构整体性破坏或倒塌: 而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却可以使结构在破坏前有较大的变形.吸收和 耗散较多的地震能量.因而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导致“强柱弱梁”不能顺利实现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导致“强柱弱梁”不能顺利实现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累加起来 就可能超过“强柱弱梁”对柱端的内力调整系数.即使抗震设防烈度为 9度或者一级框架.要求采用实配钢筋后的梁抗弯承载力.一般做法 也只是放大内力的10%.不足以抵消以上梁端总的承载力增大值。 分析起来.具体原因和处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结构内力分析中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贡献.却在梁的承载力设 计中不考虑此贡献.较大的低估了梁的承载力,造成梁负筋的超配.客 观上形成“强粱弱柱” 汶川I地震中某工厂厂房的震害中存在部分边梁 和梁梁端出铰而柱端未破坏的案例.这些案例表明楼板对于梁的 承载力贡献很显著。 震害表明.混凝土楼板尤其是现浇楼板和粱一般具有良好的共同 协调能力.可以按“T形梁”的形式工作.但是实际设计中若都以T形 梁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将极大的增加设计难度。规范规定框架梁可 以适当考虑楼板的刚度贡献进行结构分析和内力计算(一般刚度放大 系数取1.5~2.0),这是合理的,但是在进行承载力设计时,若以此内力 对矩形梁截面进行设计则过分低估了楼板对梁的承载力贡献 合理的 方法之一是以此内力对T形梁截面进行设计.但是考虑到具体每根T 形梁截面尺寸定义和设计的烦琐.实际设计时.可以根据刚度分配原 理和调整梁的计算内力进行梁截面设计。具体方式如下:首先根据结 构布置情况.分析梁的刚度放大系数.假如为1.8,那么结构分析之后 的设计内力M 应该进行折减调整.即将M 除以1.8作为矩形截面梁 的设计弯矩,此时设计剪力v 不调整,完全由梁承担是合适的 而对 柱来说,还是应该按照未经折减的弯矩进行内力放大的调整 需要注 意的是此时.要保证梁两翼的楼板钢筋不能太少.且满足一定的抗拉 锚固要求 22粱端配筋采用柱中线处内力.实际上柱中线截面弯矩比柱边截 面偏大约20% 结构分析计算中.框架梁端部负弯矩按梁的计算跨度l。计算,内 力计算位置位于梁柱交点处(即在柱截面中心处,考虑刚域时,梁端计 算截面位于柱截面范围内离柱边hd4处).结构计算没有考虑柱截面 宽度对构件计算内力.而构件抗力计算时采用的是梁端截面.抗力和 效应计算分别采用不同截面。造成截面位置的不一致.加大了梁端截 面配筋量值.增加了“强柱弱梁”实现的难度 梁端的设计弯矩理论上应以柱边弯矩为准.而考虑到目前常用的 PKPM等软件均以柱中线弯矩进行设计.采用柱中线处弯矩进行设计 确实会增大梁端截面的配筋量 由此造成的梁端弯矩增大可以通过 PKPM软件的梁端负弯矩折减系数来进行折减.一般取0.85。 同时,建议在程序计算中设置梁净跨单元.用于框架梁梁端的裂 缝宽度计算:当所选用的程序不能自动取用支座边缘内力时.可根据 工程经验.对梁端弯矩进行适当的折减:也可根据框架梁竖向荷载的 比值.采用下列近似计算方法将梁端及跨中按弹性方法计算的弯矩均 乘以折减系数C.C可根据按下式确定: C= ̄nlo+(1-n)l ]lnl。2 式中l 为梁的净跨.10为梁的支座中心距.n为简支梁在集中荷载 下的跨中弯矩M 与全部荷载下的跨中弯矩M。的比值。当以均布荷 载为主时C=(1n/]。)z,以集中荷载为主时C=lr/l。。 2.3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计算梁端截面的裂缝时.可能又 一次加大了梁端截面的配筋 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梁端截面的裂缝控制和跨中 挠度控制.是正确且必要的.但是采用了考虑刚度放大之后的内力计 算矩形截面.则不合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用T型截面设计或者采 用方法1)中按照刚度分配原理折减设计弯矩的办法。梁截面的配筋由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较大值控制.但是正常使 用极限状态控制时候.要适当控制其可能对柱端内力调整造成的影 响。 另外.构件的裂缝宽度验算中.宜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 析方法.采用柱边缘截面处的梁端内力设计值.确保构件的裂缝宽度 验算不致给“强柱弱梁”验算增加新的负担 2.4个人的设计习惯等原因.比如放大梁支座配筋及跨中配筋10% 左右.梁截面归并系数过大等原因 在工程设计中应严格控制梁端实配钢筋.对梁端负弯矩钢筋不应 超配(控制实配钢筋不超过计算钢筋面积,一般情况下,可取实配钢筋 面积为0.95~1.0倍的计算钢筋面积1:对梁中正弯矩钢筋应控制超配 比例(一般情况下,可控制超配系数在10%以内) 这样,基本可以将梁 筋超配控制在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确认其不会超过柱端内 力调整系数从而造成“强梁弱柱” 目前.梁详图设计绝大部分都采用国家标准图03G101.不区分具 体情况而盲目套用图集.造成梁端实际配筋大大超出计算中对应于梁 端弯矩设计值的配筋量.当采用多排钢筋时.问题更严重。 2.5施工原因 现浇混凝土在梁柱节点处的施工顺序.也通常破坏了柱子的连续 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柱子的承载力 施工时应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的要求.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柱底进行 凿毛并清理干净.以减少上下层施工缝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 当然.以上都是在严格执行规范已有规定的情况下采取的措施。 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规范对截面尺寸、配筋率、梁柱配筋的各种调整 系数等各种规定 3结语 3.1 正确考虑楼板对梁的刚度和承载力贡献是保证结构分析和设计 正确的前提,本文所建议的简化计算方法,应根据结(下转第289页) 347 科技信息 。建筑与工程0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1年第23期 成桩过程中必须保证排气阀正常工作,防止发生堵管。施工时要 3.2.3褥垫层施工工序:褥垫层敷设由夯填度控制,夯填度应满足不 9 本工程褥垫层厚15cin.一次铺设完成,用板振捣器振捣2~3 始终保持混凝土泵料斗内的混合料液面在料斗底面以上一定高度,以 大于0.遍.用水准仪控制标高.铺撒找平,再用平板振捣器夯实至设计要求。 免泵送时吸人空气.造成堵管 3.2.4褥垫层施工前须将地下水位降至槽底以下至少50厘米,然后 2.2_3混合料的制备 本工程CFG桩混合料采用预拌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为C20,坍落 进行褥垫层施工:褥垫层施工完毕后,应禁止机械、手推车和无关人员 度为l6~20crt1.碎石粒径小于2.0cm。缓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在褥垫层上行走.如因施工需要.应上铺木板等保护,以确保褥垫层正 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应进行坍落度的检查,实测混凝土坍落 常发挥作用 度与要求砼坍落度之间的允许偏差为 ̄20mm。 放褥垫层铺设范围线 CFG桩施工期间.每台班测坍落度不少于4次.每台班制作混合 |r 料试块一组.其规格为150x150xt50mm,标准养护,并送检28天强 清土歪设汁标高 度.以有效控制桩体强度。 2.2.4钻孔弃土清运 Jr 虚铺碎石厚度1 7 c m 施工时.钻孔弃土应及时清运.以免影响施工速度和弃土中水浸 泡槽底.钻孔弃土清运可采用机械清运和人工清运两种方式。弃土清 运应与CFG桩施工配合进行.严禁设备碰撞CFG桩.避免造成浅部断 桩 弃土清运时应注意保护桩位放线点。避免桩位点移位或丢失。 2.2.5 CFG桩桩间保护土层清运 桩间保护土层的开挖、清运宜采用人工开挖、清运,在桩距足够大 且槽底土不易受扰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小型机械开挖、清运。开挖过 程中应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控制标高,以免超挖。 桩间保护土层开挖、清运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开挖、清运顺序,避 免开挖和运输机械直接在基底面上行走.造成基底土层的扰动。如需 在已开挖完成的基底面上行走.应采取铺设木板等保护措施,以保证 基底土在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 2.2.6 CFG桩桩头处理 保护土层清除后可进行桩头处理.将桩顶设计标高以上桩头截 断.一般成桩3天后即可进行凿桩头工作。凿桩头一般采用人工截桩 方法.砍凿后的桩头应端面平直.其桩高允许误差宜控制在+O一 20mm,具体方法如下: 用水准仪确定桩顶标高.人工开挖土至桩顶标高时.在桩顶标高 以上50mm处对向平设两根钢钎.待轻敲人桩稳定后.用12磅锤击打 钢钎.截断桩头。桩顶标高以上所剩的50mm桩头。应用细钎剔凿平整 至桩顶标高。严禁用机械铲断桩头、单钎单向截桩或竖向截桩等。如因 剔凿桩头引起的桩头缺陷应按设计要求或补救措施进行接桩.将其接 至设计标高 匝 固 图2褥垫层施"I-'3-艺流程图 桩体达到设计强度后,要随机抽测两点做复合地基静载试验;随 机抽测两根做单桩静载荷试验.检测复合地基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 值,确保实际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随机抽测10%的桩做低应变动力 试验,以检验桩身的强度及完整性。 4结语 CFG桩复合地基是在碎石桩加固地基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地基处理技术 由于CFG桩改善了碎石桩的刚性.使其不仅能很好 地发挥全桩的侧阻作用.同时也能很好地发挥其端阻作用。因此。得以 广泛采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保证CFG桩复合 地基的施工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选用合理的施工机械设备。CFG桩多用振动沉管机施工,也 可用螺旋钻机。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详细了解地质情况.合理选用施 工机械。这是确保CFG桩复合地基质量的有效途径。 其次,深入了解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 成桩的施工工艺对CFG桩复合地基的质量至关重要.不合理的施工 工艺将造成重大的质量问题.而要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必须深入了解 地质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施工工艺。 最后,及时观测及时反馈。施工过程中要观测新打桩对未结硬的 已打桩的影响.注意已打桩桩顶标高的变化,确定是否产生缩颈。及时 把观测结果反馈给施工管理人员.以便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 3褥垫层铺设工艺流程和施工要点 3.1工艺流程 3-2施工要点 褥垫层铺设厚度、材料粒径、夯填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材料使用前 时解决问题,保证施工质量。l 应复试.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褥垫层铺设应用水准仪控制标高.分层敷设.夯填度不大于0.9 【参考文献】 (夯填度为压实后厚度与虚铺厚度之比)。 [1]刘津明,孟宪海.建筑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本工程中,在CFG桩桩顶设置了15cm厚褥垫层。褥垫层的作用 [2]王旭鹏.地基与基础[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是保证桩、土共同工作,减少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削减地震等水平荷 作者简介:韩- ̄(1980---),女,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 载影响。褥垫层采用不大于20mm粒径的碎石,施工要求如下: 3.2.1人工清理复合地基至设计标高。验槽确保地基土中无扰动.避 [责任编辑:王爽] 免形成橡皮土 3-2_2铺设褥垫层时,技术人员现场负责指导。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9) (上接第347页)构具体布置经过推理认为是合适的,然后进行设计。 [3]4]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3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6). 3.2在复核梁设计结果的时候.不仅应复核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 [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还应根据上述解决方法的建议.确认柱端设计不 作者简介:张薇(1979.9一),女,吉林人,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 能弱 系,现从事发电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 3-3 议规范应给出更合理和有依据的“强柱弱梁”调整系数。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2)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5). 刘晋 ̄(1980.4一),男,吉林人,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现从 事发变电工程的结构设计工作。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