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管理制度
日期: 制定: 编号: 批准: 第一条 为优质、高速、低耗、安全地建设际铁路线,做好**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及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关于工程项目施工总体部署的基本文件,是组织工程项目开展正常施工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均衡生产、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性文件。
第三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在工程项目开工前进行编制;一经批准,将作为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纲领性技术文件,必须严格执行,如需变更,要严格执行变更程序。
第四条 工区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管理领导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工程部 安质部 计划部 物资设备部 各架子队长 工程部为归口管理部门。
第六条 各类《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均应在工程开工前编制完成,据以组织、指导工程施工。
第七条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一经批准公布实施,各架子队施工负责人必须认真贯彻实施。未经批准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改变施工方案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
第 已批准公布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需要修订时,由原编制单位负责修订,并经原批准单位批准后实施。
1
第九条 工区工程管理部门应对《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如有重大变化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采取措施,及时修订。
第十条 编制内容 1、编制依据; 2、编制范围;
3、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4、施工总体方案;
(1)施工组织机构及施工队伍分布; (2)大临工程的分布及总体设计; (3)过渡方案和过渡设计; (4)施工用电; (5)施工用水; (6)施工测试;
(7)内业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
(8)施工程序(征地拆迁—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开工报告—工程实施—施工自检--报验签证—试验检测—质量评定—工程验收—土地复耕—工程保修)。
5、管段内一般工程的施工方法(分专业)、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6、管段内重点工程的施工方法(按单位工程)、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7、施工中采用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及其工法整理安排; 8、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资金使用计划;
2
9、主要材料、工程设备的使用计划和供应方案及措施; 10、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 11、安全保证措施; 12、工期保证措施;
13、环保、水保、文物保护措施; 14、需附的图表: (1)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2)过渡工程设计图;
(3)施工进度图(必须有网络图、横道图、形象进度图三种表现形式);
(4)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表; (5)分年、季度的进度计划; (6)分年、季度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7)分年、季度主要材料、工程设备使用计划表; (8)分年、季度完成工程数量计划表; (9)分年、季度资金使用计划表。 第十一条 编制依据
1、国家、铁道部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条例、规定; 2、国家和铁道部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 3、招投标文件、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会议纪要;
4、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文件、图纸;
5、建设单位下达的工程施工安排要点、建设单位要求的工期及质量、环境保护要求;
3
6、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7、际铁路现场调查的相关资料;
8、现行的施工定额和工期定额。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第十二条 其他相关依据。
1、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及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定,当地制定的相关制度。
2、以树木岭隧道地下车站建设为核心,以无砟轨枕板安装、暗挖区间为主线,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同时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目标,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
3、贯彻技术与经济统一、科技优先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机械化、工厂化、装配化水平。
4、根据施工任务特点,充分发挥工区优势和各施工方的技术及施工专业优势,合理部署施工力量。
5、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根据项目所处地区自然和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工程施工,做到均衡施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减少施工运输及投入。
6、贯彻“正、临结合”原则,凡有条件利用的正式工程,均应优先安排施工和利用。应充分利用永久征地,减少临时租地。要注意站前、站后工程以及各相关专业的衔接。
7、符合国家和地方关于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水土资源及文物保护、节能的要求。
4
8、编制内容要重点突出、简繁得当、表述清楚、语言简练,保证措施部分不写空话、套话。
第十三条 根据两级管理模式,工区和架子队分别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十四条 控制工程、重点工程由工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经审批后报局指挥部审批。
第十 本办法由工区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