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什么最快乐的作文
享受生活最快乐 ——读《教育诗》有感
拜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代表作《教育诗》,被作者娴熟而幽默的文笔、充满激情的叙述及书中表现出的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所震撼,更被他独特的教育理论并强调付诸实践的追求所震动。
在马卡连柯的笔下,面对特定历史时期独特的社会流浪儿童,以往的地道的教育学理论显得多么的苍白和匮乏,甚至无力挽救那些失足儿童。他在高尔基实行混合联队的制度,实行军事化,实践自主、自觉性管理,使学童认识到:一个人必须使自己的行动符合于集体的要求才能成功、成才地走向社会。马卡连柯认为纪律并不是压制个性的手段,而是使人在精神上成长,使人能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动力。虽然马卡连柯的教育报告被当时的参会权威议定为“报告人提出的教育方法制度并非苏维埃的制度”,但马卡连柯一直如饥似渴地追求他所发现的教育真理,他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革新家,对苍白的教育理论并不顶礼膜拜。在这本书里,劳动、集体和纪律是马卡连柯用来制造信任的重要因素和手段,它对纪律与主动性的辩证认识达到了一定的理论高度。的确,自由(主动)与纪律并不矛盾,建立在纪律上的自由与主动才是真实而有效的,否则就会沦为放纵与形式。 捧读此书,让读者的情绪随着作者对高尔基真人真事的叙述、随着书中学童的喜怒哀乐而转变。在高尔基,有着工作始初对
1
学童的冲动情绪,但更多的是充溢着对学童的生活、学习与劳动上的关爱;也有着对顽固学童的惩罚行为,但更多体现的是对学童的宽容与尊重,一切都是真实而感人的。书中学童是活生生的“人”,他们虽然在进入之前多是流浪儿童,有着太多的缺点,但他们各有所长、富有智慧。马卡连柯正是基于这一点,组织混合联队,让各位学童接受因材施教、能让他们各展所长,各施其能,从里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这也许对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有着参照借鉴作用,也可引起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深思与反思。
书中的学童在主动劳动创造中获得了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精神的富足,体验到了生活的欢乐与幸福,并且不断影响着接连进入的流浪儿童。书中转变后的学童深深悔恨过去的“寄生虫”式的生活,虽然的日常学习与劳动日趋繁重,但连我这些后辈人都深深羡慕与感受的“‘痛’并快乐着”的生活确实让他们心里一直涌动着激情与快乐。“‘痛’并快乐着”的生活理念与方式对现今的教育工作者也许有着深刻的影响与体验,但这终究是快乐的,享受自己创造的生活也才是最快乐的,快乐才能有所提高与创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