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州城区水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

广州城区水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

来源:测品娱乐
广州城区水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

叶丽芬

【摘 要】从广州城区河流、人工游览湖水体、河涌、供水水源、底泥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城区水环境状况进行分析,阐明水质性缺水对广州水资源的较大影响,以期增强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为有关部门对后亚运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人民珠江》 【年(卷),期】2011(032)003 【总页数】3页(P14-16)

【关键词】水环境;状况;分析;广州城区 【作 者】叶丽芬

【作者单位】广东省水文局广州分局,广东广州510150 【正文语种】中 文 0 前言

近30年来,随着广州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水资源短缺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严重制约因素,水资源可否持续利用成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进入21世纪,水资源的形势更为严峻,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增长以及对饮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的要求。

广州市城区河流主要有流溪河、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等;老8区共有河涌231

条,纵横交错,水网密布,流域边界不明显;城区有东山湖、荔湾湖、流花湖、麓湖等,将以上述广州城区水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1 水质评价方法

本文在调查收集“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广州城区河流、人工游览湖水体、河涌、供水水源、底泥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城区的水环境状况分别采用单项指标法和平均污染指数(WQI)法进行分析与评价。单项指标反映水质污染程度,WQI反映水质总体水平和综合污染情况,污染分担率表征各项目污染负荷权重。 1.1 单项指标法分析与评价

根据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河流所处水功能区代表水质断面各项指标数据采用单项指标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1.2 平均污染指数法分析与评价: a)水质平均污染指数(WQI)

式中 WQI——监测点(或断面)的水质平均污染指数;i——参与评价的污染物数目;Ci——第i种污染物的浓度值,mg/l;Si——第i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以III类标准值为限值),mg/l;Ii——第 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b)污染分担率(Ki)

用平均污染指数法评价的地表水质污染状况分级如表1。

表1 地表水水质分级(WQI法)0.1 II 尚清洁 0.1~0.3 III 轻度污染 0.3~0.5 IV 中度污染 0.5~1.0 V重度污染 1.0~5.0 VI 严重污染I 清洁 ≤>5.0 2 水质评价 2.1 河流水质评价

2.1.1 2010年河流水环境采用单项指标法分析与评价状况

以广州城区河流白坭河(珠江水泥厂)、流溪河(江村)、西航道(西村)、前航道(海珠

桥)、后航道(白鹤洞)、东江(新塘)等河流所处水功能区代表水质断面各项指标数据采用单项指标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此河段由于排入大量的生活、工业废水,江河水质现状极不乐观,流溪河下游、白坭河、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全年水质为劣Ⅴ类,属重污染河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生化需氧量,亚盐氮、非离子氨、总磷、石油类,属有机污染型。所在河流已不适宜作为工业、生活用水,也不适宜作为农业灌溉用水。 2.1.2 “十五”、“十一五”期间水质状况分析

以广州城区河流白坭河(珠江水泥厂)、流溪河(江村)、西航道(西村)、前航道(海珠桥)后航道(白鹤洞)所在断面对“十五”、“十一五”期间水质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5日生化需氧量指标进行年平均分析,见图2。由图可见,所在河流在此期间水质指标有上升趋势,2004、2006年污染尤其严重。白坭河、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水环境氨氮长期处于劣Ⅴ类(Ⅴ类2.0mg/L),流溪河下游、白坭河污染逐渐加重,溶解氧量越来越低。

图2 2000-2010年广州城区河段水质状况分析图 2.1.3 “十五”、“十一五”广州河段沿程综合分析

根据“十五”、“十一五”期间广州城市河段各监测点(断面)的水质数据,计算每年的水质平均污染指数及污染分担率,分析“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水环境水质特征及变化状况如下:

监测断面有流溪河出口鸦岗断面、西航道罗冲围、黄沙断面、后航道白鹤洞等共9个断面,见图3。此河段由于排入大量的生活、工业废水,江河水质现状极不乐观,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全年水质为劣Ⅴ类,属重污染河段,主要污染指标为溶解氧、氨氮、生化需氧量、总磷、石油类等,属有机污染型。废污水经过河流沿程降解,到黄埔航道经东江水稀释,到墩头机断面水质变为Ⅳ类,再与海水混合,到虎门水道全年水质已变为Ⅲ类水。“十五”、“十一五”期间珠江广州河段全河段

每年的水质平均污染指数为1.1~3.3,平均值分别为1.9,水质变化状况见图3。由图可见,此河段属重度污染,水质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处于人口密集的老城区海珠桥,黄沙、白鹤洞断面处河段污染尤其严重,需加强生活、工业等废污水处理。 图3 广州城区河段水质平均污染指数(WQI)沿程变化状况 2.2 人工游览湖水体评价

“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城区人工游览湖东山湖、荔湾湖、流花湖、麓湖的水质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15、2.36、9.75、2.70,其中东山湖、流花湖严重污染,荔湾湖、麓湖重度污染。2010 年四湖平均污染指数分别为 4.0、1.68、7.20、2.45,流花湖严重污染,其余重度污染,总体上经市有关部门大力治理,水质2010年有改善的趋势。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氮。 2.3 河涌水质评价

2010年及“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市区主要1河涌水质变化状况如图3。由图可见,市区河涌的水质平均污染指数在“十五”至“十一五”期间介于3.8~16.4,2010年介于3.0~11.0,水质有进一步改善的趋势,主要得益于重视,亚运会前进行系统整治。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氮等,这与广州城区河段原因一样,处于老城区人口密集的大量生活、工业等废污水未进行污水处理。

2010年氨氮、高锰酸盐指数、5日生化需氧量有所降低,溶解氧有所增加,显示各项指标有所好转。其原因是亚运前期加大广州城市污水处理的力度,加强工厂排污控制治理。广州亚运再次“唤醒”了对水的“呵护”。经过综合整治的121条河涌水质持续好转,每天减少直排珠江的污水80万t。北修湖,南修闸,是广州治水史上的转折点。以“揭盖复涌”的荔枝湾涌为例,可谓“桥桥见景致,步步见风光”。广州治水是截污清淤,雨污分流,调水补水,堤岸建设的综合整治“四部曲”,系统治理、标本兼治,切断流向河涌的“黑手”,并将其引导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广州中心城区由亚运前污水处理能力202.5万t/d,提高到

465.18万t/d。每天减少直排珠江污水80万t。 图4 市区主要河涌水质平均污染指数(WQI)变化状况 2.4 供水水源水质评价 2.4.1 地表水供水水源水质

“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市区江村水厂、西村水厂、石门水厂、白鹤洞水厂的源水水质平均污染指数平均值介于2.3~10.8之间,从图2、3显示所在河流已不适宜工业、生活用水,也不适宜农业灌溉用水,广州城区水质性缺水由隐性变为显性,城区河段已无合格源水可供工业、生活、灌溉用水使用。 2.4.2 地下水供水水源水质

2010年全市地下水供水量约为6200万m3,供水量最多为从化市,供水2900万m3,水质优良;其次为增城市,供水2100万m3,水质优良;再其次为花都区,供水700万m3,其中11万m3为优良水质,6万m3为良好水质;广州市区地下水供水量为700万m3,水质良好;另番禺区地表水丰富,未开采地下水。 2.5 底泥分析

“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市区珠江水泥厂、石门、鸦岗、西村水厂、黄沙、前航道、东塱、东塱(二)、平洲、猎德、长洲、墩头基、莲花山共13个底质断面经化验全部评价为“污染”。可见广州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白坭河下游、黄埔航道、莲花山水道底质污染严重。“十五”至“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为锌和铜,特别是锌超标最严重,除莲花山断面外,其余12个断面均出现超标,黄沙和平洲断面超标率最大;其次是铜,只有猎德、长洲、莲花山断面未超标;另外,墩头基、莲花山断面镉超标,平洲断面砷超标,全河段仅汞、铅和总铬等3项未出现超标。可见,广州城区河段的黄沙断面、平洲断面(佛山入境水道)底泥受污染的程度较重,长洲、莲花山断面底泥受污染的程度较轻,即底泥污染由市区向下游逐渐减轻。 3 评价结果分析

从大量数据阐明广州城区水环境状况十分不乐观,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通过河涌及地下管网直接排入珠江,造成广州城区河段有机污染较为严重。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的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已面临水质性缺水的危机,已由过去的隐性转化为显性,水资源供求已变为供需紧张。因此,解决广州城区河段水质污染,广州市在治理的同时,也需上游城市共同整治。 4 结语

从河流、人工游览湖水体、河涌、供水水源、底泥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广州城区的水环境状况进行“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进行分析与评价。从中证实亚运成功举办并非广州治水终点,而应为新起点,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具有岭南特色的“水文化”环境,实现广州水环境根本性好转任务艰巨,把广州造成生态水城才是最终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