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来源:测品娱乐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针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好书画:________ (2)一日曝书画:__________

(3)拊掌大笑:________ (4)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______)(______)。

A (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 (戴嵩)尤所爱

C (牧童)拊掌大笑 D (杜处士)不可改也

1 / 17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1)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为什么牧童敢于指出画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

(2)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

2 / 17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叫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汤汤乎____ 锺子期____

3 / 17

[2]解释加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 _________________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_________________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这个传说,人们常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用(_____)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推敲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愈吏部权京兆,车骑方出,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4 / 17

[1]对划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2]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 (__________)

② 炼之未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者讶之 (____________)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 (___________)

[3]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怅恨久之

[4]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17

)

[5]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推敲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楚①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③疾徐,惟④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速进,亟⑤犯⑥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⑦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楚:楚国(古国名)。②折:掉头。③旋:转弯④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⑤亟:突然。⑥犯:碰到。⑦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楚人有习操舟者:_______ _______

②始折旋疾徐:_______ _______

③遽谢舟师:_______ _______

6 / 17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椎鼓速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拔树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1]下列“故”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B.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C.故草木不生 D.依然如故

[2]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你认为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犁城中无井是因为地下缺水,根本打不出水来。

7 / 17

B.伊犁城的位置在沙漠当中。

C.伊犁城中的人开始的时候,只知道到城外的河中打水。

D.佐领聪明多端,领导人们在沙漠中探出了水井。

[3]翻译句子。

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8 / 17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完成练习。

张乖崖严惩污吏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旁巾①下有一钱,诘②之,云:“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③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杖④剑下阶斩其首,申⑤台府自劾⑥。崇阳人至今传之。

注释:①〔巾〕头巾。②〔诘〕盘问。③〔勃然〕气愤变色的样子。④〔仗〕拿着。

9 / 17

⑤〔申〕详细说明。⑥〔劾〕揭发罪行。

[1]“一钱何足道”中的“何足道”的意思是( )

A.值得一说 B.不值得一说 C.不值得一说吗 D.值不值得一说

[2]翻译文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张乖崖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你对“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外阅读。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解释字的含义:

10 / 17

①以至于斯也。斯:________②从而谢焉。谢: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①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日:“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①致邑:给一座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曾子衣敝衣以耕__________ (2)请以此修衣______________

(3)反,复往________________ (4)足以全其节也_______________

[2]用“/” 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1 / 17

(1)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曾子不接受城池?曾子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古文阅读。

犬报火警

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赢。一夕,邻火卒②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复踞③床以口附民耳大嗥④,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大恒⑤食不包,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注①羸:瘦弱。②卒:通“猝”,突然。③踞:蹲。④嗥:(兽)叫。⑤恒:一直,经常。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2 / 17

A.起曳其被 曳:拉、拖 B.寝犹如故 故:原来

C.视烟已满室 视:看 D.犬恒食不饱 食:食物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这个人正睡得沉(以至于)狗连续地叫都没有醒来。

B.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狗)又蹲在床把嘴巴和耳朵对着主声叫。

C.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没想到今天能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

D.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那些每天享受着他人的丰厚食物,却不顾他人患难的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讲述犬报火警的故事,交代犬“甚羸”和“犬恒食不饱”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言文阅读。

13 / 17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而邻人之父亦云(_________)

(2)暮而果大亡其财(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食菱①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4 / 17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

A.其他人 B.北人 C.问者 D.北人和问者

[2]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3]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菱角属于土产品。

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15 / 17

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4]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①而颦②其里③,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④妻子而去⑤之走。彼知颦美⑥,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病心:心口痛。②颦:皱眉头。③里:乡里。④挈(qiè):带领。⑤去:躲开,避开。⑥颦美:皱着眉头美。

[1]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漂亮) B.坚闭门而不出(牢牢地)

C.挈妻子而去之走(跑) D.彼知颦美(她,指丑人)

[2]东施也捂着心口在村中走是因为___________。

[3]“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这句话的意思是( )

16 / 17

A.(她)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B.你知道西施很美,却不知道西施为什么美。

C.你知道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这么美。

[4]东施效颦之丑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出来?请用“ ”标出来。作者在这里运用了 (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

[5]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