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来源:测品娱乐


冀教版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同步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_________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 _________!”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 _________,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

[2]请找出伯牙善鼓琴的句子:________,钟子期善听的句子:________。

2. 课内阅读展示。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加点的词。

(1) 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 (2) 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 (3) 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2)思援/弓缴/而/射之。( ) (3)使/弈秋/诲/二人弈。( )

[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朗读“曰:非然也”应该读出(______)的语气。

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

1 / 8

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孤:_________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或:_________ 沃:_________ ③食不给 给:___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 谗:_________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5]读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①,而止之食②。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④,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⑦?欲服三军,非信⑧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故人:老朋友。

②止之食:留客人吃饭。 ③幕:夜晚。

④令:派、使、让。求:寻找。 ⑤俟(sì):等待。 ⑥恐:恐怕,担心。

⑦服:使……信服。欤(yú):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呢。 ⑧信:信用,诚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昔吴起出遇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 (2)待公而食。 __________________

2 / 8

(3)起之不食以俟者。 _________________ (4)其为信若此若。 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遂依而截之。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___________________

(2)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吴起在为人处世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

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②炳烛:点燃烛火。③安:怎么。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_______岁了,担心自己学习________。 [2]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③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④,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⑤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皆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东安:县名,现在湖南省衡阳一带。②一轴:画用轴装,一轴

3 / 8

就是一幅的意思。③旦:早晨。④物色:察看。⑤逮:等到,及。 [1]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__________的反应表现了画的精准逼真,这种描写手法属于(正面 侧面)(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描写。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②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③下帷绝编④,迨⑤国能倍诵⑥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⑦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赠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 ②患:担忧。 ③独:独自。

④下帷绝编:这是两个勤学的故事。“下帷”指东汉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即孔子的“韦编三绝”。

⑤迫(dài):到;等到。

⑥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⑦咏:吟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或中夜不寝时或: ____________ (2)众兄弟既成诵既: ___________ (3)迨能信诵乃止乃: __________ (4)温公尝言尝: 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众兄弟既已成诵 书不可不成诵 B.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 C.迨能倍诵乃止 乃终身不忘也 D.咏其文、思其义 思而不学则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8

8. 读文言文《不鞭书生》,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郡太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①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授业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②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乱:______________ (2)云:______________ (3)鞭:______________ (4)释:______________

[2]下面加点的“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而久之 B.求之不得 C.君子何之 D.井底之蛙 [3]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故事,你认为王安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所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锦囊玉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用“_____”画出体现杜处士很喜欢戴嵩《牛》这幅画的句子。 [3]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从中学到了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这篇古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我还可以自己来写题目,从“牧童”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从“处士”的角度可以这样来写《_____________》。 [2]选择加点字的意思。 (1)好书画。(____)

A.认为……好。 B.喜欢。 C.优良。 (2)处士笑而然之。(____)

5 / 8

A.认为……说得对。 B.然而。 C.然后。 [3]解释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这句话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珍爱。(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抓住了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表现出他的天真可爱。(____)

(3)“笑而然之。”这里的笑是杜处士讥笑牧童年幼无知。(____) [5]用“____”画出选文说明的道理。

1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尤所爱(尤其,特别) B.今乃掉尾而斗(却) C.谬矣(错误) D.处士笑而然之(这样)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序号下面画“√” ①(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②(戴嵩)尤所爱 ③(牧童)拊掌大笑 ④(杜处士)不可改也 [3]翻译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牧童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承宫①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少孤。 (______)

A.丧父 B.孤独,孤单 C.辜负 D.古代帝王的自称

(2)遂通其经。 (______)

A.田间水沟 B.顺利地做到 C.于是,就 D.最终

6 / 8

(3)门下生共禁。 (______) A.不许,制止 B.拘押

C.避忌 D.不能随便通行的地方

[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C.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D.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3]“猪主怪其不还,寻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_________。 通过文言文中的故事可知承宫最突出的品质是_________。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许仲平义不苟取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尝暑中过河阳________;②渴甚________ ③众争取啖之________;④或问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独危坐树下自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本文说说许衡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外阅读。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②。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④卒去⑤。

噫,虎之食人,先被⑥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自若:神情不紧张。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寻:副词,随即,不久。⑤去:离开。⑥被:施加,给……加上。

[1]写出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虎熟视久之。(____) (2)虎亦寻卒去。(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8

[4]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______)。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初生之犊不怕虎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