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对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罚规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一般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构成该罪。国家秘密主要包括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外交活动、科技等领域的秘密事项。行为人必须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规且情节严重才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法律分析
一、我国刑法对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罚规定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主体一般情况下为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因为通常情况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掌握、了解国家秘密。
但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亦可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而成为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主体。
至于过失泄露的具体方式可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口头过失泄露,又可以是书面过失泄露;
既可以当众过失泄露,又可以单个过失泄露甚至不当面过失泄露;
既可以交付原物的方式过失泄露,又可以采用密写、影印、拍摄、复印等方式过失泄露等等,不论其方式如保,只要让不应知道的人知道或者接触了国家秘密,即可构成本罪。
《刑法》第三百九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二、国家秘密有哪些
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国家秘密主要包括:
1.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
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事项;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
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
6.维护活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
7.其他经国家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守的国家秘密事项。
根据规定,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行为人必须具有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而泄露国家秘密,且情节严重的行为。
如果没有违反国家有关保密法规,而是让应当知道的人知悉或依法公开,自然不可能以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论处。
结语
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的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主体一般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可构成该罪。过失泄露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通过口头、书面、当众或不当面、交付原物等方式,只要让不应知道的人接触了国家秘密,即可构成本罪。国家秘密范围包括国家事务、国防、外交、经济、科技、安全等各个领域。构成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必须违反国家保密法规且情节严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一条 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和利益遭受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三十五条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