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规定了敲诈勒索罪的刑罚,最高和最高检发布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提高了打击力度,明确了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标准和判罚标准。
法律分析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最高人民26日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共9条,提高了打击力度。
司法解释主要规定了敲诈勒索“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标准,敲诈勒索“数额较大”的特殊认定标准,“多次敲诈勒索”的认定,敲诈勒索“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敲诈勒索罪判处罚金的标准等内容。
拓展延伸
敲诈勒索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与判决实践分析
敲诈勒索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与判决实践分析涉及到刑法的解释和具体案例的审理。根据我国刑法第274条的规定,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方法,或者威胁使用暴力、胁迫方法,强迫他人交付财物的犯罪行为。在判决敲诈勒索罪时,会考虑被告人的犯罪动机、手段、危害后果等因素,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判例进行量刑。判决实践中,一般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的轻重、被害人的损失情况、被告人的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等因素。因此,在具体案件中,定罪量刑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遵循法律的公正、合理原则。
结语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采取恐吓、威胁或要挟等手段,非法占用其财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4条的规定,对于敲诈勒索行为,根据数额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罚和罚金。最高人民、最高人民的最新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标准和判处罚金的依据,加大了打击力度。在具体案件中,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的轻重和被害人的损失情况等因素,依法公正、合理地进行量刑。
法律依据
高人民、最高人民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敲诈勒索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认定为犯罪的,应当酌情从宽处理。
被害人对敲诈勒索的发生存在过错的,根据被害人过错程度和案件其他情况,可以对行为人酌情从宽处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六十二条之二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等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