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
三从四德是什么意思
古代对妇女要求的三种德行,也称“三从四德”。所谓“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所谓“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出于《论语·为政》:“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四德”最早见于《周礼》,后代沿用,到明清时,“四德”已经成了封建女性的行为规范。其内容主要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古人认为,一个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女子无才便是德。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叫王钱的人编辑了一本书,名字就叫《三从四德》,作为当时女子的行为准则,书中强调的就是三从四德。 后来,“三从四德”成了妇女的专有名词。那么,三从四德是不是就了女子的自由?答案是否定的。首先,这种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女子的利益。女子结婚以后,成为别人的妻子,要相夫教子,做好丈夫的贤内助。而丈夫也应该尽心尽力的照顾好自己的妻子,只有如此,整个家庭才能和睦幸福。如果女子对丈夫百依百顺,那丈夫就会越来越放肆,认为女子好欺负,从而更加变本加厉。如果女子反抗丈夫,不遵守三从四德,那么男方就会更加看不起女子,轻视她们。所以,只有“三从”才能约束住男子的行为,从而达到双方的互相理解。其次,这种行为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男子的尊严。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丈夫可以凭借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番事业,并获得女子的敬仰与崇拜。但如果连基
- 1 -
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又何谈成就大事呢?在这种行为准则下,丈夫怎么还敢出轨呢?再次,“三从四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女子的安全。妻子必须服从丈夫,而丈夫也要以保护自己的家庭为重。如果男方违背了这种行为准则,那么就会被社会所唾弃,也会遭到报应。而且,社会还会强烈谴责男方的错误行为,甚至让他身败名裂。三从四德,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对妇女的要求,虽然过去受男权社会影响,导致女子的地位低下,受到歧视。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许多要求“三从四德”的陋习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三从四德”。现代社会的女性拥有更多的自由,也将享受更多的权利。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