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重庆医学2008年3月第37卷第5期 461 ・论 著・ 安氏Ⅱ类2分类错骀髁突前伸运动轨迹特征的初步研究 肖 遥,秦朴,赵蔚萍,杜跃华△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11,腔医院正畸科摘要:目的400015)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AngleII )错袷髁突前伸运动的轨迹特征,并比较与个别正常袷之间的差异。方法 AngleII 患者2O例,其中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AngleII 患者9例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的AngleII 患者11例,个别正 常袷15名,利用CADIAX(Ⅲ型)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分别记录前伸后退运动的髁突运动轨迹,并对其运动特征进行定性的和定 量的分析研究。结果AngleII 髁突前伸运动轨迹左右基本对称,重合性好。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 AngleII 错铪前伸运动的 的AngleII 患者其髁突垂直向最大位移和矢状髁导斜度均大于正常袷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直分量较大,可能与前牙深覆合和髁突位置有关。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对其髁突前伸运动轨迹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AngleⅡ 错袷;髁突运动;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48(2OO8)05—0461-02 Characteristic of condyle movement during mandibular protrusion in Angle II malocclusion xIA0 Yao,QIN Pu,ZHA0 Wei—ping et a1.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Stomatologic Hospital,Chongqing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Chongqing 400015,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dyle movement tracings during mandibular protrusion in AngleⅡ pa— tients with symptoms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and no symptoms of TMD,and to compare with normal occlusion. Methods The samples included eleven patients with AngleⅡ malocclusion without symptoms of TMD,nine patients with Angle Ⅱ malocclusion with symptoms of TMD and fifteen cases with normal occlusion.The tracings of condylar movement during man— dibular protrusion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by CADIAXⅢ.Results The tracing of condyle movement of AngleⅡ malocclusion was symmetrical,smooth,coincident almostly.The vertical condyle displacement and saggital condyle inclination(SCI)were signif— icantly larger than those in normal occlusion group.Conclusion Th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condyle movement during mandibular protrusion of Angle II patients is larger than that in normal occlusion group,it maybe correlated tO overbite and condyle position. The influence of TMD symptoms on the tracings of condylar movement during mandibular protrusion in Angle II is not significant. Key words:Angle II malocclusion;condyle movement;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 2001年刘怡对正常骀进行了髁突运动轨迹研究 ],并在 1材料与方法 此基础上分析了29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骀了髁突运动特征。 认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骀作为特征性错骀,相对于其他类型的 错骀更可能对下颌功能状态造成影响,其髁突运动也有着典型 的特征。 1.1研究对象 1.1.1实验组选取恒牙列期无正畸治疗史、牙周组织健康、 深覆骀均为Ⅲ度的AngleII 患者2O例为实验组,分为有颢下 颌关节紊乱症状(实验1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实验2 结合以前研究,认为安氏Ⅱ类2分类错骀是可造成下颌功 能运动障碍的错骀畸形之一_2]。在临床上此类患者由于面下 1/3垂直距离低,咬合时髁突易后移位,S随之盘突关系发生改 变,张口时髁突向前滑过关节盘后带时易发出弹响。垂直距离 组)两组,分别9人(男2例,女7例,年龄14~19岁,平均16.8 岁,8例运动时关节弹响;2例关节区触诊压痛)和11例(男3 例,女8例,年龄13~18岁,平均14.2岁)。均常规拍摄薛氏 位片排除髁状突形态有明显异常者。 过低,还可使关节腔隙减小,关节内压增大,关节组织受压和疼 痛等。咬合力量不同程度地落到TMJ组织上,逐渐损伤破坏 TMJ组织,加重临床症状,易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l3]。这类 有颠下颌关节紊乱症状者的髁突运动轨迹表现是否有一定的 1.1.2对照组选取无正畸治疗史,恒牙列完整的个别正常 骀15名(男6例,女9例,年龄15~22岁,平均18.2岁)为对 照组。其中磨牙为中性关系,无明显拥挤,覆合覆盖正常,临床 检查正中骀位时有广泛的牙尖接触,前伸及侧方运动无早接触 特征,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之间有何区别,是需研究 证实的。 ‘ 和骀干扰,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弹响、压痛和明显的运动障碍。 1.2研究方法 1.2.1仪器与实验方法 本研究采用奥地利GAMMA公司 生产的CADIAX Ill型(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gh) 本研究就是基于这个原因,通过研究各类Angle II 患者 髁突运动轨迹中的前伸运动轨迹特征,以期探讨错骀畸形与颢 下颌关节运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髁突运动轴图描记仪。该仪器较以往的记录仪器最大的优势 *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生局资助项目(05—2—063);重庆市卫生局资助项目(06—2—214)。 通讯作者:E-mail:dyh9119@yahoo.corn.c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62 重庆医学2008年3月第37卷第5期 2.2.3矢状髁导倾斜度(SCI)实验1、2组中AngleⅡ 患者 在于对双侧髁状突选用真实位置进行测量,更真实地反映双侧 髁状突及其绞链轴的运动情况。 研究的分析软件为:GDSw 3.1O.3.0。记录面弓采用德 髁突前伸SCI明显大于正常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gleⅡ 内部实验1组与2组SCI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双侧髁突前伸运动中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 最大位移(mm) 国GIRBAcH公司产品。采用牙弓旁骀叉连接面弓避免测量 时咬合关系的干扰。整个测量分析过程均由一人完成,对每位 受试者分别进行5次描计,取平均值。 1.2.2观测指标 分别记录髁突在前伸运动时双侧髁突矢状 平面、水平面内的运动轨迹,包括运动的位移、倾斜的角度、以 及绞链轴运动。并对双侧髁状突的运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中定性指标有:矢状面及冠状面上双侧髁突运动轨迹的 形态特征、绞链轴的运动形态特征。 定量指标有:矢状面髁状突最大位移、绞链轴运动在矢状 面及水平面的髁突倾斜度,髁突最大空间位移。 1.3统计方法分别比较实验1、2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定量数 值之间的差异,比较实验1组和2组定量数值之间的差异。实 验数据采用SPSS 10.0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 2 结 果 2.1髁突前伸运动运动轨迹特征 实验1、2组中AngleⅡ 患者髁突前伸运动运动轨迹与正常骀类似,左右基本对称、平 滑、前伸后退轨迹重合性较好。在实验1组有颞下颌关节紊乱 症状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左右侧髁突前伸运动轨迹左右明显 不对称,这2例患者均有张口关节弹响症状。实验1、2组中 AngleⅡ 患者轨迹明显向下倾斜,矢状向的位移略小于正常 骀组,而垂直向髁突位移明显大于正常骀组。 在水平面内,髁突沿绞链轴前后平行移动,基本无侧向位 移。但由于左右两侧运动时相上的差异,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状组和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组内均有小部分轨迹存在微小 的侧向移动(图1)。髁突前伸运动中铰链轴在冠状面及水平 面内移动均较平行。 图1 AngleⅡ 双侧髁突前伸运动轨迹 2.2髁突前伸运动运动轨迹的定量研究 2.2.1髁突最大位移 在髁突前伸运动中AngleⅡ 实验1 组与2组在矢状向的髁突最大位移与正常骀组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但垂直向上最大位移均要大于正常骀组,差别有统计学 意义(P<O.05)。在AngleⅡ 内部实验1、2组髁突前伸运动 的髁突最大位移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O.05),见表1。 2.2.2髁突最大空间位移实验1、2组中AngleⅡ 患者髁 突前伸运动中髁突最大空间位移与正常骀相比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AngleⅡ 实验1组与2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 :P<O.05,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双侧髁突前伸运动中髁突最大空间位移(mm) 表3 双侧髁突前伸运动矢状髁导倾斜度(。) 2.2.4水平髁突倾斜度(TCI) 由于髁突在前伸运动中没有 横向移动,实验1、2组中AngleⅡ 患者髁突前伸TCI均较小, 与正常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leⅡ 内部实验1组与2组 的SCI之间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双侧髁突前伸运动水平髁突倾斜度(。) 3讨 论 3.1 AngleⅡ 错骀髁突前伸运动轨迹特征的定性研究 定 性研究表明,AngleⅡ 错骀髁突前伸运动轨迹特征与正常骀 有一定区别。AngleⅡ 错骀的髁突前伸运动轨迹呈向下倾斜 的曲线,左右基本对称,重合性较好。在前伸运动时,双侧髁状 突偕关节盘同步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动 ], 表明前伸运动轨迹的双侧对称性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双侧髁 突与关节结节的对称性。即:AngleⅡ 错骀双侧髁突和关节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重庆医学2008年3月第37卷第5期 463 结节的对称性较好。 但在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组中有2例患者髁突运动轨 迹表现为明显的左右不对称,此2例患者在张口时关节有弹 用,在早期通过对有无TMD症状的AngleⅡ 错骀髁突前伸运 动轨迹进行研究,为探讨对下颌运动功能影响较大的Angle Ⅱ 错骀中TMD的发生发展,及在髁突运动轨迹上的表现有 一响,这可能与盘突关系的不协调和髁突运动的个体化有关。因 为AngleII 错骀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易导致髁突位置的后 移嘲,盘突关系的改变,张口时髁突向前滑过关节盘后带时就 易发出弹响 ]。患者盘突关系的改变以及弹响症状促使髁突 定指导作用。如:AngleⅡ 患者髁突轨迹中垂直向位移加 大,矢状髁导下斜,对临床提示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应打开 AngleⅡ 错骀的前牙咬合,整平较陡的骀曲线,增加其垂直距 离,使移位的髁突趋于中位,从而改善其盘突关系,改善症状, 在此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可再次对同一患者进行髁突相应的轨 迹分析,比较改善其错骀的解剖学形态是否在髁突运动轨迹上 在前伸运动中左右运动幅度不一致,但经统计分析,左右侧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3.2 AngleⅡ 错骀髁突前伸运动轨迹特征的定量研究 定 有相应的体现。 量研究中表明,AngleⅡ 错骀髁突垂直向最大位移和矢状髁 导斜度均显著大于正常骀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此类患 参考文献: 者的下颌长期处于被迫后退位和前牙的Ⅲ。内倾性深覆合,患 [1]刘怡,傅民魁.正常骀开闭口时髁突运动的轨迹特征EJ3. 者只有加大下颌垂直向的运动分量才能越过前牙闭锁障碍_4]。 口腔正畸学,2001,8(4):154. 在轨迹上表现为矢状髁导较正常骀组更加向下方倾斜,深覆合 [2]林久祥.现代El腔正畸学I-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 导致垂直位移加大。 社,1999:625. 然而比较AngleⅡ 1组与2组的垂直向位移和SCI,二者 [3]马绪臣.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 并无明显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单纯引起TMJ弹响及压 生出版社,2000:82. 痛症状的原因在早期对髁突前伸运动的影响并不大。即在发 [4]晋长伟,佐藤贞雄.错骀与正常骀之间的髁突运动轨迹的 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早期,前牙深覆合、髁突的后移位和盘突 比较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2,9(3):104. 关系紊乱等因素对髁突前伸运动轨迹的影响不显著。但并不 [5]朱远平,彭友俭.AngleⅡ 错骀颞下颌关节髁状突位置变 是说,这些因素对髁突前伸运动就没有影响,因为本研究对象 化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0,16(2):23. 年龄较小,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较轻,髁突上层组织还有终生 [6]Zimmer B,Jager A,Kubein—Meesenburg D.Comparison of 改建的能力,早期出现的症状并没有对髁突前伸运动轨迹产生 normal TMJ functionin ClassI 1I and Ill individuals[J]. 改变。但TMD症状的发展有逐渐加剧的趋势[7],当髁突、关 Eur J Orthod,1991,13(1):27. 节结节、关节盘等发生严重病理性变化后,对髁突的功能就会 r7]Mohlin B,Axelsson S,Paulin G,et a1.TMD in relation tO 产生极大的破坏,在前伸髁突运动轨迹上就可能发生改变。 malocclus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 I-J].Angle Orth— 3.3 AngleⅡ 错骀髁突运动轨迹研究临床意义 AngleⅡ od,2007,77(3):542. 错骀的发病率为5%~18 。其中2O%~4O%的人群有TMD 症状,临床上不把这些具有症状的个体都视为颞下颌关节紊乱 (收稿日期:2007—11—05) 病_2]。但其关节紊乱症状的确存在,就其原因为多因素协同作 (de接第460页) [3]Rickard DJ,Sullivan TA,Shenker BJ,et a1.Induction of 杂的过程,需要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本身特性 rapid ostelblast differentiat-ion in rat bone marrow stro— 的综合作用。BMP在这个复杂的网络中究竟起多大作 mal cell cultured by dexamethasone and BMP一2 -IJ].Dev 用,具体机制如何,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Biol,1994,161(1):218. 参考文献: [4]郭书权,许建中.BMP-2诱导成骨及传递的研究进展I-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6):1707. [1]Shimasaki SR,Moore K,Otsuka F,et a1.The bone.mor— .[5]Babaei H,Mansouri NL,Molaei MM,Assessment of lac— phogenetic protein system in mammalian reproduction tate dehydrogenase,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aspartate [J].Endocr Rev,2004,25:72. aminotransferase activities in COW S milk as an indicator [2]Slosar PJ,Josey R,Reynolds J.Accelerating lumbar fu— of subclinical mastifs[J].Vet Res Commun,2007,31 sions by combining rhBMP12 with allograft bone:a pro— (4):419. spective analysis'of interbody fusion rates and clinical outeomes[-J].Spine J,2007,7(3):301. (收稿日期:2007—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