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泉中学八年级下册期末模拟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定义中的两个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
【详解】A、被开方数里含有分母;故本选项错误;
B、被开方数里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式a2;故本选项错误; C、被开方数里含有能开得尽方的因数4,故本选项错误; D、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2)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 函数y=2x-1的图象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B 【解析】∵在函数
中,k=2>0,b=-1<0,
∴该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不过第二象限. 故选B.
3.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法、减法、除法、乘方的法则逐项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A.
B.
与
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A选项错误; ,故B选项错误; B.
C.
D.
C. D. 故选C.
,正确; ,故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4. 如图,□ABCD中,∠C=110°,BE平分∠ABC,则∠AEB等于( )
A. 11° B. 35° C. 55° D. 70° 【答案】B
,∠AEB=∠EBC,【解析】【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B//CD,AD∥BC,从而可得∠ABC+∠C=180°,BE平分∠ABC,即可求得∠AEB =35°. 再根据∠C=110°
【详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B//CD,AD∥BC,∴∠ABC+∠C=180°,∴∠ABC=70°, 又∵∠C=110°
, ∵BE平分∠ABC,∴∠EBC=∠ABC=35°, ∵AD//BC,∴∠AEB=∠EBC=3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4,5,6 B. 2,3,4 C. 1,1, D. 1,2,2 【答案】C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三条边满足
,因为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进行判定. 6.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 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答案】D
【解析】根据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以及正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 【解析过程】
解:①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不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也有可能是梯形,故A错误;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直角梯形,故B错误;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D错误; ④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C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以及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正方形的判定方法:①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②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有一个角为直角.③还可以先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用①或②进行判定. 7. 某中学足球队9名队员的年龄情况如下: 年龄(单位:岁) 人数
则该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5,15 B. 15,16 C. 15,17 D. 16,15 【答案】A
【解析】【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只一个.
【详解】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4,15,15,15,15,16,16,17,17,
则众数为:15, 中位数为:15, 故选A.
14 1 15 4 16 2 17 2 【点睛】本题考查了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8. 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上有两点A(-1,),B(2,),则与的大小关系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分析】k=-1<0,y将随x的增大而减小,根据-1<2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k=-1<0,∴y将随x的增大而减小,
又∵-1<2,∴y1>y2, 故选A.
k≠0)【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的应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当k>0,y随x增大而增大;当k<0时,y将随x的增大而减小.
9. 如图,在矩形ABCD中,有以下结论:
①△AOB是等腰三角形;②;③AC=BD;④AC⊥BD;
⑤当∠ABD=45°时,矩形ABCD会变成正方形. 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BO=DO=CO,AC=BD, ∴△AOB是等腰三角形,故①③正确; ∵BO=DO,
∴S△ABO=S△ADO,故②正确; 当∠ABD=45°时,
, 则∠AOD=90°∴AC⊥BD,
∴矩形ABCD变成正方形,故⑤正确, 而④不一定正确,矩形的对角线只是相等, ∴正确结论的个数是4个,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以及正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特殊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10. (浙江台州)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1,2,过点B作PQ⊥AB,以点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交PQ于点C,以原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数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连接OC,
由题意可得:OB=2,BC=1, 则AC=
.
故点M对应的数是: 故选:B.
1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菱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1),点C在第一象限,对角线BD与x轴平行.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将菱形ABCD沿x轴向左平移k个单位,当点C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k的值可能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连接AC,BD,交于点Q,过C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M,交直线EF于点N,如图所示,由菱形ABCD,根据A与B的坐标确定出C坐标,进而求出CM与CN的值,确定出当点C落在△EOF的内部时k的范围,即可求出k的可能值.
解:连接AC,BD,交于点Q,过C作y轴垂线,交y轴于点M,交直线EF于点N,如图所示,
∵菱形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0) ,点B的坐标为(0,1),点C在第一象限,对角线BD与x轴平行,∴CQ=AQ=1,CM=2,即AC=2AQ=2, ∴C(2,2),
当C与M重合时,k=CM=2;当C与N重合时,把y=2代入y=x+4中得:x=﹣2,即k=CN=CM+MN=4, ∴当点C落在△EOF的内部时(不包括三角形的边),k的范围为2<k<4, 则k的值可能是3, 故选B
12. 如图,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E从B点出发,沿B-C-D-A运动至A点停止,设运动的路程为x,△ABE的面积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当点E在BC上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不断增大,最大面积=当点E在DC上运动时,三角形的面积为定值6.
当点E在AD上运动时三角形的面不断减小,当点E与点A重合时,面积为0. 故选:B.
考点: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
=6;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3. 若二次根式【答案】x≥-1
【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进行解答即可得. 【详解】由题意得:x+1≥0,
解得:x≥-1, 故答案为:x≥-1.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是解题的关键.
14. 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参加男子跳高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x与方差: 平均数x(cm) 方差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又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______. 【答案】甲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比较平均数,平均数相同时选择方差较小的运动员参加. 解:∵
=
>
>
,
甲 175 3.5 乙 173 3.5 丙 175 12.5 丁 174 15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从甲和丙中选择一人参加比赛, ∵
<
,
∴选择甲参赛, 故答案为:甲.
2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数和方差,一般地设n个数据,x1,x2,…xn的平均数为,则方差S=[(x1﹣)2
+(x2﹣)2+…+(xn﹣)2],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越大,反之也成立.
15. (广东广州)一次函数y=(m+2)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答案】m>-2
【解析】【分析】根据图象的增减性来确定(m+2)的取值范围,从而求解. 【详解】∵一次函数y=(m+2)x+1,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
∴m+2>0, 解得,m>-2, 故答案是:m>-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k<0; 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
16. 矩形ABCD中,AC交BD于O点,已知AC=2AB,∠AOD=______. 【答案】120°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矩形,∴OA=AC,OB=BD,AC=BD, ∴OA=OB,∵AC=2AB,∴OA=OB=AB, 即△AOB是等边三角形, ∴∠AOB=60°,
∴∠AOD=180°﹣60°=120°; 故答案为:120°.
考点: 矩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
17. 目前,某市正积极推进“五城联创”,其中扩充改造绿地是推进工作计划之一.现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9m和b=12m,现要将此绿地扩充改造为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包含以b=12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则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 【答案】40米或48米或(30+6)米.
【解析】【分析】分三种情形讨论即可,①AB=BE1,②AB=AE3,③E2A=E2B,分别计算即可. ,BC=9,AC=12,∴AB=【详解】在Rt△ABC中,∵∠ACB=90°
①当BA=BE1=15时,CE1=6, ∴AE1=
=6,
=15,
∴△ABE1周长为(30+6)米;
②当AB=AE3=15时,CE3=BC=9,BE3=18, ∴△ABE3周长为48米;
③当E2A=E2B时,设E2C=x,则有E2A=BC+E2C=9+x, ,∴AE22=CE22+AC2, ∵∠ACE2=90°
222
即(9+x)=x+12,
∴x=3.5,
∴E2A=E2B=9+3.5=12.5,
12.5+15=40米; ∴△ABE2周长为2×
综上所述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0米或48米或(30+6)米, 故答案为:40米或48米或(30+6)米.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69分)
18. 计算. (1)
; (2)
.
【答案】(1);(2)-1.
【解析】【分析】(1)按顺序先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然后再进行合并即可;
(2)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1)原式=
;
(2)原式=
.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9. (内蒙古呼和浩特)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随机抽得12名选手所用的时间(单位:min)得到如下样本数据:140,146,143,175,125,1,134,155,152,168,162,148. (1)计算该样本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2)如果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7min,请你依据样本数据中位数,推断他的成绩如何? 【答案】(1)中位数为150,平均数为151;(2)他的成绩估计比一半以上选手的成绩好.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求解;
(2)根据(1)求得的中位数,与147进行比较,然后推断该选手的成绩. 试题解析:(1)将这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125,134,140,143,146,148,152,155,162,1,168,175, 则中位数为:平均数为:
(2)由(1)可得中位数为150分钟,可以估计在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大约有一半选手的成绩快于150分钟,有一半选手的成绩慢于150分钟,这名选手的成绩为147分钟,快于中位数150分钟,可以推断他的成绩估计比一半以上选手的成绩好.
20.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4,∠A=60°,BC=
,CD=8.
(1)求∠ADC的度数;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答案】(1)∠ADC=150°;(2)4+16.
【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BD,首先证明△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ADB=60°,DB=4,再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明△BDC是直角三角形,进而可得答案;
(2)过B作BE⊥AD,利用三角形函数计算出BE长,再利用△ABD的面积加上△BDC的面积可得四边形ABCD的面积.
试题解析:(1)连接BD,
∵AB=AD,∠A=60°,∴△ABD是等边三角形,∴∠ADB=60°,DB=4, ∵42+82=(4)2,∴DB2+CD2=BC2,∴∠BDC=90°,∴∠ADC=60°+90°=150°; (2)过B作BE⊥AD,∵∠A=60°,AB=4,∴BE=AB•sin60°=4×=2
,
∴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D•EB+DB•CD=×4×2+×4×8=4+16.
21. 如图,等腰△ABC中,AB=AC,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BD与CE相交于点O,点M,N分别为线段BO和CO中点. 求证:四边形EDNM是矩形.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出ED是△ABC的中位线,得出ED∥BC,ED=BC,由题意得出MN是△OBC的中位线,得出MN∥BC,MN=BC,因此ED∥MN,ED=MN,证明四边形EDNM是平行四边形,再由SAS证明△ABD≌△ACE,得出BD=CE,证出DM=EN,即可得出四边形EDNM是矩形. 试题解析:证明:∵BD,CE分别是AC,AB边上的中线
∴AE=AB,AD=AC,ED是△ABC的中位线 ∴ED∥BC,ED=BC.
∵点M,N分别为线段BO和CO的中点 ∴OM=BM,ON=CN,MN是△OBC的中位线 ∴MN∥BC,MN=BC ∴ED∥MN,ED=MN ∴四边形EDNM是平行四边形 ∴OE=ON,OD=OM.∵AB=AC ∴AE=AD.
在△ABD和△ACE中,
∴△ABD≌△ACE ∴BD=CE
∴EO+ON+CN=BM+OM+OD ∴3OE=3OM, 即OE=OM.
又∵DM=2OM,EN=2OE, ∴DM=EN
∴四边形EDNM是矩形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2.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m与y轴交于点A,与直线y=-x+5交于点B(4,n),P为直线y=-x+5上一点.
(1)求m,n的值;
(2)求线段AP的最小值,并求此时点P的坐标. 【答案】(1)m=-7,n=1;(2)P(6,-1).
.......................
.
(2)过点A作直y=-x+5的垂线,垂足为P,进一步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1)中与y轴交点的坐标特征解决问题.
【详解】(1)∵点B(4,n)在直线上y=-x+5上,
∴n=1,即B(4,1),
∵点B(4,1)在直线上y=2x+m上, ∴m=-7;
(2)过点A作直线y=-x+5的垂线,垂足为P,
, 此时线段AP最短,∴∠APN=90°
∵直线y=-x+5与y轴交于点N(0,5), 直线y=2x-7与y轴交于点A(0,-7), , ∴AN=12,∠ANP=45°∴AM=PM=6,∴OM=1,
∴P(6,-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与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结合图形,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关键.
23. (辽宁抚顺)如图,AE∥BF,AC平分∠BAE,且交BF于点C,BD平分∠ABF,且交AE于点D,AC与BD相交于点O,连接CD.
(1)求∠AOD的度数;
(2)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答案】(1)∠AOD=90°;(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C=∠BAC,∠ABD=∠DBC,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 质得到∠DAB+∠CBA=180°,从而得到∠BAC+∠ABD=(∠DAB+∠ABC)=×180°=90°,得到答案∠AOD=90°;(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DB=∠DBC,∠DAC=∠BCA,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得出∠DAC=∠BAC,∠ABD=∠DBC,求出∠BAC=∠ACB,∠ABD=∠AD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BC=AD,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得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答案.
试题解析:(1)∵AC、BD分别是∠BAD、∠ABC的平分线,∴∠DAC=∠BAC,∠ABD=∠DBC,∵AE∥BF,∴∠DAB+∠CBA=180°,∴∠BAC+∠ABD=(∠DAB+∠ABC)=×180°=90°,∴∠AOD=90°;
(2)证明:∵AE∥BF,∴∠ADB=∠DBC,∠DAC=∠BCA,∵AC、BD分别是∠BAD、∠ABC的平分线,∴∠DAC=∠BAC,∠ABD=∠DBC,∴∠BAC=∠ACB,∠ABD=∠ADB,∴AB=BC,AB=AD ∴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AB,∴四边形ABCD是菱形. 考点:菱形的判定.
24. 甲、乙两工程队维修同一段路面,甲队先清理路面,乙队在甲队清理后铺设路面.乙队在中途停工了一段时间,然后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继续工作.在整个工作过程中,甲队清理完的路面长y(m)与时间x(h)的函数图象为线段OA,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y(m)与时间x(h)的函数图象为折线BC—CD—DE,如图所示,从甲队开始工作时计时.
(1)求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y(m)与时间x(h)的函数解析式; (2)当甲队清理完路面时,乙队还有多少米的路面没有铺设完? 【答案】(1)y=
;(2)当甲队清理完路面时,乙队还有72.5m的路面没有铺设完.
【解析】【分析】(1)求出乙队铺设路面的工作效率,计算出乙队完成需要的时间求出E的坐标,由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结论.
(2)由(1)的结论求出甲队完成的时间,把时间代入乙的解析式就可以求出结论.
【详解】(1)设线段BC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
∵图象经过(3,0),(5,50), ∴解得
∴线段BC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25x-75. 设线段DE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x+, (5-3)=25, ∵乙队按停工前的工作效率为50÷
25=, ∴乙队剩下的需要的时间为(160-50)÷∴E(10.9,160), ∴解得
∴线段DE所在直线对应的函数解析式为y=25x-112.5, 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y(m)与时间x(h)的函数解析式为 y=
(2)由题意,得
5=20, 甲队每小时清理路面的长为100÷20=8, 甲队清理完路面的时间x=160÷把x=8代入y=25x-112.5, 8-112.5=87.5, 得y=25×
当甲队清理完路面时,乙队铺设完的路面长为87.5m, 即160-87.5=72.5(m),
答:当甲队清理完路面时,乙队还有72.5m的路面没有铺设完.
【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由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的运用,解答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