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长沙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地理试题题

长沙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地理试题题

来源:测品娱乐


长沙市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 期末地理试题题

一、选择题

1.甲地海拔为2000米,乙地海拔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是: A.800米 B.3200米 C.1200米 D.2000米

2.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 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 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3.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 ) A.产生现象 A.海拔低 C.边缘陡峭

A.地图的上方总是表示北方

C.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平原 A.纬度低

B.离海近 B.运动方向

C.运动周期 B.地面起伏小 D.海拔高

B.等高线闭合的地区都是山地 D.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 C.海拔高

D.人口少 D.绕转中心

4.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5.下列有关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6.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 7.从下图中信息判断,形成城市聚落可能性最小的是 ( )

A.A B.B C.C D.D

8.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 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W,75°S)

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 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9.下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10.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D.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

12.“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的运动 C.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公转 D.地球的大小

13.读某品牌汽车说明书,我们能感觉到当今世界( )

A.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C.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

B.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金融危机促进经济走向

14.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 B.气候和资源 C.河流和交通 D.宗教和习俗

15.当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随着太阳升起时,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繁星,主要是因为地球( ) A.自东向西的自转 C.自西向东的公转 16.

读安第斯山脉 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B.自西向东的自转 D.自东向西的公转

1、图中的A地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A.纬度因素

B.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形因素

C.温带季风气候 C.海陆分布

D.温带海洋性气候 D.太阳辐射

2、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17.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 ) A.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 C.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自转

B.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D.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18.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作为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③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9.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A.①② 20.

201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爆发,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危害。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与阿贡火山爆发有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2、当火山爆发时,下列自救行为错误的是 A.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B.头戴坚硬的保护头盔 C.近距离欣赏火山喷发的奇观 D.用湿布护住嘴和鼻子

B.欧亚板块 D.美洲板块

21.

下图示意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出该地位于( ) A.北半球 A.25℃

B.南半球 B.-6℃

C.西半球 C.19℃

D.东半球 D.31℃

2、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 )

3、对该地区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

22.

“阿尔卑斯——滑雪者的终极梦想”,人们总是这样形容这座欧洲雪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与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板块是 ( )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点错误的是 ( ) A.地中海将会逐渐缩小 C.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

B.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 D.阿尔卑斯山脉将不再发生变化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2、小明根据所学的板块知识,对阿尔卑斯山脉及其周围的地理事物进行了大胆猜测,下列观

2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排列,对应代表的大洋是(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2、对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丙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乙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D.甲、丁各自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相距最远的

24.

读下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A.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C.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 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气流比乙气流干燥 C.A、B两地气温相差约16℃

B.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没有差异 D.B地比A 地气温低,原因是降水多 B.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25.

读下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主要因为其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①非洲板块 ②亚欧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④太平洋板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受污染严重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

下图示意某国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的年份是 A.1985年 C.2005年

2、据图推测该国将面临的社会问题是 A.就业困难 C.住房紧张

B.交通拥堵 D.劳动力不足 B.1995年 D.2015年

27.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2、关于图中P点说法正确的是( )

B.亚洲东临太平洋 D.陆地集中分布在南半球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C.有极昼、极夜现象

3、日月东升西落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月自东向西绕地球转 C.地球自转

B.地处中纬度地区

D.经纬度是(23.5°S、60°E) B.地球公转

D.日月自西向东绕地球转

28.

1、陕北民居的修建原则反映了该地区( ) A.沟壑纵横 A.常绿硬叶树 C.落叶阔叶树

B.全年多雨

C.河网密布 B.常绿阔叶树 D.常绿针叶树

D.土质疏松

2、窑洞前植的树主要是( )

29.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植树。2018年,石窑建造技艺入选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极具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工匠精神,在建造全程技艺和手法体现到极致。由于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人情影响,不同区域的窑洞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B.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C.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 D.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

二、综合题

31.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度是_______,纬度是________。

(2)B点在A点的______方向,AB两点率先进入新一天的________。

(3)北极圈(有)出现极昼自然现象时,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是_______。(填数字) (4)当太阳直射在B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_________处或者_________处。(填数字)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③处向④处运动过程中,呼和浩特市的白昼将变________(长、短)

32.读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一)和地球公转(图二),完成下列各题。

(1)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该点一年中有________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_。

(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________处。

(4)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昆明市的白昼将变________(填“长”或“短”)。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17年12月7日我国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节气。气象台预计,7~8日,受新一股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有4~5级、阵风6级大风,气温将下降4~6℃,省会级城市中像太原、银川将分别以3℃、0℃刷新下半年来最高气温的新低;10~11日,受较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及华北等地气温将下降4~8℃,并伴有4~6级偏北风,东部海域有7~9级偏北风。虽已进入大雪节气,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依旧维持雨雪稀少格局,北方干燥依旧,江南、华南晴多雨少。

(1)在图中用2B铅笔或碳素笔描出非洲的大致轮廓。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低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___________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_____________气候;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气候;极地气候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____。

(4)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最能反映太原市气候的是( )

A B C D (5)描述太原市冬季气候特征。

(6)分别画出“西北风6级”和“北风8级”的天气符号。 34.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资料)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市人口已达2000万,该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据环境保护专家推算,每天呼吸这种空气就等于吸两包雪茄烟。 (1)墨西哥城属于_____聚落.

(2)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_____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风俗习惯的差异

(3)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相协调,与___发展相适应. 35.读图回答问题.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主要分布在图中________ (填数字符号)

(2)图中所示地区居民使用的语言,为使用最广的语言的是________ (填数字符号) (3)图中所示地区中,是佛教的发源地的是________ (填数字符号) (4)③地区人口稠密的社会原因________ (5)人口增长最慢的地区是________ (填数字符号)

【参】***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是相对高度.计算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0米-1200米=800米,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海拔和相对高度及其估算.

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图中看出,非洲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亚洲的人口总数最多,大洋洲的人口总数最少,故选D。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不断地绕着太阳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自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也不相同,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平原与高原一样都是地面起伏小,不同之处是,平原的海拔更低,高原是边缘陡峻且海拔高,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等。在地图上,有指向标的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定方向,没有指向标的,一般为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详解】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不一定表示北方,需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定方向。故A错误; 等高线闭合的地区可能是山地,也可能是盆地。故B错误;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故C错误; 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故D正确;故选D。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地处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却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是因为这里海拔大约为

55米,由于海拔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终年很低,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可以判断该山山顶气温终年都在0℃以下,虽然处于温度高的热带地区,但山顶的气温很低,只有山麓气温更高,与纬度、海陆位置及人口无关,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乞力马扎罗山的有关知识.

7.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聚落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河流的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发达,易形成城市聚落,读图可知:A、C、D位于河流的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形成聚落的可能性较大,B没有位于河流处,形成城市聚落的可能性较小,故选B。 【点睛】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印度洋,A选项错误。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E,75°S),B选项错误。2月7日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菏泽市昼短夜长,C选项正确。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D选项错误。故选C。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积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世界上的四大洋可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太平洋、②是大西洋、③是印度洋。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四大洋的分布。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了极夜现象,正值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间在12月22日左右,D对,ABC错。故选D。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所有的经线长度是相等的半圆,故A错误。零度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该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故B错误。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故C错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故D正确。故选D。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地球的公转运动,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故选B。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详解】

从图中看出,一种品牌的汽车有多国参与,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产品生产的分工和协作越来越显著,经济联系促进国际合作.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国际经济与合作.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故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交通。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15.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

当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随着太阳升起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却繁星点点,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我国跨经度广,是造成东西部晨昏差异的原因,东西跨经度大约60度,跨5个时区,故当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随着太阳升起时,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故选B. 考点: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16.A

解析:1、A 2、B 【解析】 【分析】

1、A地1月气温最高,7月气温最低,为南半球,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故选A。

2、受地形影响,A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选B。 【点睛】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D对,ABC错。故选D。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有:人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通过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近年来,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另一面,砍伐森林、耕地减少等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间接改变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也可使气候变暖.故选A。 【点睛】

1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D。

20.B

解析:1、B 2、C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阿贡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所以根据题意选B。

2、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应佩戴头盔,或用其他物品护住头部,防止砸伤。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应用湿布护住嘴和鼻子。近距离欣赏火山喷发的奇观有很大的危险。所以根据题意选C。 【点睛】

该题考查板块的分布和火山爆发时的自救。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1.A

解析:1、A 2、D 3、B 【解析】 【分析】

1、分析图中每个月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情况,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在1月,该地一定位于北半球。故选A。

2、读图可知,该市的最高气温是25°C,最低气温是-6°C,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25°C-(-6°C)=31°C.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3、从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气温曲线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22.A

解析:1、A 2、D 【解析】 【分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分割成几个板块的,共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之间地壳活动频繁,在板块内部则比较稳定。

1、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不可分,是处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山脉还在不断升高,故选A。

2、关于阿尔卑斯山及其周围变化的叙述,地中海处于板块交界处,将会逐渐缩小;最终非洲和欧洲将会连成一体;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区多地震;阿尔卑斯山脉还在不断发生变化,故选D。

23.A

解析:1、A 2、C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①是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②是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略呈“S”,③是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故选A。

2、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A错误;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故B错误;

乙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故C正确;甲是亚洲,丁是北美洲,北美洲与亚洲隔白令海峡相望,其距离不远,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24.B

解析:1、B 2、C 【解析】 【分析】

世界各地的降水受海陆因素、纬度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匀,在同一座山上,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关于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南坡是迎风坡,暖湿气流在爬升过程中,慢慢冷却成云致雨、降水多,北坡是背风坡,暖湿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慢慢蒸发,降水少,故选B。 2、由图分析,甲气流比乙气流湿润,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有很大的差异;A、B两地海拔相差2600米,气温相差约16℃;B地比A 地气温低,原因是海拔高,故选C。 洛杉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两南部,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常被称为“天使之城”。

25.D

解析:1、D 2、C 【解析】 【分析】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由于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故答案选D。

2、日本东部海域(38.1°N,124.6°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是北风为六级,受污染严重的的地点是 ③地,故答案选

C。

26.C

解析:1、C 2、D 【解析】 【分析】

根据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进行分析解答。

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当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0”说明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同,其年份是2005年。故选:C。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图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为负值,也就是该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因此其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劳动力不足等。依据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问题,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B

解析:1、B 2、D 3、C 【解析】 【分析】

1、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陆地占29%;概括的说,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南极地区主要是南极洲,以陆地为主。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亚洲东临太平洋,故选B。

2、从图中经纬线看,P点的经度是东经60度,南纬23.5度,D正确;从经纬度判断,P点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从P点的纬度判断,地处低纬度地区;从P点的纬度判断,位于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本题选D。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不停自转产生的现象。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世界海陆分布和经纬网定位以及地球的运动。

28.A

解析:1、A 2、C 【解析】 【分析】

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这里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

十分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这里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

1、由题目可知,陕北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反映了该地区沟壑纵横的特点,故选A。

2、由题目可知,该地区是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植被类型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29.无 3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A正确。聚落既是人类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B正确。平原地区聚落比较集中,高山、荒漠地区聚落比较稀少,C正确。传统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密切相关,D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31.90°E(东经90°) 20°N(北纬20°) 东南 B ② ①或 ③ 短 【解析】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

解析:90°E(东经90°) 20°N(北纬20°) 东南 B ② ①或 ③ 短 【解析】 【分析】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详解】

(1)读图可知,根据经度向东变大为东经,纬度向北变大为北纬,可判定A点的经纬度为90°E,20°N。

(2)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定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早看到日出。故选B。

(3)读图乙可知,北极圈(有)出现极昼自然现象时,地球绕日公转的位置是②,是夏至日。

(4)读图可知,B位于赤道上,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日,此时地球

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①或③处.

(5)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看出,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③秋分处(昼夜等长)向④冬至处(昼最短,夜最长)运动过程中,北半球呼和浩特的白昼将变短,黑夜变长。 【点睛】

本题考查经纬网定位和地球公转图的判读,读图解答即可。

32.90°E,23.5°N 一 热带 ② 长 【解析】 【分析】

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详解】

(1)根据经度向东

解析:90°E,23.5°N 一 热带 ② 长 【解析】 【分析】

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详解】

(1)根据经度向东变大为东经,纬度向北变大为北纬判定A点的经纬度为90°E,23.5°N,该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2)读图可知,B点的纬度是0°,位于赤道上,属于热带。

(3)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 ②处。 (4)根据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知,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春分处向②夏至处运动过程中,昆明市的白昼将变长。 【点睛】

本题考查经纬网定位和地球公转。读图分析解答。

33.(1)按照要求作出即可

(2)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性气候 极地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 温

解析:(1)按照要求作出即可

(2)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性气候 极地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 温带性 终年寒冷 (4)C

(5)寒冷(或气温低);干燥(或降水少) (6)按照要求作出即可 【解析】 【分析】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详解】

(1)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绝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东北与亚洲隔苏伊士运河相望。北部与欧洲各地中海相望。在图中描出该大洲轮廓即可。

(2)读图可知,A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位于亚欧内部,属于温带性气候C位于南极洲,属于寒带气候,D位于亚欧东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3)读图可知,低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温带性气候;极地气候的显著特点是终年寒冷干燥。

(4)太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读图可知,C图能正确反映太原的气候特点。

(5)读C图可知, 1月冬季气温在0℃以下,降水少,所以冬季的气候特点是寒冷干燥。 (6)熟记风的符号表示方法可知,【点睛】

该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读图分析即可。

表示西北风六级,

表示北风八级。

34.城市 C 资源 环境 社会经济 【解析】 【分析】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解析:城市 C 资源 环境 社会经济 【解析】 【分析】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详解】

(1)墨西哥城属于城市聚落。

(2)城市和乡村的主要区别是劳动生产方式不同.乡村是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计划地生育,人口的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点睛】

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及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

35.(1)① (2)②③④ (3)②

(4)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5)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语言和佛教的有关知识,要知道英语和汉族的分布范围。 【详解】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解析:(1)① (2)②③④ (3)②

(4)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5)⑦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语言和佛教的有关知识,要知道英语和汉族的分布范围。 【详解】

(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主要分布在图中①表示的中国。 (2)图中所示地区居民使用的语言,为使用最广的语言的是②③④表示的英语。 (3)图中所示地区中,佛教的发源地是②表示的南亚。 (4)③地区人口稠密的社会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5)人口增长最慢的地区是⑦表示的欧洲西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