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学习反思

语文学习反思

来源:测品娱乐
“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实验小学听课反思 王稳庄小学 张德月 2011年5月13日,在实验小学,于长娥、付征两位老师为我们奉献出两节成功的课例。“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两堂课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一、 学生扎扎实实地学

走进于长娥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学得很扎实,没有蜻蜓点水,没有浮光掠影,一步一个脚印。例如,学生在于老师的引导下是这样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

第一步,抓住“呆呆、静静地、从来”等重点词语,体会青年的专注和忘我。

第二步,通过朗读进一步深化感悟青年的优秀品质。

第三步,删去重点词语,再与原文比较读,从而体会作者通过关键词语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第四步,学生填空,替换词语,学习作者的写法,自己创造言语。 第五步,背诵这一自然段,学生积累语言。

这五个步骤,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规律,使学生既理解了这一段的意思,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又学得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而且运用方法创造了自己言语,积累了语言,学生学得扎实,正如崔峦提倡的小学语文要“得意得言得法”。

二、学生情趣盎然地学

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不断变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阅读兴趣,还需要对阅读活动本身产生兴趣,而不是对活动手段和方式感兴趣。要培养学生对语文活动本身的兴趣,就得让学生有阅读成功的体验。付征老师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就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教学的乐趣。上课伊始,付老师就说课文中写到的四件事作报告、提炼镭、轻名利、被肯定,与课题美丽无关,跑题的文章我们不学,巧妙地挑起了矛盾,学生在文章中找到说服老师它没跑题的理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样的设计,是引导学生代作者梁衡先生在发言,在辩驳。我们常说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以及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但作者和教材编者是以无声的文字存在于现场,如何激活它们,真正参与共同对话,形成积极的对话场?付老师的这堂课做到了。学生在“化解”矛盾和说服辩驳中,悄然理解了内容,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同时领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材料安排的匠心独运,教学目标也在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中达到了。我觉得有时老师就得把自己隐藏起来,该装傻时装装傻,该出手时就出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所以在这一点上付老师做得很高明。

三、学生触类旁通地学

“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两节课都在关注学生学法指导,关注学习策略的形成。例如,《鱼游

到了纸上》一课,主要关注了通过关键词语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关注了快速浏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点面结合、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朗读课文、书写的方法。还关注了学生读书姿势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两位教师都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去,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地学,从而使他们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完成了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进入“不复需教”的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