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来源:测品娱乐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之有效途径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王飞

本文获第七届江苏省“蓝天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已发表 中学生学习报第320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一直是所有语文老师比较关注也比较棘手的话题,本文从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创造机会,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延伸扩展,在更高层次的探究中发展等五个途径进行剖析。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合作 探究能力 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索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我们语文老师从事最多的教学活动就是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这一教育理念意义非同寻常。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造就创新型人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教育理念呢?

一、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获得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学要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就不可缺少对学生的尊重。⑵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学生在探究中遇到了挫折,要积极给予引导帮助,避免讽刺挖苦,打消积极性。笔者在教授《三峡》时,在课堂上展示三峡风光的优美图片、播放有关三峡风光的纪录片,然后有意识的提问一位成绩不尽如人意平时从不举手的学生:“你能从刚才的图片和纪录片中总结出三峡有哪些特点吗?”这位同学不假思索的就说出:“美、险。”我问全班同学:“他回答的对不对?”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大声的回答:“正确!”那位同学的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神色,以后变得爱举手了,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了。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享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创设愉悦情境。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地参与活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⑶

创设真实情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2

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例如: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老舍的事迹材料,了解老舍的生平事迹,查阅老舍的图象资料,了解老舍的主要作品,并且自己尝试运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课文,并且进行录音,在课堂上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讲,大胆地演;我在讲授《威尼斯商人》时,事先播放电影《威尼斯商人》,让学生熟悉原著内容,了解原著精髓,初步感受作品的内容。我还组织学生编排《威尼斯商人》课本剧,师生同台演出,老师演唱得声情并茂,学生表演得精彩纷呈,课堂情绪热烈而又精彩。语文教学必要的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将课文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帮助学生再创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

创设求异情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激起争论,形成讨论的高潮,让智慧碰撞出火花,让课堂充满色彩。

三、创造机会,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

在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去自主学习,让他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具体做法是: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设定学习目标,预习课文等;课上让学生自主读书,自己解决生字词,然后合作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最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质疑问难的机会。课外延伸拓展,做一些巩固性的作业,读一些相关的作品,写一个探究的总结报告。总之,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四、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达到相互启发、拓宽思路、共同提高的目的。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初步学会沟通与合作技巧。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感到合作交流探究的乐趣,感到轻松、自由,愿意成为交流的主体,探究的生力军。

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合作学习,我们根据座位分为四人一组,再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将学业水平高、责任心强,且乐于助人的学生选作小组长,由小组长召集组员学习、决定学习内容、督促学习过程、检查记录组员学习情况等。另外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灵活组合,力求学生之间愉快地合作,力求小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五、延伸扩展,在更高层次的探究中发展。

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阅读过程,对所学的知识、所用的方法、所发现的问题、所得到的启示等进行整理归纳,对阅读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并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层次性延伸性的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拓展,促进学生将所得推广到各种新的情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会灵活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移,发展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巍巍中山陵》一文后,我引导学生总结作者为了把中山陵的特点写清楚用了哪些方法,要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理解。在总结出“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后,我布置了一项延伸性作业:出示一篇介绍建筑物的短文,

4

让学生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

总之,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改变学习方式,发展自我,我们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策略,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条件,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喜欢语文,热爱语文,进而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⑴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⑵ 《语文教学论》,魏本亚,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P145 ⑶ 《新语文教学法》,周光美,广西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P236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