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来源:测品娱乐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尝试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应用,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课件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看看这些图片中的哪些物体是有规律地排列着……

学生边欣赏边回答:树、路灯、栏杆、彩旗、楼梯…… 师说明:这些物体都是有规律的排列的,这里面的数学问题和我们数学上的植树问题类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树问题。(师板书课题)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预设25分钟) 1、动手操作,感受植树

课件出示:在一条10米长的小路上种树,每隔2米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自由读题目。

师:“10米长”指的是什么?(路长或总长)“2米” 指的是什么?(每2棵树之间的距离是2米)

“你知道需要几棵树苗吗?” 学生抢答:5棵。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答:没有。 师:为什么是5棵? 生:因为10除以2等于5。

(分析与反思:为了给学生的思维造成冲突和撞击,所以在教学时,我有意把例题的100米变成10米,把“每隔5米栽一棵”变成“每隔2米栽一棵”,学生初看题目会以为只是一道简单的除法应用题,这样为学生画线段图和从线段图中发现规律埋下伏笔。) 师:下面请大家画个线段图,看看到底能种几棵。(启发学生画线段图。)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先画好的学生开始说:是6棵树。 师:是6棵树的同学请举手? 生集体举手。

师:为什么是6棵呢? 生:开头一棵没有算上。 教师课件展示线段图:

方案1:

教师说明:每2棵树之间的空格我们把它叫做间隔。因为10米长的小路上有5个2米,所以就有5个间隔。

师:“知道刚才你们说的5是什么吗?” 生答:是5个间隔,不是5棵树。 师:“为什么会有6棵树呢?” 生:开头那棵我们没算。 师:怎么列算式呢? 生:10÷2=5 5+1=6

师: 现在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两头都栽树,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间隔数两边必须有两个物体。 生2:间隔数比棵数少1个。

师:你发现了,真棒!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棵数比间隔数多1。 课件显示: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分析与反思:通过画线段图,学生不仅发现了自己的认知错误,而且明白了每两棵树之间的空格叫做间隔,间隔数和棵数是不一样的。虽然旧知错误,但是和新知仍然是有联系的。)

师:如果路的一头是一座房子,能栽几棵树呢?

课件显示方案2:

生答:5棵树。 师:间隔数变了没有?

生:没有。

师: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生:棵数和间隔数相等。

课件显示:只种一头 棵数=间隔数

师:如果路的两端都有房子,能栽几棵树呢? 生抢答:4棵树。 课件显示方案3:

师:间隔数变了没有? 生:没有。

师: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生:棵数等于间隔数减1。

课件显示:两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1

师:这说明间隔数相同,植树方法不同,所植棵数也就不同。 教师说明:在一条路上植树有三种情况,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第一种植树方案。

(分析与反思: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很快接受了一条路上植树的三种情况,而且感觉并不吃力。)

2、把题目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改为20米长的小路,学生尝试计算

并汇报计算方法。20÷2=10 (10个间隔) 10+1=11(棵)(11棵树)

3、再把题目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改为40米长的小路,学生尝试计算,并汇报计算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不管路的长度是10米、20米,还是40米,它们的计算方法都是相同的,都是先算有几个间隔,再算有几棵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教师板书, 理清解题思路)

4、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

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题目中有几个已知条件?

生:有3个,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师:会做吗? 生:会。

(1)、学生解答,指名板演。 (2)、反馈、汇报、集体评议。 师:你们和她一样吗? 生1:不一样。

生2:间隔数不带单位。

师用黑板擦擦去单位“个”,并强调:求间隔数时不用带单位。 (3)、再把题目改为: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两边植树。 师:和刚才的例题比较,这道题有什么不同? 生:把路的一边换成了两边。 师:你们知道怎么解答吗? 生:先求出一边的棵数再乘以2。 (4)、课件展示多排树, 师:现在是一片树林,怎么办?

生:先数一行有几棵,再数一列有几棵,然后再相乘。 师:不能数,只能算,怎么办?

生:先算一排几棵树,有几排就乘以几。

(分析与反思:对例题的变式练习,既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是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发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会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

小结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填表。

师:利用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做一道题。 5、尝试练习:“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自己读题后,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有几个,是什么?

师: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是什么意思?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什么? 生:两端都栽。

生解答,指名板演。并请不同解法的同学板书。 生1:36÷6=1 1+6=7

生2:36×6=216 216-6=210 生3:36-1=35 35×6=210

师引导学生分析每种解法的不同,使学生明白正确的解法是第三种。

师:请做错的同学改正过来,订正完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全部完成后,师又问:做植树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中,先求出间隔数是关键,知道间隔数,既可求棵数,也可求总长。

(分析与反思:在求总长时,学生分歧很大,做错的很多,教师没有着急,而是领着学生一起分析每种做法的合理性,使学生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乐于接受,及时改正。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帮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预设11分钟)

课件出示与植树有关的6种题:路灯、车站、钟表、方阵、楼梯、灯笼,学生根据时间,自由选择题目。

(1)、在全长200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4)、同学们做操,每个同学之间相隔1米,一排有12个同学,一排队伍至少有多长?

(5)、陈老师去某班教室,从一楼开始,每走一层有24个台阶,一共走了72个台阶,你知道陈老师去几楼的教室吗?

(6)、同学们布置教室,挂了7只红灯笼,每两只红灯笼中间再挂2只黄灯笼,你知道同学们一共挂了几个黄灯笼吗?

(分析与反思:这一环节的练习,随意性很大,可根据课堂完成情况自由发挥,时间充裕多做,时间少就少做,在教学设计上很有弹性。)

四、全课总结(1分)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1、先求有几个间隔。

2、再求有几棵树。

3、棵数=间隔数+1 (学生板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