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6期 2015年6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hem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Vo1.27,No.6 June,2015 文章编号:.1004—1656(2015)06-0815-07 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 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朱燕舞 ,赖彭亮,吴笑笑,周洁梅,江 欢,王均胜,邓 宁,何建波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本文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MB)分别与色氨酸(Trp)、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三种芳香族 氨基酸的相互作用。在pH 7.4 s-HCI缓冲溶液中,MB引起上述三种氨基酸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最大荧 光猝灭波长分别位于346、303和282nm。其荧光猝灭值( 一F)在一定范围内与MB成正比,用于测定MB具 有高灵敏度。通过Stern.Volmer作图及温度的影响,表明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之间以摩尔比1:1形成基 态复合物,均产生显著的静态猝灭,相互作用力较强,其中MB主要通过疏水作用与Trp结合,与Tyr和Phe之 间的结合过程以静电作用力为主。 关键词:亚甲蓝;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荧光猝灭 中图分类号:0657.3 文献标志码:A Study of interaction of methylene blue with three aromatic amino acids b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ZHU Yan・WU’,IAI Peng—liang,WU Xiao—xiao,ZHOU Jie—mei,JIANG Huan, Wang Jun—sheng,Deng Ning,HE Jian—bo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nhui Key Laboratory of Controllable Chemistry Reaction&Materila Chemical Engineering,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hylene blue(UMB)with tryptophan(TO),tyrosine( )and phenylalanine(Phe)was studi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B could strongly quench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three aromatic amino acids in Tris—HC1 buffer solution(pH 7.4),and the maximum quenching wavelengths were at 346,303 and 282 nm,respective- ly.Fluorescence quenching value(Fo-F)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MB in a certain range.Fluorescence quenching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MB had high sensitivity.Data analyses based on the Stem-Volmer plots and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showed that static quenching occurred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plexes of MB with each aromatic amino acid in a molar ratio of 1:1,and MB had a strong interaction with the three aromatic amino acids.Hydrophobic interaction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binding of MB with Trp,whereas the interaction of static electircity could play a major role in het reaction of MB itwh Tyr and Phe. Key words:methylene blue;tryptophan;tyrosine;phenylalanine;fluorescence quenching 亚甲蓝(Methylene blue,简称MB,其结构式如 图1),即3,7一双(二甲氨基)吩噻嗪一5一翁氯化物, 收稿日期:2014-09-30;修回日期:2014-12-01 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8085QB29)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102030)资助;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 联系人简介:朱燕舞(1977-),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光学分析。E・mail:yanwuzhu@sin&edu.CI1 816 化学研究与应用 第27卷 是一种常见的吩噻嗪类药物,其与蛋白质具有很 隆抗体与卟啉的相互作用;基于蛋白质中色氨酸 好的亲和力,可以改变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分配和 具有的内源性荧光获得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变化 代谢¨ 。其可用作癌症光化学治疗剂、起到协同 过程 ;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可用作荧光探针测定 抗肿瘤作用 ,以及肿瘤染色标记 等;另外,亚 一些小分子物质¨ ]。目前,测定氨基酸的方法 甲蓝对细胞具有明显的解毒功效,在镇痛、抗菌、 主要有色谱法¨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 、荧光 抗病毒等方面也有明确的治疗作用。因此研究亚 法 ・ 等。 甲蓝的药理作用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目前,痕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药物小分子与芳香族氨 量亚甲蓝的测定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分光光度法 基酸的相互作用已有阐述¨ 他,竹 ,开展药物与氨 和荧光法 ’ ,荧光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 基酸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作用 性及低检测限等优点,广泛用于痕量荧光物质的 机制及在体内运输、代谢过程,而且对于新型药物 测量及荧光类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 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色氨酸(Tryptophan,简称Trp)、酪氨酸(Tyro— 本文基于Trp、Tyr和Phe的内源性荧光,采用 sine,简称Tyr)及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简称 荧光光谱法研究MB与Tr0、Yyr和Phe的相互作 Phe)是三种芳香族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和多肽 用。分析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荧光光谱, 的主要物质,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之 探讨荧光作用机理,获得二者相互作用的表观结 一。这三种氨基酸具有荧光,也是蛋白质天然荧 合常数和结合位点,从而确定相互作用力。为临 光的主要来源,其具有广泛的用途。赵大庆等 床诊断、食品营养价值评价及药物分子设计等提 利用色氨酸和酪氨酸的特征荧光光谱,研究单克 供理论基础。 H,C HCOOH I NH, MB H,C HCOoH COOH Ho l NH, 图l 亚甲蓝、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结构式 Fig.1 Structures of methylene blue,tryptophan,tyrosine and phenylanine I.2实验方法 1 实验部分 1.2.I溶液配制配制浓度为2×10一tool・L 的 MB储备液;Tr1)、Tyr和Phe储备液的浓度分别为2 1.1仪器与试剂 ×10~mol・L~、2x10一tool・L 和2x10~tool・L (2 F-27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Hitachi公司,日 xlO—m01.L~、2xlO—too1.L 和2×10~tool・L ); 本),PHS一3E pH计(上海雷磁精密科学仪器有限 配制0.02mol・L 的pH 7.4 Tris—HC1缓冲溶液(含 公司),JK一2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1810一B型石英 0.1tool・L 的NaC1以恒定的溶液离子强度)。光 超纯水蒸馏器,THZ.82型数显水浴恒温振荡器。 谱测定所需溶液均使用缓冲溶液稀释、定容。 亚甲蓝、L一色氨酸、L.酪氨酸、L.苯丙氨酸和三 1.2.2荧光光谱测定分别恒定温度在298.15K 羟甲基甲烷(Tris碱)均为生化级(BR)试剂,其余 试剂均为分析纯,购于上海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 和310.15K条件下,按实验需要,准确移取一定量 限公司,二次蒸馏水为实验室自制。 的MB和各氨基酸标准溶液于lOmL容量瓶,用 pH7.4的Tris HCI缓冲溶液定容,水浴恒温振荡 1h,然后冷却至室温,置于1cm的石英比色皿中, 第6期 朱燕舞,等: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致Trp和Tyr发生荧光猝灭现象。 817 设置荧光光谱仪的激发和发射光栅狭缝均为 5rim,光电倍增管电压为700mV,扫描速度为 300nm・min~,在此条件下记录280nm~550nm范 在类似的实验条件下,固定Phe浓度,依次递 增MB浓度,设定Phe激发波长为260nm,测定获 得298.15K(如图3a所示)和310.15K(如图3b所 示)MB—Phe的荧光光谱。结果显示MB对Phe的 作用与MB—Trp及MB—Tyr类似,发生荧光猝灭作 用。Phe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282nm,随着MB 浓度增加,Phe的荧光峰形基本保持不变,MB—Phe 荧光峰蓝移约3nm,说明MB与Phe之间相互作用 而导致Phe荧光猝灭。MB与三种氨基酸的相互 围内的荧光光谱。 2结果与讨论 2.1 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猝灭光 谱 分别固定Trp和Tyr浓度,依次递增MB浓 度,设置Trp和Tyr激发波长为277和273nm,在 作用可能造成氨基酸的荧光发色团微环境及分子 构象行为变化,从而发生荧光猝灭。 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定298.15K和310.15K时MB 与Trp以及MB与Tyr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如图2 所示)。由图2可见,Trp和Tyr最大荧光发射波 长分别为346和303nm,随着MB浓度递增,Trp和 图2和图3的插图为荧光猝灭值( — )对 cMB(2x10~一2.3×10~mol・L )的线性拟合曲线, 其中 和F分别表示不加入和加入MB的荧光 强度。相应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Tyr荧光强度均逐渐降低,荧光光谱峰形保持不 变,MB—Trp最大吸收位置红移约3nm,而MB.Tyr 红移约5nm。表明随着MB浓度增加,Trp和Tyr 所处环境疏水性降低,亲水性增强。以上实验结 呈现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表明该法可用于痕量MB 的测定。其中MB—Trp在298.15K时荧光猝灭线 性回归方程为F0一F=523.1+1.610x10 cMB。 果说明MB与Trp以及MB与Tyr发生相互作用导 九 /nm /nm 300 330 360 九 /nm /nm 图2 MB与TrP和Tyr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图 Fig.2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pectra of the interaction of MB with Trp and Tyr 。 =2xlO—lrl。1- ;。 =3x10~m。l・ ;CMB/IO~m。1・ from 0 t。11:021,0.42,0.63,0.83,1.0,1.3,1.5,1.7, .1・9,2・1,2・3;00:blank solution;(a):298.15K;(b):310.15K and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F0一F and c 8l8 化学研究与应用 第27卷 6 600 昌4 三 2 虽40O § 三 200 300 。 330 /nm 九 /nm 图3 MB与Phe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图 Fig.3 Fluorescence quenching spectra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B and Phe cPh。=5x10一 tool・L一 ;c(MB)/10一 tool・L一 From 0 to 1I:0.20,0.40,0.60,0.80,1.0,1.2,1.4, 1.6,1.8,2.0,2.2;00:blank solution;(a):298.15K;(b):310.15K and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F and c 2.2亚甲蓝对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荧光猝灭机理 分子平均寿命。 根据式(1)绘制三种氨基酸分别在298.15K 荧光猝灭是溶液中猝灭体分子和荧光物质分 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荧光物质的荧光量子效 和310.15K下的( /F一1)~C的线性拟合曲线 (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MB—Trp、MB Tyr和 率降低或激发态寿命缩短,从而导致荧光强度降 低的现象 j。荧光强度降低分为:动态猝灭和静 态猝灭。动态猝灭是指猝灭剂与荧光物质的激发 态分子之间所发生的与扩散有关的相互作用过 程;静态猝灭是猝灭剂和荧光物质分子在基态时 生成不发光的配合物,从而导致荧光强度降低的 过程¨ 。与动态猝灭相比,荧光静态猝灭受反应 温度影响较小。 MB.Phe作用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K 减小,说明 升高温度可能降低了复合物的稳定性,从而使猝 灭常数下降,由此推断MB对Trp、Tyr和Phe均为 静态猝灭作用 ]。 Trp、Tyr和Phe的荧光寿命分别为3.1×10 s、3.6x10一s和6.8xl0一s_1。j,根据式(1),由K 值 计算得到 值及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JR ,结 果列于表1。表明,MB与上述三种氨基酸的线性 假设MB对三种氨基酸发生的是动态猝灭, 其应遵循Stem.Volmer方程¨ /F一1=K c=Kqr0c (1) 拟合程度较好,且得到的 值均在10”数量级以 上,远大于各种猝灭体对生物大分子的最大扩散 式中, 和F分别表示不存在和存在猝灭剂 的荧光强度;c为猝灭剂浓度,K 为动态Stern— Volmer猝灭常数,K是由扩散过程控制的双分子 动态猝灭速率常数,7In为没有猝灭剂存在下荧光 猝灭常数2×10mL・mol~・s~,由此推断其荧光猝 灭机制是由于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均形成基 态复合物而导致的静态猝灭过程,而非由扩散过 程控制的动态猝灭过程 。 0 5 l0 l 5 20 25 0 5 10 l 5 20 25 0 5 l0 I5 20 25 1 0 mOI.L。’ 1 0”C mol L。’ 1 0“c Il1oI L ’ 图4在298.15K和310.15K下MB与三种氨基酸相互作用的 /F一1对10 c图 Fig.4 The F0/F一1 against 10 c plot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B and three amino acids at 298.15K and 310.15K (a):。 =2x10~mol・L~;(b):cTyr=3x10~m。l・L~;(c):c‰=5xlO~m0l・ ,cm=(0.2~2.2)/10~m。l・ 第6期 朱燕舞,等: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819 表1 在不同温度下MB与三种氨基酸相互作用的Stem—Volmer猝灭常数 Table l Stem.Volmer quenching constant of the interaction of MB with three amino acid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2.3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表观结合常 lg[(Fo—F)/F]=lg Kc+nlgc (2) 数 与结合位点数n 在298.15K和310.15K下分别作MB与三种 小分子间结合的表观结合常数 和结合位点 氨基酸作用的lg[(F0-F)/F]~lgc的双对数图, 数n可由式(2)求出 。 如图5所示。 0 O 0 o \ ,_、 0 0 ●‘O 一 .0 一一-o .0 .一1 0 —5 8—5 6.5 4—5 2—5 o一4 8-4 6 .5 4 -5 2 .5 0 -4 8 -4 6 Igc lgc 图5 MB与三种氨基酸相互作用的双对数图 Fig.5 The lg[( -F)/F]against lge plots of the interactions of MB with three amino acids A:298.15K;b:310.15K;cv,v=2x10~tool・L~,CTyr=3x10一mol・L~,cPhc=5x10~tool・L~,CMB=(I.979-21.77)/10~mol・L一’ 由图5线性拟合的截距和斜率,分别获得两 衡常数 值的数量级均在1O 以上,表明MB与 温度下的Kc、n和线性回归系数尺:,结果见表2。 Trp、Tyr和Phe之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其结合能 表2 MB与三种氨基酸的键合常数 力为:MB—Phe>MB—Tyr>MB-Trp(298.15K),MB— Table 2 The binding constant of MB and three amino acids Tyr>MB—Trp>MB—Phe(310.15K);(3)从不同物质 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 值变化中可知,温度 对MB与这三种氨基酸的结合有一定的影响。 2.4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相互作用力类 型的确定 药物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 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等。本文在 298.15K和310.15K下,基于范特霍夫方程计算 各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线性 相应的热力学参数 ,研究MB与三种芳香族氨 相关性很好,由表2可得出以下结论:(1)MB与三 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 Ⅳ 随温度变化很 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摩尔结合比n接近1:1,表明 小,故将△, 近似为常数,由式(3)~式(5)计算 MB分子与氨基酸分子体积较为接近,一分子亚甲 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结合的热力学参数△, 蓝基本是与一分子氨基酸结合;(2)相应的结合平 、△,G 和△ .s ,结果列于表3。 820 化学研究与应用 第27卷 △,G =一RTlnK ̄ (3) m・n Tl筹= ( I一一 ) J (4) = (5) 表3 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结合的热力学常数 Table 3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of MB—amino acids binding pro’cedure 基于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结合常数 及各热力学参数,由表3可看出:(I)MB Trp反应 过程中△, >0,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复 合物的生成,所以升高温度使结合常数增大,复合 物稳定性增强;(2)MB—Tyr和MB.Phe结合过程的 △ <O,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将不利于向着 生成复合物的方向进行,故结合常数减小,生成复 合物稳定性下降;(3)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结 合的A G <0,表明结合过程均是自发分子作用过 程;(4)根据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有关热 力学参数可以简单判定其相互作用类型¨ .24∞]。 参考文献: [1]易平贵,刘俊峰,商志才,等.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基蓝 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21 (6):826—828. [2]Hu Yanjun,Liu Yi,Zhao Ruming,et a1.Spectroscopic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ethylene blue and bo— vine Sel'um albumin[J]..,Photoch Photobio A:Chemistry, 2006,179(3):324—329. [3]孙红霞,向俊锋,张亚周,等.光谱法研究G一四链体与 亚甲蓝的相互作用[J].科学通报,2006,51(9):1022— 1026. [4]朱春雷,张朝东,王运杰.亚甲蓝对c6细胞的促凋亡作 用及其与BCNU协同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2004,24 (1):21—24. [5]Hirschberg H,Sarnset E.[ntraoperative image-directed dye marking of tumor mawlqS[J].Minim ∞ Neurosurg, 熵增加是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分子自发作用 中主要的驱动力。在MB—Trp作用过程中,△,G < 0,A, >0,△,S >0,从热力学角度看,MB主要通 过疏水作用与Trp发生结合反应;在MB.Tyr和 MB—Phe结合过程中,△,G <O,△, <0,△,S >0,表 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力。 3 结论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 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Stern—Volmer方程获 得动态Stern—Volmer猝灭常数 。 和由扩散过程控 制的双分子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随着温度升 高,K 值降低;且 值均在l0 数量级以上,两方 面结果都表明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因形成基 态复合物而产生静态猝灭。 MB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在298.15K和 310.15K两个温度下形成的表观结合常数 均在 10 以上,结合位点 均接近1:1,表明MB与各氨 基酸结合摩尔比为1:1且相互之间作用力较强。 结合荧光光谱数据获得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常数, 各Gibbs函数值均小于零,说明MB与三种氨基酸 之间是自发作用过程,其中MB—Trp之间主要靠疏 水作用力结合,而MB—Tyr和MB-Phe结合过程以 静电作用力为主。 1999,42(3):123-127. [6]张书然,胡蓉,杨琼,等.亚甲蓝和天青A与AuC1 一离 子缔合物的溶剂萃取导数一同步光度法同时测定[J]. 应用化学,2009,26(7):811-815. [7]杨冬季,石文兵,刘绍璞.[MeCI 一]型配阴离子・亚甲蓝 离子缔合物的溶剂萃取和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甲蓝[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29(4):720-725. [8]祁超,李伟国,张玉静,等.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差 谱研究抗体一卟啉的相互作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23(8):1453-1456. [9]晋可,张家兴,尹宗宁.用荧光参数表征牛血清白蛋白 溶液的构象变化过程[J].中国药学杂志,2013,48 (7):531-536. [1O]江珊珊,刘忠芳,胡小莉,等.’某些芳香族氨基酸作探 针荧光猝灭法测定秋水仙碱[J].化学学报,2010,68 第6期 朱燕舞,等:荧光光谱法研究亚甲蓝与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821 (22):2325-2330. interaction between NCP-(4一hydroxycoumarins)and bo— [11]甘晓娟,刘绍璞,刘忠芳,等.某些芳香族氨基酸作探 vine serum albumin by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J]. 针荧光猝灭法测定安乃近及其代谢产物[J].化学学 Spectrochim Acts A,2012,91:1 13—1 17. 报,2012,70(1):58 . 、 [20]More V R,Anbhule P V,Lee S H,et a1.Fluorimetric [12]江欢,朱燕舞,王燕,等.7・羟基香豆素与三种芳香族 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orfloxacin and profla— 氨基酸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vine hemisuIphate[J].J Huoresc,2011,21(4):1789— 2013,33(8):2117・2122. 1796. [13]杨苞梅,姚丽贤,国彬,等.不同品种荔枝果实游离氨 [21]尚永辉,李华,孙家娟,等.核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 基酸分析[J].食品科学,2011,32(16):249-252. 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0,26 [14]陈宗礼,贺晓龙,张向前,等.木枣nt-片、叶片愈伤组织 (1):67-70. 及果实的氨基酸分析[J].食品科学,2013,34(10): [22]Faridbod F,Ganjali M R,Larijani B,et a1.Interaction 197.202. study of pioglitazone with albumin by fluorescence spec- [15]朱燕舞,陈燕,姚昌中,等.同步导数荧光法测定食品 troscopy and molecular docking[J].Spectrochim Acta A, 中3种芳香族氨基酸[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 2011,78(1):96—101. 49:1-5. [23]Mote U S,Bhattar S L,Patil S R。et a1.Interaction be. [16]张悦,马睿,赵冠超,等.同步荧光法对三种芳香族氨 twcen felodipine and bovine senlm albumin:fluorescence 基酸的测定[J].食品科学,2010,31(16):204-207. quenching study[J].Luminescence,2010,25(1):1-8. [17]Hungerford G,Ryderfors L,Fernandes M J G,et a1.One— [24]Zhang Lina,Wu Fangying,Liu Aihong.Study of the inter- and two-・photon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study of fleu・- action between 2,5-di-[2-(4-hydroxy-pheny1)ethylene]一 rotransmitter amino acid一5,6-benzocoumarin conju- terephthalonitril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y fluores- gates[J].J Photoch Photobio A:Chemistry,2010,215(2— cence spectroscopy[J].Spectrochim Acta A,2011,79 3):214-222. (1):97—103. [18]许倩影,刘忠芳,胡小莉,等.Pd(II)与色氨酸,酪氨 [25]李晓燕.用荧光和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甲硝唑与牛血 酸及苯丙氨酸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J].高等学校化 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物理化学学报,2007。23 学学报,201 1,32(7):1492.1496. (2):262-267. [19]Yu Xianyong,Lu Shiyu,Yang Ying,et a1.Study on the (责任编辑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