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宝镇中学九年级2013--- 2014 上学期 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课: 备课组长: 主管领导: 讲课时间
短 文 两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及思想,积累文言词汇、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并联系自己的生活感悟道理, 评价历史名人,提出个性化的见解。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特殊用法。了解司马迁和李贽在孔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原因。 3.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文言词汇、名句,激发对 传统文化的热爱。
【知识链接】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司马迁,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代表作《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李贽,明代中叶的重要思想家与文学家。他思想,敢于抨击封建社会传统道德与教义,被封建统治集团视为异端,屡遭。后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下狱,自刎而死。
【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2.积累实词。 ①心乡.往之( ) ②适.
鲁,观仲尼庙( ) ③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 ④没.则已.焉( )( ) ⑤学者宗.之( ) ⑥折中..于夫子( ) ⑦吾亦以为..大圣( ) ⑧皆以老、佛为异端..( ) ⑨以所闻于儒先之教者熟.也( )⑩以孔子有是.
言也( ) ○11是居谦..也( ) ○12儒先臆度..而言之( ) ○13千年一律.( ) ○14小子矇聋..而听之 ( ) ○15强.不知以为知( ) ○16既从众..而圣之( ) ○17既从众而圣.之( ) ○18亦从众而事.
之( ) 3.翻译课文。
【合作探究】
孔子世家赞
1.“心乡往之”是主旨句,讨论一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这些话的?
2. 作者讲到“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同学们也曾学过《论语》中记录的孔子的言行,你们从这些言行中可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人?
3.“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孔子的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历史中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即便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思想、行为仍可看到孔子学说烙下的印迹,请同学们列举一些例子。
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1.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要驳斥的主要论题是什么?要 达到的目的又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证明“人皆以孔子为大圣”“皆以老、佛为异端”这一论题是虚假的?
3.李贽在文中多处引用典籍中记载的孔子的话,比如“圣则吾不能”“攻乎异端”“知之为知之”等,请你分析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4.在文章第2 自然段中,作者直接抨击那些从众之人的 “不自知”“强不知以为知”“虽有目,无所用矣”,然而在文章 末尾又用四个 “从众”把自己写得俨然一个从众俗流,这是为什么?
5.文章结尾段说:“余何人也,敢谓有目?”你能根据此句推断出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