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培训市场汽车维修、汽车保养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调研目的与对象
目的:为了我们人才培养制定培养目标。
对象:长沙汽车销售4S店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技术主管和基本员工。
第二部分调研方法与内容
从长沙市经营汽车销售与维护的企业中,抽选出了如方天等3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组织我们培训教师展开了针对性的调研。调研的基本思路是:确定调研的目标→选定调研企业→调研准备(拟好调研提纲;设计印制调研问卷;分组分工明确调研的对象、内容;与企业取得联系)→分组调研→数据归纳汇总→统计分析→定性结论。本次调研所采用的方法有:定性法、定量法与行业调查法。
我们调研主要采用企业访谈、专家咨询以及网上查阅相关信息等方法。
(1)企业访谈。在走访特约S店的过程中我们将访问调查对象分成4个不同的层次,企业高层管理者(一般是店长)、中层管理者(各部门主管)、技术主管和基本员工。访问对象总计140人。
(2)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咨询,并请公司专家刘来学校对所调研的汽车机电维修工作岗位及岗位群、汽修专业软实力建设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3)从互联网上查阅所需的信息。如从网站上获取了近两年全国及我省汽车保有量、汽车维修企业数量等数据。
(4)从世界大学城查阅相关信息。
第三部分调研分析
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汽车生产厂家多达120多家,汽车改装厂家多达500多家,汽车生产厂家的数目超过了美国、西XX和日本汽车生产厂家数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这为
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__年,XX20__年全球汽车产量将达到716.9万台。未来几年内急需大量掌握汽车装配技术的高技能技应用性人才。目前湖南汽车维修行业S店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将会持续相当长时期。二、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从本次调研了3家企业,其员工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如下:
从上表的统计来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有:汽车维修接待(占统计岗位人数的12.%)、汽车机电维修(占统计岗位人数的25.86%)、、统计岗位人数的、
维修质量检验(占统计岗位人数的5.74%)等岗位。但对应届毕业生而言,汽车维修接待、汽车质量检验岗位不合适(需要有2-3年的工作经验);对学历要求较高的是汽车维修接待、汽车质量检验岗位;对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较高的是汽车维修接待岗位;大部分岗位对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要求不高。三、维修企业常见工作的统计
三家企业的工作量统计表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维修企业常见工作是汽车维护、一般小修和汽车钣金工作。除方天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有一定发动机大修工作外,近几年投入市场的各品牌店均没有发动机大修任务。
四、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从调研统计的数据来看,汽车运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能胜任的岗位有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配件管理二大岗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还有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维修接待、维修质量检验、技术总监、部门经理等职业岗位。各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如下:
⑴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⑷汽车维修接待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5)汽车维修技术总监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五、工学结合分析
1、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衔接点
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是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的依据。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工种有汽车运用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能胜任的岗位有汽车机电维修、汽车配件管理二大岗位,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还有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维修接待、维修质量检验、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应体现出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根据企业不同工种的职业标准,我们找到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对课程体系内的课程编写了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课程标准。
2、职业岗位任务与课程内容契合点企业职业岗位的任务归纳如下表: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任务,我们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式的重组,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
变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型课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把学生将来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的串在一起,从而突出了课程的目的性。
3、岗位技能形成方式与课程培训方式协调统一
岗位技能的形成不外乎一个“练”字。岗位技能也不仅是专业能力,还涉及到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为了达到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使学生能“零距离”上岗,我们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⑴引导方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引导学生自行控制学习。在职业培训领域在实际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后期处理阶段以及在执行具体工作任务时会采用这种自我组织的形式。借助这种方法受训生愿意更多的尝试自己的行为和行动方式,以便可以获得自己的经验以及在一个学习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
⑵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某一工作任务为一个项目而设计的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讨论课题,明确项目任务
第二阶段:制订项目进度计划
第三阶段:确定合作形式和分工,按照计划完成任务
第四阶段:项目工作成果,行动战略以及有关人员行为表现的检查和评估,
第五阶段:记录归档(以便证实既定计划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⑶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法指的是扮演其他人(或者自己),进入给定的情境并在规定好的条件下即兴设计这个角色。如果在设计角色时涉及到真正的表演,那么除了语言,表情,手势,姿态以及使用的工具都可成为观赏者观察评判的对象。
培养对其他人动机和行为方式的敏锐感觉;培养换位思考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解释人际问题;形成某些行为模式;避免不受欢迎的行为方式。
第四部分关于专业的思考与建设
根据以上市场调查的结论,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对人才的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以“工学结合”为核心,重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的核心是教学活动服务于生产过程。传统的以课程为基础的“压缩饼干式”学科性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要求,建议以企业生产劳动需求为基础,在认真分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紧扣生产过程。提高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2.以“产学结合”为目标,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实施职业技能训练的保证。
3.专业教师的培养
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应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授课教师管理制度、目标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针对本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高这一特点,面向企业、行业一线招聘具有初级以上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的技术人才,壮大“双师”素质骨干教师队伍。
实施名师工程,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凝聚力”工程。
4.以“工作过程导向”为指导,促进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必须培养“解决综合实践问题”的能力,职教课程必须涉及技术、社会和环境等与整个“工作过程”有关的方面。
5.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
除专业能力之外,劳动者在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6.校企合作,深化“订单培养”
实施“订单式”培养,可降低汽车维修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成本,又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又能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7.推进理实一体,提高教学效率
结合本专业特点按模块构建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知识与技能同步养成。
20__年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