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1卷第1期J Med Theor&Prac Vo1.21,No.1,Jan 2008 鼻导管吸氧者,流量0.5--1.OL/min,氧气先经(37±1)℃的 glecourseantenatal steroid therapy C J].Clin Obstet Gyneeol, 2003,46:132—149. 温化无菌水湿化,使鼻端氧气达(32±1)℃,以缩短复温时 间,提高复温效果。 新生儿选择气管导管多用ID3~3.5mm,插管不宜过 深。本例应用卡肌宁诱导患儿插管,下颌松弛,有利于插管, 2陈莎丽,肖小敏.早产孕妇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分析(J).实 用妇产科杂志,2004,20(4):223—225. 3袁琳,陈超.新生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4):222—224. 但操作要娴熟,否则会致喉痉挛。 4qL与成人相比无论从解剖、生理、药理方面均有一定 4王玉霞.新生儿术中输液对血糖和酸碱平衡的影响[J].实用儿 科临床杂志,2005,20(2):135-136. 5李静洁,马家骏.6 羟乙基淀粉急性高容性血流稀释在儿科病 人的应用C.J3.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1O):697—699. ‘ 的差别,年龄越小差别越显著,维持新生儿术中安静、无痛 和肌肉松弛等。严密观察心率和心音的变化,加强呼吸、循 环监护。采取措施保持体温,确保液路通畅。 参考文献 收稿日期200弘O l5 (编辑泳雨) 1 Dudley DJ,Waters TP,Nathanielsz PW.Current status of sin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 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许长礼嵇仁祥江苏阜宁县人民医院儿科224400 摘要 日的:观察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NCPAP治 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2例,分析应用前后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29例经过治疗明显好转,血气PaOz明显提高(P dO.01),PaCOz显著下降(P<0.o5)。结论: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新生儿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85(2008)01—0084—02 呼吸衰竭是各种危重疾病的并发症,也是新生儿常见的 器参数有空一氧混合气流量(O~2OL/fnjn),空氧混合气氧 浓度(0.21~0.99),呼气末正压(0~15cmH20),吸气峰压 (15 ̄60cmHz0)。并有加温湿化装置,压力表,手动呼吸功 能。初调参数:预吸入氧浓度0.5~0.8,呼气末正压4~ 危重病症之一。除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之外,主要是缺氧和 (或)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 于呼吸衰竭时常需要采用机械辅助通气。但由于该方法有 创且因费用,技术,设备等原因,在基层医院不能广泛应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I} ̄床应用首次报道于1938 年口],是治疗新生儿轻、中度呼吸衰竭的常用技术手段。我 6cmHzO,空一氧混合气流量6~10L/min。在使用前1/2h, 治疗后4h及24h进行动脉血气监测。当吸入氧浓度≥O.8, 呼气末正压≥8~10cmH2O,而患儿PaOe<50mmHg, Pac0 >50mmHg,则改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国9O年代曾使用简易水封瓶cPAP挽救了很多患儿的生 命,并在基层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我科于2004年使用新 型NCPAP治疗仪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 1.4治疗有效标准使用NCPAP治疗后患儿生命体征平 稳、面色红润、发绀呻吟、吸气困难等逐渐缓解,经皮血氧饱 和度>88 ,血气分析结果正常,X线检查改善。此时下调 参数,当吸入氧浓度<O.3,呼气末正压为2~3cmH2O时则 停用NCPAP,改用头罩吸氧。 1.5统计学方法方差进行分析。 2结果 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对象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 ̄2006年12月在本院 儿科住院的32例诊断为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本组患儿 男21例,女11例。胎龄3O~36周19例,37 ̄41周8例,≥ 42周5例。原发病为呼吸暂停9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11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士s)表示,采用 例,感染性肺炎4例,新生儿湿肺6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 例。 4h后21例呻吟明显缓解、紫绀消失,24h后达26例紫 绀消失、呼吸急促缓解、无呻吟及三凹征、血气分析结果见表 1。NCPAP应用1~2d11例、3d17例、4~5d4例,有3、例因 1.2诊断依据依据《实用新生儿学》中呼吸衰竭诊断标 准 ],患儿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反复呼吸暂停,紫绀,呻吟 等。未吸氧时血气分析PaOz<50mmHg和(或)PaCO2> 50nmaHg(1mmHg=0.1333kPa)。经常规头罩吸氧后症状 不能改善而使用NCPAP。 1.3方法NCPAP治疗仪为STEPHAN.CPAP,德国。仪 原发病加重而转上级医院,2例行机械通气,1例家长放弃治 疗。治疗期间未出现肺气压伤。5例患JDlif现鼻塞压迫处鼻 腔黏膜糜烂,解除压迫后渐好转。有3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 腹胀经综合处理及放置胃管后好转。23例经过1~2年随访 均未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0P)及其它慢性肺部疾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1卷第l期J Med Theor&Prac Vo1.21,No.1,Jan 2008 85 表1 32例呼吸衰竭患儿NCPAP治疗前后 及压力不稳定波动较大等缺点。新型NCPAP治疗仪可以 Pa02、PaCO:变化(j±S) 调节氧浓度,避免长期高浓度氧的吸入,尤其对减少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本组18例存活早 产儿经随访无ROP发生。其次,新型NCPAP治疗仪产生 的空氧混合气体经过加温加湿,可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减轻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do.05。 对气道黏膜损伤,维护气道纤毛细胞功能有很好的作用。并 3讨论 且还可根据血气分析及时准确的调节吸入氧浓度、流量以及 由于各种疾病导致的新生儿肺泡通气量减少、肺顺应性 呼气末压力等参数,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下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以及肺泡弥散障碍等,是新 通过本组患儿使用NCPAP治疗的过程中,使用NC— 生儿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NCPAP治疗呼吸衰竭时, PAP应需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证。NCPAP主要 由于有持续空氧混合气流产生的气道正压,可使萎陷的肺泡 用于新生儿以低氧为主的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治疗。若在合 重新开放,改善肺的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避免呼气时肺 理调节NCPAP各参数下病情不能缓解,要及时查明原因必 泡过早陷闭;从而可扩大氧交换面积,改善肺泡的换气功能, 要时改为机械通气。(2)根据患儿体重、日龄选择合适的鼻 从而防止肺不张、减少肺内分流改善肺泡通气血流比。以达 塞。(3)及时清理鼻部及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 到提高血氧,缓解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出现的青紫、呼吸困难、 NCPAP治疗仪管路通畅。(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合理设置 呻吟等症状的目的。其次,由于NCPAP的正压作用,当肺 各种参数。(5)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 泡扩开的同时小气道也可能获得均匀的扩张。有利于CO2 总之,通过对本组32例病例的研究表明,NCPAP治疗 的排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C02的潴留。本组采用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安全有效的。由于新型NCPAP治疗仪 NCPAP治疗的32例患儿,疗效显著见表1。治疗前与治疗 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设备较简易,操作及维护方便,治疗费 后的血气分析,Pa02经统计学比较(P<0.01)存在显著差 用相对较低,非常值得我们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和应用。 异,表明NCPAP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时应用疗效是确切的。 其次,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中的PaCO ̄ 参考文献 的结果,显示P<0.05。故NCPAP对促进CCh的排出有一 1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EM3.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定的疗效,从而说明NCPAP治疗中只要严格按照适应证和 1998.127—130. 合理调节参数是不会加重COz的潴留的。 2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技 2003.461. 术、设备、费用等因素,在基层医院难以被广泛使用。且由于 3俞森洋.机械通气病人的并发症及其处理[M].北京:中国协和医 机械通气属有创通气,可产生许多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3=。 科大学出版社,2000.435—505. 随着无创技术的发展,NCPAP也在不断进展中。近几年的 4 Eisner MD,Thompson BT,Schoenfeld D,et a1.Airway pressure 研究表明,NCPAP能够有效的缓解呼吸窘迫、改善气体交 and early barotrauma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ung iNury and acute 换、并有可能避免气管插管,从而减少有创通气所导致的感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EJ3.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染、气压伤等严重的并发症[4 。以往由于设备原因,基层医 2002,165(7):978—982. 院常采用简易水封瓶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但存在 收稿日期2007—07—27 着无法调节氧浓度,吸入气体无加温,压力调节不够精准以 (编辑晓旭)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昊俊峰方维民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362000 摘要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诊断的43例患 儿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更昔洛韦治疗组, 血清总胆红索下降,ALT、GGT下降,肝脾回缩,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KP下降,治 疗前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应用更昔洛韦治疗血CMV-lgM的总阴转78.26 ,显著高于对照组30.0 。 更昔洛韦的副作用: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消化道反应,但停药后很快恢复。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 胞病毒肝炎,退黄、护肝作用明显,安全有效。 关键词更昔洛韦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85(2008)01—0085—02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1岁以内婴儿(包括新生儿)由不 同病因引起,以黄疸、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