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18 丨纪实•《重写晚明史:朝廷与党争》樊树志著
疑窦丛生的明末梃击案
万历四十一年十二 雄。皇太子当即派韩本用报
月,皇太子妃郭氏病故,迟 迟不举行葬礼。明眼人一看 便知,此事折射出皇太子的 地位问题,凡是关心“国 本”的有识之士无不为之忧
告皇帝。朱雄把犯人交给巡视 皇城御史刘廷元审问。犯人 供认:本名张差,蓟州井儿
峪人。此人言语颠三倒四,
心忡忡。吏科给事中亓诗教 看上去好像疯子。经过再三
把几年前去世的皇太子生母 王贵妃,与皇太子妃郭氏死
审讯,张差的供词仍然语无 伦次。事关宫廷安危,刘廷 元立即将情况上报皇帝。消息不胫而走,很快
后的待遇联系起来分析:“皇太子母葬已有年,而
膳田不给,香火无供,忍令 坟园之荒废。皇太子妃逝几
传至宫外,京师人情汹汹, 纷纷揣测郑贵妃在背后捣
两载,而葬地不择,灵辆未 发,宁无暴露之感伤? ”由于这样的缘故,皇
鬼。皇帝接到报告,命三
法司提审凶犯张差,以便廓 清是非。刑部胡士相、
太子朱常洛身边的侍卫十分 松懈,他居住的慈庆宫门庭 冷落,给行刺皇太子的“梃
岳骏声、赵会桢、劳永嘉奉 旨审问。张差供称:自己的 柴草被李自强、李万仓烧
击案”,提供了诱发因素。毁,气极,四月间从蓟州来
闯宫梃击皇太子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 四日黄昏时分,一个陌生男
到京城,要赴朝申冤。从东
进,不认识门;往西走,路 遇男子二人,哄说你没有凭
据如何进入,又说你拿一根
子手持枣木棍,闯入皇太子 居住的慈庆宫。第一道门寂
棍子来使,可当作冤状。自
己日夜气愤,失志癫狂,就 在五月初四日,手拿枣木棍
然无人,第二道门只有两名 老太监把守。这个男子打
一根,从东华门直至慈庆宫 门前,打伤守门官,跑入前 殿下,被拿。胡士相等审问
伤老太监李鉴,直奔前殿檐 下。内侍韩本用闻讯,率领
七八名太监赶来,把凶犯擒
明神宗朱翊钧后,拟依照“宫殿前射箭、 放弹、投砖石伤人律”,获,交给东华门守门指挥朱
纪实I 19 |判处斩首,秋后处决。这是一种淡化处理
方式,仅仅以“疯癫闯宫”论处,按照宫 殿前伤人罪处死张差一人,不追究是否有 幕后主使人,显然迎合了皇帝的心意。但
是,众多认为,案情疑窦丛生,非要 追究个水落石出不可。他们的代表人物就
是刑部提牢主事王之粟、大理寺右寺丞王 士昌、行人司正陆大受,以及工科给事中 何士晋等。由于他们的坚持,案情逐
渐显露,幕后主使人也呼之欲出。刑部提牢主事王之棄,五月十一日 到狱中仔细观察案犯动态。此时正值狱中
明光宗朱常洛重性与复杂性。散饭,王之棄看见张差年轻力壮,并无疯 癫迹象,决定对他突击提审。张差起先不 肯招供,王之窠对他说:“实招与饭,不
王之窠揭开了此案幕后活动的隐蔽一 角,张差闯宫梃击皇太子,是宫内太监一手
操纵的,继续追踪下去,太监的主子必将无
招当饿死。”张差望着边上的饭菜,低头 道:“不敢说。”王之窠令旁边的皂隶退
所遁形。他主张在文华殿由九卿科道与三法
司公审,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去,张差招供道:“蓟州井儿峪人,小名 张五儿,父张义病故。有马三舅(即马三
这与皇帝的宗旨——大事化小小事 化了——大相径庭,他当然不会接受王之 棄的主张。几十年围绕皇太子的“争国 本”,使得皇帝处处被动,实在不想这件
道)、李外父(即李守才)教我跟不知姓 名老公公,说:'事成与你几亩地种,够
你受用。‘老公公骑马,小的跟走。初 案子再节外生枝,干脆把王之菜的奏疏留 中不发。但是关于此案的具体情节早已流 传出去,朝廷上下议论纷纷。三,歇燕角铺。初四,到京。”问何人收 留,又说:“到不知街道大宅子,一老公
公与我饭吃,说:’你先冲一遭,撞着一 个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得你。‘遂
大理寺右寺丞王士昌,以司法事务主
管的身份发表意见,对皇上把王之糜奏疏
与我枣棍,领我由后宰门进到慈庆宫,守 门的把我一把拿,我一棍,到里边轮
留中不发,表示不满。他把梃击案与先前 皇太子的遭遇联系起来,批评皇上对于皇
了两棍,莫有轮着,老公公多了,就拿住 我。小爷洪福大了。”太子的所作所为“多不慰人望”,批评皇 上处理这一案件的冷淡态度,如同陌路, 令人寒心。王之菜、王士昌的态度,反映了多数官
从张差供词可知,他受宫中太监收 买,闯宫梃击皇太子。这个情节十分重 要,王之菜立即启奏皇上,指出此案的严员对于梃击案的密切关注,人们不约而同地
I 20 |纪实把怀疑目光投向了郑贵妃和她的兄弟郑国泰 身上。碍于皇帝的恩宠,慑于郑氏家族的威
“毋得株连无辜”五月二十一日,刑部左侍郎张问达,
势,没有人敢直犯其锋。这种僵局很快被敢 于直言的陆大受、何士晋打破了。与有关会审张差。张差的招供涉及幕后主使人。他说:太 监庞保在蓟州黄花山修铁瓦殿,舅舅马三
户部郎中、行人司正陆大受,一连提 出几个疑问,还巧妙地把怀疑的目光投向
郑贵妃的兄弟郑国泰。郑国泰按捺不住, 五月二十日写了一个揭帖给皇帝,极力为 自己洗刷。郑国泰这种过于敏感的反应,立即
道、外公李守才常往庞保那里送炭。庞保与
另一个太监刘成商量,叫李守才、马三道对 张差说:“打上宫去,撞一个打一个,打小爷 (按:太监称太子为小爷),吃也有你的,穿
被机敏的工科给事中何士晋抓住,穷追不 舍,揪住郑国泰辩词中的破绽,揭露他欲
也有你的。”张差又说:朝外大宅子即太监刘
成的住宅,庞保和刘成就在那里商量事体。 刘公公领我进宫,对我说:“你打了,我救得 你。”张问达把上述会审所得供词向皇帝报
盖弥彰的拙劣伎俩。人们有理由推测,梃 击案并非孤立偶发事件,它与先前围绕皇
太子的离奇事件若即若离,又环环相扣, 郑贵妃和郑国泰脱不了干系。告,指出事件的严重性。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宫中的太监。 显然,皇帝不想牵连到郑贵妃,因此扣下
王之窠、王士昌、陆大受、何士晋等 人层层剖析,使得梃击案的幕后逐渐 显露,不仅得罪了郑贵妃、郑国泰之流, 也触怒了皇帝,他们所背负的压力可想而
张问达的奏疏,企图以沉默来淡化此案的 政治色彩。内阁辅臣方从哲、吴道南鉴于刑部会 审事情的严重性,请示皇帝,皇帝依然是
知。一些阿谀帝意,主张以张差“疯
癫”结案,纷纷攻击王之菜等人。留中不发,不予理睬。方从哲、吴道南继 续向皇上进言,迫于外廷强大的压力,皇
天启五年,魏忠贤专政,昔日主张“疯
癫”者飞黄腾达,王之菜被逮入锦衣卫诏 狱,惨死于狱中。陆大受的遭遇也不妙,上 疏以后不久,就外调为抚州知府,尽管以清
帝不能再装聋作哑,必须表明态度。既然 要表明态度,索性就给案件画一个框框,
定一个基调:“毋得株连无辜”。廉著闻,还是被徐绍吉、韩浚之流借用“考 察”手段,剥夺官职,最终抑郁而死。何士
五月二十六日,皇帝以“谕内阁”
的形式宣称:“昨夏突有疯癫奸徒张差持 梃闯入青宫,震惊皇太子,吓朕恐惧,身
晋的奏疏写得最厉害,皇帝看了大怒,本欲 处以重罪,考虑到已有迹象,恐怕更加招致
心不安。朕思太子乃国根本,岂不深忧? 已传本宫添人守门,门防不时卫护。连日
人言,只得作罢。天启五年,当年主张追究
梃击案主使者相继获罪,何士晋也被革职, 抑郁而死。览卿等所奏宫闱等事,奸尢叵测,行径隐 微,既有主使之人,即着三法司会同拟罪
纪实 I 21 |具奏。毋得株连无辜,致伤天和。”这道 梃击案定下调子,只惩处“本内有名犯人”
谕旨虽然承认“既有主使之人”,重点却 张差、庞保、刘成,“余不波及” O
皇帝把话题转移到皇太子身上,他抚 摸儿子的身体说:“彼从六尺孤养至今,成 丈夫矣!使我有别意,何不彼时更置,今又
在“毋得株连无辜,致伤天和”。次日,
皇帝又向刑部发去谕旨,再次强调“毋得 连及无辜,致伤天和”。皇帝心目中的“无辜”,并非别人, 正是郑贵妃与郑国泰。强大的压力,
何疑?且福王已之国,去此数千里,自非宣
召,彼能插翅飞至乎? ”又说:“皇太子天 性至亲,祖宗、圣母俱所深鉴。小臣恣意妄
使得郑贵妃感受到人言可畏,惶惶不可终 日,不断向皇上哭诉。皇帝命郑贵妃向皇
言,离间我父子,真正奸臣。”跪在最前面的方从哲赶忙叩头说:
太子表明心迹,求得谅解。皇太子朱常洛 为人忠厚,心慈手软,听了郑贵妃的解 释,不想把事情闹大,恳请父皇召见群 臣,当众表明是非曲直。一向胆小怕事的
“诸臣岂敢如此。”跪在后面的刑部左侍 郎张问达、大理寺右寺丞王士昌,向皇帝
报告本内五犯名字。皇帝关照:“止照本 内名数,不许乱扯! ”再次示意三法司,
朱常洛对于此案牵连郑贵妃感到恐惧,希 望迅速以张差疯癫结案。于是,父子二人
不许在张差、庞保、刘成三人之外牵连別
对于案件结局达成共识。人。随即他对身边的皇太子说:“你有何
五月二十八日早晨,司礼监掌印太监李 恩传达皇上谕旨,在慈宁宫召见内阁辅臣、 五府六部堂上官以及科道官。太监引导方从
话再说来!”这次召对是皇太子提出的,他想
借机表明态度,自然有话要说。一句话 是:“似此疯癫之人,决了便罢,不许株
哲、吴道南及文武百官到圣母灵位前,行一 拜三叩头礼,然后跪在慈宁宫门外地上。慈 宁宫门外檐前,身穿白袍头戴白冠的皇帝,
连。”另一句话是:“我父子何等亲爱, 外廷有许多议论,尔辈为无君之臣,令我 为不孝之子,深为可恨。”这两句话,言
倚靠左门柱西向而坐;身穿青袍头戴翼善 冠的皇太子侍立于父皇右边,皇孙、皇孙女
简意赅,纯属表态性质。由于张差梃击的
四人一字站立在左阶下。皇帝开始说话了:对象是他,由他出面说“不许株连”,极 具说服力,否则的话,“尔辈为无君之
“自圣母升遐,哀痛不已。今春以来,足膝
无力,然每遇节次朔望忌辰,必身到慈宁宫 圣母座前行礼,不敢懈怠。昨忽有疯癫张差 闯入东宫伤人,外廷有许多闲说。尔等谁无
臣,令我为不孝之子”。皇帝很巧妙地利
用皇太子之口,为梃击事件定了案。所以 他马上对跪在下面的臣子说:“你每听皇
父子,乃辄来离间!适见刑部郎中赵会桢所 问的招情,止将本内有名犯人张差、庞保、
太子所说否? ”郑重其事地把皇太子的两 句话重复了一遍,使之成为自己的谕旨。
刘成即时凌迟处死,余不波及,以伤天和, 以惊圣母神位。”皇帝用无可争议的口气为
方从哲心知肚明,立即回话:“圣谕已 明,人心安定,望皇上毋以此介怀。”I 22 丨纪实突然,跪在后班的御史刘光复大声发 宫,于(庞)保(刘)成何益?料(庞)保 (刘)成素必凌虐于(张)差,今(张)差 故肆行报复之谋,诬(庞)保(刘)成以主
言:“皇上极慈爱,皇太子极仁孝! ”对于 如此无礼的叫喊,皇帝大为恼怒,他对外廷 关于梃击案的议论早已不满,大声斥责:
使之条。本宫念人命至重,造逆何等重大事
“内廷慈孝,外廷妄肆猜疑,迹涉离间。” 情,何可轻信仇口。株连无辜,天理何在! 本宫连日奏求父皇,当速决张差,以安人 心。其疯口诬攀庞保、刘成,若一概治罪,
执拗的刘光复仍然喋喋不休,皇帝问身边的 太监他说什么,太监回答:怨上。皇帝勃然 震怒,连叫:锦衣卫何在?竟然无人答应,
恐伤天和。况名姓不同,当以仇诬干连,从 轻拟罪。”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话虽然出
只得命太监将他逮捕,押往朝房听候发落。方从哲赶紧出来为刘光复开脱:“小臣
于皇太子之口,传达的却是皇帝旨意,显然 是想进一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杀一个张
无知妄言,望霁天威。”少顷,皇帝再次把 话题转回主题:“疯癫奸徒张差闯入东宫, 打伤内官,庞保、刘成俱系主使。” “今只
差了事。因为庞保、刘成是郑贵妃宫内的太
监,此二人主使之罪难以成立,郑贵妃与此 案便毫无关系可言了。将疯癫张差、庞保、刘成三人决了,其余不
许波及。”方从哲回到内阁,遵照皇帝的旨 意,票拟了给三法司的谕旨,皇帝稍微修改 后发出:“昨张差以疯癫奸徒,闯入东宫, 持梃伤人,罪在不赦……其所供内官庞保、
署理刑部事务的刑部左侍郎张问达, 不甘心如此草率结案,提出异议。皇帝唯
恐节外生枝,授意司礼监太监把庞保、刘 成秘密处死。事后扬言,天气炎热,庞刘
刘成俱系主使之人,法司已审明确。见监疯 癫奸徒张差,即便会官决了。内官庞保、刘
二犯被严刑拷打致死。梃击案至此草草了结。三名要犯,一 名死于刑场,在众目睽睽之下,另两名不
成着严提审明,拟罪具奏另处。其本内马三
道等,的系诬攀之人,斟酌拟罪来说。此外 不许波及无辜,震惊圣母神位,致伤天和,
明不白地死于宫内,给人留下一片疑云。 不过毁尸灭迹恰恰暴露了当事者心虚的一
称朕体天好生之意。”五月二十九日,张差被凌迟处死。五
面,蛛丝马迹早已无可掩饰。由于皇帝与 皇太子对此取得共识,配合默契,不想在
月三十日,司礼监太监遵旨会同三法司官 张差、庞保、刘成之外牵连其他人,人们 只能默认,或者表示谅解。■员,在文华门前审讯太监庞保、刘成。张差 已死,庞、刘二人有恃无恐,拒不认罪。庞
保称原名郑进,刘成称原名刘登云,与诸 臣所说姓名不符,对于把张差引进宫内等 情节,一概否认。正在审问间,忽然传来皇
中华书局2018年8月版责任编辑:贾雪飞太子的口谕,为庞、刘开脱罪责:“本宫反
复参详,庞保、刘成身系内官,虽欲谋害本
定价:6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