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机械设备安装作业指导书
回转窑焊接作业指导书
第 1 页 共 11 页
一、回转窑焊接施工工序 焊材选择1.3设备选择1.5试板实验焊工考试1.4定位焊1.6确 定焊接顺序1.7环境确认1.62.12.2焊接区清理焊 材 的使用检查1.32.3焊前预热2.4填充焊接2.5背面清根2.6焊后缓冷2.7收缩量测量2.8焊缝表面外观检查3.1焊缝尺寸检 查3.2内部检查3.3 第 2 页 共 11 页 二、质量控制计划
施工过程控制项目 工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1 3.2 3.3 3.4 操作名称 图纸自审/会审 施工交底 焊材选择 焊接设备选择 焊接试板和焊工考试 定位焊 确定焊接顺序 环境确认 焊接区清理 焊材的使用检查 焊前预热 填充焊接 背面清根 焊后缓冷 收缩量测量 焊缝表面外观检查 焊缝尺寸检查 内部缺陷检查 焊后处理 检验类型 DIM+VC+RD+DP(MP) VC VC SC SC VC VC SC DIM VC DIM US+MP(DP) VC+DIM+US+MP 检验类别 1 1 2 1 1 1 1 1 1 1 1 1 2 2 2 1 检查内容 控制类型 E B E B B E E E B B B B E P P P B 文件类型 N R N N N N N N N R 文件名称 第 3 页 共 11 页
检查类型:
DIM—尺寸检查 DP—着色检查 MP—磁粉检查 MT—样品机械实验 RT—运转实验 RD—X射线检查 SC—特殊检查 US—超声波检查 VC—表面检查
文件类型:
N—检验记录 R控制类型:
E—保证项目 B检验类别:
1—自检 2—送检报告
—基本项目 P—会检
—允许偏差项目第 4 页 共 11 页
三、施工过程控制规范
1.焊前准备 序号 1.1 1.2 工作内容 图纸自审、会审 施工交底 检查项目 母材:钢号Q235-B、Q235-C、 Q235-D,20g 手工焊 1.3 焊材的选择 是否与母材匹配 焊条 型号(标准号) E4316 (GB/T5117) E4315 (GB/T5117) 埋弧焊 焊剂 型号(标准号) HJ401-H08A(GB/T5293) 牌号HJ431 H08MnSi(GB/T14958) CO2气保焊 焊丝钢号(标准号) 技术要求 操作要领 检测器具 焊接前进行操作检查。 焊机的选择如下: 1.4 焊接设备选择 容量满足焊接要求,性能稳定,运行正常。 直流焊机 CO2气保焊机 埋弧焊机 焊接试板和焊工考试 检查焊接质量及机械性能 试板的坡口形式、焊材应与筒体正式焊接相同。试板的尺寸为150X300X20 。 定位焊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型号,应与焊件材质相匹1.6 定位焊 定位焊质量 配;焊缝厚度不宜超过设计焊缝厚度的2/3,且不应大于8mm;焊缝长度沿筒体均布8处每段400mm,,并应由持合格证的焊工施焊。 定位焊须对称焊接,使输入热量均匀分布。 操作方法采用回焊引弧、落弧填满弧坑。 打底焊接和碳弧气刨 打底或填充焊 填充焊 1.5 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回转窑焊接。 对焊缝进行质量检查,试板进行机械性能实验。将施焊的焊工进行编号。 第 5 页 共 11 页
序号 1.7 工作内容 确定焊接顺序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先焊接筒体外侧,内侧清根后焊接筒体内侧。 操作要领 检测器具 2.焊接过程控制 序号 工作内容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操作要领 检测器具 温度 2.1 环境确认 湿度 风力 气温低于0℃时,将焊接坡口两侧加热到36℃以上。 雨天或湿度大的场合(相对湿度大于80%),应保证采用加热方法,把水份彻底清除后才能进行焊母材的焊接区不残留水份。 接。 强风天,采用适当的挡风措施。 温度计 湿度计 坡口切割面与切割面两侧50mm左右的范围内的氧化2.2 焊接区域清理 是否清洁 皮,铁锈,油污,水分等,均应清理干净,要求露出金属光泽. 碱性焊条:烘焙温度350-400℃,时间1-2小时,保2.3 焊材的使用 检查 温温度100-150℃。 焊剂烘焙温度150-350℃,烘焙时间1小时,保温温度100-150℃。 厚度大于34mm碳素钢板,应加温至100-150℃进行预热。 对于焊接坡口内及其表面区域的水分和油污等,可以用氧乙炔火焰加热的方法清除。 可采用砂轮打磨,钢丝刷清理。 烘干箱 保温筒 在烘干箱中烘干,使用时放置在保温筒中,随用随取。 2.4 焊前预热 预热温度 预热区域范围应为焊接坡口两侧各80m-100mm,预热时均匀加热。 红外线 测温仪 红外线 2.5 填充焊接 层间温度 100-150℃。 第 6 页 共 11 页
多层焊焊接接头应连续施焊一次完成。 测温仪 序号 工作内容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每一层焊道焊完后应及时清理,如发现有影响焊接质量的缺陷,必须清除后再焊。 操作要领 检测器具 层间清理 使用钢丝刷或磨光机将熔渣及缺陷清理干净。 放大镜 为削弱曲面对熔池金属流动的不利影响,在焊外、内环缝时应逆工件旋转方向偏移一段距离,以获得良好的成型。偏移距离一般选择40mm--70mm。 焊丝位置 焊丝位置 钢卷尺 旋转方向 用碳弧气刨 2.6 背面清根 清根情况 背面清根时应彻底清理缺陷后方可施焊。 进行清根。 60° 放大镜 2.7 焊后缓冷 消除应力 厚度大于34mm碳素钢板,焊后缓冷保温3-4小时。 使用保温棉或保温带。 测量方法: 每道环焊缝均匀分8处(或多一点)作出标记,焊前用游标卡尺测出距离(一般选择300mm),每焊一道记录一下数值,直至全部焊完冷却后。记录下每道焊缝焊后收缩量。 保温带 测温仪 2.8 收缩量测量 焊缝收缩量 控制焊接收缩对焊缝长度的影响。 游标卡尺
第 7 页 共 11 页
3.焊后检查 序号 检查项目 余高 0≤h≤1+0.1c且h≤2.5mm 技术要求 c 操作要领 检测器具 h △h=hmax-hmin hmax 焊缝表质量检查 焊缝宽度 I型坡口c=s +60 +6+4 余高不均 150mm焊缝内△h≤2mm hmin 面着色探伤试剂 磁粉探伤仪 焊缝量规 c s Cmin △c=Cmax-Cmin Cmax 其它坡口c=s焊缝宽度不齐 整条焊缝△c≤4mm 第 8 页 共 11 页 序号 检查项目 技术要求 α 操作要领 检测器具 焊缝型面不良 α≥105° 2 e 未焊满(1) 缩沟(2) 弧坑缩孔(3) 不允许 △1 e e △2 s 错边 e≤0.1s且e≤1mm e 焊缝表面余高:筒体内部,一般3.2 焊缝尺寸的检查 区域不得大于1.5mm,烧结带区域不得大于0.5mm,筒体外部不得大于3mm. 第 9 页 共 11 页
△ 3 △ 1 e 焊缝量规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等级 3.3 内部缺陷的检查 探伤比例 X射线检查 按GB3223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 每道焊缝的15%,T焊缝必检。 技术要求 超声波探伤 按GB1152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每道焊缝的25%,T焊缝必检。 探伤人员必须持证书上岗。 超声波探伤仪 X射线探伤仪 操作要领 检测器具 焊缝不合格时,应对该条焊缝加倍长度检查,若再不合格时,则对其焊缝作100%检查。 熔渣、飞溅、熔渣清理情况。 3.4 焊后处理 内外部缺陷 焊缝所有超标缺陷必须返修,但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两次,超过两次须由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并且记录存档。
第 10 页 共 11 页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