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防控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5年31卷第6期 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及其防控措施 子L维萍 (甘肃省永靖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永靖731600)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A1V)所引起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鸡 复期间鸡蛋明显变小,畸形蛋增多。出现大肠杆菌继发感染,会 群中的烈性传染病,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也称禽流感病 引起鸡只死亡增多,对于肉鸡来说继发感染引起死亡达到30%。 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也能感染人类,被国际兽疫局定 3病理变化 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近年来,各个品种和 3.1高致病性禽流感 不同日龄的鸡均有感染,对目前养鸡造成的损失较大,是鸡病防 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在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 控的重点,特别是冬季和秋冬春交替的季节易发,必须要做好控 道。消化道病变:口腔黏膜、腺胃乳头、肌胃角质膜下以及十二 制。 1 病腺体 1.1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毒株 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1996年分离到H N Re一1毒株,2005年 分离到H N Re一5毒株,2006年分离到H5N Re一4毒株,2011年分 离到H N Re一6毒株,2013年分离出H N Re一7及}{5N 毒株等,说明 禽流感病毒变异的速度相对较快,但它的变异也不是随时随地在 变化,说明目前的强制防控疫苗对该病毒是有一定的保护作 用。 1.2低致病性禽流感毒株 低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的毒株均属BJ,94亚系,但是,不同毒株 间表现较明显的差异,特别是2007年以后,来自不同亚群的毒株 在交叉中和能力、临床免疫保护均存在一定的差别,且毒株存在 变异的现象,给疫苗毒株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 2临床症状 2.1高致病性禽流感 高致病性禽流感往往表现为最急性和急性,具有暴发性。 最急性鸡群往往不出现任何症状即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 上,甚至全军覆没。急性型禽流感表现为发病鸡只精神沉郁;饮 食废绝,体温升高,产蛋鸡产蛋下降甚至产蛋停止,有轻微呼吸 道症状,包括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头、脸、颈部浮肿,无羽 毛覆盖的部位包括冠、肉髯、脚等处发绀、肿大、出血、坏死, 白绿色下痢,腿部鳞片出血等。发病后期存活鸡有神经症状,发 病率100%,死亡率30%~100%不等。随着疫苗的使用,死亡率 通常为10%~40%不等,发病鸡精神差,产蛋鸡产蛋由90%下降 为20%,蛋壳质量下降。产蛋性能恢复较慢,两个月最多可恢复 至50%~80%。抗体好的鸡群死亡率在20%左右,产蛋下降20%左 右。 2.2低致病性禽流感 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表现为轻微的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呼吸 道症状快速传播,产蛋下降2%一5%。商品肉鸡在25~30 d出现呼 吸道症状,随后一直延续至出栏。个别鸡可见流泪、头部和眼睑 肿胀。鸡蛋病程约0~15 d,产蛋量降至谷底,然后缓慢上升,恢 指肠出血;腺胃有大量黏性分泌物,肌胃黏膜易剥离并有基层出 血。呼吸道病变:喉头、气管出血。生殖道病变:卵巢以及输卵 管充血或者出血,卵巢退化,卯泡变形、萎缩,卵黄破裂流人腹 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死亡鸡支气管、喉头有充血、输卯管内有 大量黏液,心冠脂肪出血。 3.2低致病性禽流感 H。N,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产蛋鸡剖检可见喉头气管黏膜充 血、水肿,有黏性分泌物,气囊浑浊增厚。卯泡出血变形,后期 可见输卵管萎缩,内有水泡样囊肿以及白色脓性分泌物或者干酪 样渗出物,并伴有卯黄性腹膜炎。单纯的H。N 感染症状轻微,商 品鸡肉大多是混合感染,病变复杂。 4防控措施 4.1加强饲养管理 (1)做好引入鸡前鸡舍的准备,严格按规程进行彻底的消 毒。 (2)做好鸡舍的通风、温度、饲喂和光照等程序的管理,为 鸡群创造适宜的生产环境,提高鸡体自生的抵抗力。在饲料中添 加精鱼粉、象皇素518、ADE鱼油、维安速补、激活等。 4.2鸡场生物安全措施 (1)从无禽流感病毒污染的鸡场引种,减少人员和车辆进 出,做好鸡场与外界的隔离工作。 (2)做好鸡场的各项消毒工作。 (3)做好鸡粪、死鸡和污水等的无害化处理工作。 4.3计划免疫 H N 亚型疫苗株有 一4,Re一6和Re一7;H。N 亚型疫苗株主 要有ss株、F株和HL株三个,对于H N:来说分离株尽管发生了变 异,但是传统的疫苗仍对目前的分离株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用流 行株制备的疫苗则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1)产蛋前至少做3次即H 和H 灭活疫苗(10日龄左右,60 日龄左右和开产前免疫)。 (2)有条件的鸡场要做好免疫后的抗体监控,不合格的要及 时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