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Vol.10No.21
第卷第期
South C h ina A gricu ltu
南方农业
2016年7月Ju 1.2011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黄恒杰
(广西靖西市农业局新甲乡农业技术推广站,533818)
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蔬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当前市场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之------辣椒,人们对其质量也越来越高,这就对我国的辣椒种植业的发展提出了一定挑战。从辣椒常会出现的病虫害情况出发,讨论目前辣椒出现病虫害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加强田间管 理,做好种子及幼苗抗病处理,物理措施及化学措施四大类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6. 418 文献标志码:B D0I: 10. 19415/j.cnki.1673-0x. 2016. 21.024辣椒在我国蔬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且产量也在逐 年提高。然而自从中国加人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的蔬菜 市场也随之被打开,激增的蔬菜加工出口量对我国的蔬 菜要求也日益增大。对辣椒而言也更是如此。但目前, 我国的辣椒市场较为单一,不符合国际市场对产品高质 量、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在丰富我国辣椒制品市场, 延长中国辣椒产业链的同时,我国辣椒种植者更应该看 到人们对高品质的要求,加大对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的 探讨,以保障出口辣椒具有较高的品质,更具打开国外 市场的竞争优势。
中生长的幼苗而言,营养基质中生长的辣椒幼苗,发病 率较低。且如果采用起垄栽培,将会进一步降低病率降 低。此外,传统种植者习惯于施用未经发酵腐熟的有机 肥土地。在此基础之上,传统的大水漫灌灌溉方式更加 加大了辣椒感染病虫害的概率。
3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3.1加强田间管理
注重田园土壤清洁,清洁土壤能够为辣椒幼苗提供 健康的生长环境。因此,辣椒种植者需要对辣椒生长过 程中掉落的病叶、老叶进行清理,保持土壤清洁。辣椒 收收获后,应该及时清理病残辣椒植株,将病残植株带 到田地以外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并将田地中的土壤进 行深翻处理,加快土壤的自我净化速度。
科学施肥,合理灌溉,保障辣椒生长具有充足的营 养成分。种植者可以根据科学试验得出辣椒对各种养分的 需求量,在不同时间段对辣椒植株施以不同量的肥料,做 到适量施肥。过大的施肥量有可能导致辣椒植株出现营养 过剩的情况,不利于辣椒植株的生长。合理灌溉是辣椒植 株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在保证充足水分的前提下,还 可以适当增加田间湿度,防止病害的出现。
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保障种植土壤的健康。辣椒种 植田地应该与茄科及瓜类植株种植土壤有所区分,避免混 作土壤对辣椒植株产生不利影响。而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与十字花科或豆类作物进行科学轮作有利于辣椒的生长。
积极采用地膜覆盖模式,并配以合理的滴灌、膜下 暗灌技术,有效控制种植田地湿度温度。种植者应对种 植田地施以实时观测,适当实行灌溉,既能够有效避免 水资源的浪费,更能对辣椒植株生长起到保护作用。地 膜覆盖技术能够保证土壤水分的合理性,有效防止辣椒 叶面出现结霜。同时,土壤中的钙质营养成分很有可能 随着水分的流失而流失,因此,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也 是对种植土壤营养成分的保障。此外,地膜覆盖可以保 障种植土壤的纯度,避免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情况。3.2做好种子及幼苗抗病处理
种子的质量是决定植株健康重要因素之一。种植者 不仅需要谨慎地选择辣椒品种,还需要在前期对辣椒种 子进行集中无病处理。例如,辣椒甘科4号、陇椒16号、 娇美等都是较为优质的辣椒品种,种植者可以根据对
1辣椒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危害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自然环境的改变。目前,我 国辣椒种植面临的病虫害问题主要有青虫病、病毒病、 炭疽病、蚜虫、白粉虱、茶黄螨、棉铃虫和烟青虫等。 虽然有很多科学家对此作出了相应研究并取得了较有意 义的成果,但传统的辣椒种植者没有对新型科学病虫害 防治技术引起重视,且自然环境的多变及繁琐复杂的去 病虫害过程也使得常见的辣椒病虫害无法根除。
2辣椒出现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2.1 董荐载培
传统的辣椒种植者忽视了田地轮作轮休的重要性, 依然有极大部分种植者沿用重巷栽培的方式种植辣椒。显 然,重巷栽培非但不能使土地得到休整,反而使土壤内部的 病原菌纖叠加,为辣椒的生长埋下了染病隐患[1]。同时, 固链年随有可能导社麵碱化、酸化。2.2种子带菌
作为辣椒生长的起点,种子带菌种植也将成为辣椒 健康生长的阻碍之一。辣椒病虫害可以通过种子实现远 距离传播,同时对新开发的辣椒种植地土壤也会产生一 定影响。因此,如果忽视了播种前对种子的完全消毒处 理,将会导致辣椒病虫害的爆发。2.3栽培管理方式不当
除了前期除菌措施到位外,对辣椒种植而言,更 为重要的是后期栽培管理。试验表明:相比于在营养土
抵穩日期.:2016-05-1.6作暑茼介!.黄
恒
杰
,男,广西百4人,大专.研究方向为经
济作物栽培管理新技术。
42
南方农业2016年7月下正文-2Q161029.indd 422016/10/2.9. 17:52
种植环境的科学判断挑选适合当地环境的优质品种。此 外,更应该对辣椒种子进行统一的育苗、去病处理。一 般而言,在辣椒种子下地之前,可以将种子放入温水中 不断搅拌,浸泡10 ~ 15 min,以保证所有种子都得到充分 浸透。为降低种子的带病率,还可以将种子放人科学药 剂中进行真菌处理,在此基础上,科学浸泡过的种子抗 病性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3.3物理防治
采用高温闷棚技术能够对辣椒植株进行充分的杀菌 处理。高温闷棚技术,是指在大棚种植中,于11: 0013: 00对大棚进行封闭处理,使大棚内的温度始终保持 在35 ~ 40丈,30 min的完全封闭可以有效杀死棚内部分 病菌,净化大棚种植环境。
积极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银灰色地膜相对于其他 颜色的地膜而言,具有更好的吸热性,能够有效抑制田 地中的杂草生长。
在田间悬挂黄板,并及时覆盖防虫网。这两种方式 对于蚜虫的诱杀防治都具有较明显作用。3.4化学防治
青枯病防治:辣椒出现青枯病主要是因为土壤本身 就含有较多的致病细菌,在潮湿中生长的辣椒根部具有 一定的脆弱性,因此更容易染上病菌[2]。在此种情况下, 种植者可以用72%的链霉素以1 : 4 000比例制成药液喷染 病植株,降低土壤的含碱度。
病毒病防治:为防止辣椒植株受到机械伤害,种植 者应该主动切断主要的传染媒介途径。对于发病初期的(上接第41页)3
辣椒植株,最好交替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如安基寡糖、新 植霉素等加凯普克500倍。10 d/次,连用3次,能够取得 有效的防治效果。
炭疽病防治:首先,应该主动降低植株密度,保 障辣椒植株种植具有一定的科学密度。若需要进行药物 治疗,可以采用百菌清(75%) 600倍液或四基托布津 (70%) 600倍、波尔多液1 : 1 : 200等进行喷雾防治, 交替施用的形式可以有效降低植株的抗药性。
蚜虫、白粉虱防治:财虫、白粉虱都具有繁殖速度 快,蔓延迅速的特点。因此,发病初期的有效控制能够 大大增加蚜虫、白粉虱的防治效果。具体药物实施可以 采用螨克或克螨特1 500倍喷雾,用50%溴氰菊酯3 000倍 稀释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 000 ~ 3 000倍稀释液喷雾, 或用10%吡虫啉1 000倍稀释液喷雾每5 ~ 7 d/次,连续喷3 次,贝U能够有效防治蚜虫、白粉虱危害。
4结语
积极采用科学手法对辣椒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有 效提高我国辣椒产量及质量。因此,为提高我国辣椒市 场占有率,应该积极探索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 高辣椒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 友,2014(22):195-196.
[2] 杨俊芸.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应用效果〇].中国农 业信息,2016(1〉:-6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第四,适当地选择生物防治。因为有的害虫是具备 假死的能力,因此,可以对果树进行摇晃,这样做可以 将害虫摇落下来,然后再果树低下铺上一层薄膜,可以 将害虫集中在薄膜中,之后再进行集体焚烧[4]o
关于防治砂糖桔病害的解决对策
第一,进行农业防治。主要是要加强对种植果园的
卫生清洁力度,在对果园进行改造与品种改种时,需要 对一些已经生病的果树进行清理,应当进行焚烧或消毒 等工作,可以避免病害扩散,这样不仅方便之后的改种 工作,促进果园的良性循环,还可以帮助该果树得到健 康、顺利的生长与繁殖。
第二,可以对果实的生长与发育进行适当的控制。 果农应该在规定的时间里对该果树进行种植,在一个统 一的系统里对该果树的种植情况进行监控。如果发生病 害,就应当及寻找出病害的发病源,对产生该病害的果 树进行及时的清理与烧毁。如果有必要,应该进行集中 的烧毁。
第三,果农应该对自家的果园进行适当的清理与环 境保护。每到换季时,都应该对果园进行清洁,进一步 减少病害的传染,加强果园的通风效果,保持果园的清 洁与干燥,另外,做好通风与照明的工作,避免病害的 滋长。果农还应该定期对果园的泥土进行翻新,以进一 步破坏病害的生长环境,将土壤的内部完全暴露在外部 环境下,保证阳光可以直射突然内部,起到杀菌抑菌的 目标,不给病害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与条件。当土 壤被翻新之后,病害活动的场所也就遭受到了一定的破 坏,再想生长就比较困难。
43
4结语
种植砂糖桔的果农应该提高自身对病害的了解程
度,这样可以及时地制定出对抗病害的防治对策,进一 步对果园的环境进行改善,对果园进行定期清洁,可以 有效防治病害的生长。本文主要对砂糖枯常见的病害进 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希望可以为广大果农提供一 些参考,促进砂糖枯产量与质量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建.西林县砂糖桔种植与气候成因的分析[J].吉林农
业,2013(6):204-205.
[2] 徐迪,岑伊静,杨玉枝.健康和感染黄龙病砂糖橘嫩梢挥 发性成分的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15,37⑵=328-333.
[3] 黄素权.砂糖橘病虫发生情况及生态控制措施[J].中国农
业信息,2015(9):732.
[4] 古崇.砂糖橘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云南林
业,2010,31 ⑷:44.
(责任编辑:赵中正)
南方农业2016年7月下正文-2Q161029.indd 432016/1009. 17: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