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0年九年级复习检测试卷(九)

2010年九年级复习检测试卷(九)

来源:测品娱乐
 „„„„„„„„„„„„„装„„„„„„„„„„„„订„„„„„„„„„„„„„„„„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复习检测(九)

一、细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是„„„„„„„„„( ) A.八边形

B.九边形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C.十边形 D.十二边形

2.分别剪一些边长相同的①正三角形,②正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如果用其中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的有„„„„„„„„„„„„( )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都可以

3.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 ) A.110° B.115° C.120° D.130°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以CD为一边向CD两旁作等边⊿PCD和等边⊿QCD。则PQ的长是„„„„„„„„„„„„„„„„„„„„„„„„„„„„( ) A.

A

B

F 第3题

1

C

B3323 B. C. 33 D. 63 23ADPEQE D

第4题 C第5题

5.如图,在宽为20米、长为32米的矩形地面上修筑同样宽的道路(图中阴影部分),余下部分种植草坪.要使草坪的面积为540平方米,则道路的宽为„„„„„„„( ) A.5米 B.3米 C.2米 D.2米或5

6.小许拿了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如图甲,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乙.•再对折一次得丙.然后用剪刀沿图丙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打开后的形状是„„„„(• )

7.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正方形,其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t,大正方形内除去小正方形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那么S与t的大致图象应为„„„„„„„„„„„„„„( )

8.如图,在△ABC中,已知∠C=90°,AC=60 cm,AB=100 cm,a、b、c„是在△ABC内部的矩形,它们的一个顶点在AB上,一组对边分别在AC上或与AC平行,另一组对边分别在BC上或与BC平行. 若各矩形在AC上的边长相等,矩形a的一边长是72 cm,则这样的矩形a、b、c„的个数是„„„„„„„„„„„„„„„„„„„ ( ) A. 6 B. 7 C. 8

9.如图6在

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点F,

第9题

第8题

第10题

D. 9

BG⊥AE,垂足为G,BG=42,则ΔCEF的周长为„„„„„„( ) A.8 B.9.5

C.10 D.11.5

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AB边上.四边形EFGB也为正方形,设△AFC的面积为S,则„„„„„„„„„„„„„„„„„„„„„„„„„„„ ( ) A.S=2 B.S=2.4

C.S=4

D.S与BE长度有关

二、耐心填一填(每小题3分,共24分 )

第11题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再添加一个条件: ,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不再添加任何辅助线).

1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过点O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AD、BC于点 E、F,连接CE,已知CDE的周长为24cm,则矩形ABCD的周长是 cm. 13.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H为AD边中点,菱形ABCD的周长为24,则OH的长等于 . A H B

O C

C

第13题 14.矩形纸片ABCD中,AD=4cm ,AB=8cm,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

EF,则DE= cm.

15.如图,在矩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D、BC的中点,点G、H在DC边上,且GH=

12DC.若AB=10,BC=12,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 .

E DA E

AB

G H D

F C

BFC(第15题)

C1

16.如图,、F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AB、CD上的点,AF与DE相交于点,BF与CE相交于点,若S△APD 15cm2,S△BQC 25cm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cm2.

17.如图,在直线m上摆放着三个正三角形:△ABC、△HFG、△DCE,已知BC=1

2

CE,F、G分别

是BC、CE的中点,FM∥AC,GN∥DC.设图中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依次是S1,S2,S3,若S1+S3=10,则S2= 。

18.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DAB60°.连结对角线AC,以AC为边作第

C2

二个菱形ACC1D1,使D1AC60°,连结AC1,再以AC1为边作第三个菱形 AC1C2D2,使D2AC160°,„,按此规律所作的第n个菱形的边长为_____ . D

三、专心解一解(本题有6小题,共46分)

19.(本题6分)如图,E,F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点,CEAF. 请

你猜想:BE 与D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对你的猜想加以证明. ....猜想: 证明:

20.(本题6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点D,AN是△ABC外角∠CAM的平分线,CE⊥AN,垂足为点E. (1)求证:四边形ADCE为矩形:

(2)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DCE是一个正方形?至少写出两种不同的方法。(不另外添加辅助线,不需要出证明).

B

A

E F

C

D

P F (第16题图)

A E B Q C 第18题

21.(本题6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BD⊥AD,BC=CD,∠A=60°,CD=2cm .(1)求∠CBD的度数;(2)求下底AB的长.

D C

22.(本题8分)如图,把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斜边上的高CD(裁剪线)剪一刀,从

这个三角形中裁下一部分,与剩下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见示意图a). (以下探究过程中有画图要求的,工具不限,不必写画法和证明.) 探究一:

(1)想一想——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依据是 ;

A

B (2)做一做——按上述的裁剪方法,请你拼一个与图(a)位置或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并在图(b)中画出示意图. C (a) B C

A D A′

A D B

C A (b) B (c) 探究二: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请你找出其他的裁剪线,把分割成的两部分拼出不同类型的特殊四边形.

(1)试一试——你能拼得不同类型的特殊四边形有 ,它们的裁剪线分别

是 ;

(2)画一画——请在图(c)中画出一个你拼得的特殊四边形示意图.

23.(本题8分)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

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结BF. (1)求证:BD=CD;

(2)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4.(本题12分)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AB=4,AD=3,动点M、N分别从D、B同时

出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运动,点M沿DA向终点A运动,点N沿BC向终点C运动.过点N作NP⊥BC,交AC于点P,连结MP.已知动点运动了x秒. (1)请直接写出PN的长;(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2)若0秒≤x≤1秒,试求△MPA的面积S与时间x秒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函数图象,

求S的最大值.

(3)若0秒≤x≤3秒,△MPA能否为一个等腰三角形?若能,试求出所有x的对应值;

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复习检测(九)--四边形

一.仔细选一选1.A 2.C 3.B 4.C 5.C 6.D 7.A 8.D 9.A 10.A 二.细心填一填11.略 12. 105°13. 3 14.5 cm. 15.35 16.40 17.4. 18. (3)n1

A 三.解答题

19. 略 20. 略 21. 略

22. 解:探究一:

// // = ′ B(或A′D BC= 等) . (1)CD A

(2)(只要画出图9-4(1),(2)之一的

D M C

N P

A B

A D A′ B D (1) 图9-4 D C B

(2) C 示意图).

探究二:平行四边形.矩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三角形ABC的中位线(或一条三角形的中位线)(注:若写出直角梯形,并指出这条裁剪线是“把一条直角边分成2:1的两段,且

平行于另一条直角边(或斜边)的线段”,才算正确.) A A D C

B (1) D C (2) D B A

A A D C (3) D B A A A 2k C D D A

k B B C C k D2k B C D (5) (6) (4) 图9-5

(2)只要画出图9-5中(1)~(6)之一的示意图.

23. 略 24.解:(1)

124x; 3124x, 3 (2)延长NP交AD于点Q,则PQ⊥AD,由⑴得:PN=则PQQNPN4124x4x。 33依题意,可得:AM3x

S11422233AMPQ(3x)x2xx2(x23x)(x)2 22333322∵0≤x≤1

即函数图象在对称轴的左侧,函数值S 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x1时,S有最大值 ,S最大值=。

2

y x=1.5 1 O 1 2 3 4 x (3)△MPA能成为等腰三角形, 共有三种情况,以下分类说明: ①若PM=PA,

∵PQ⊥MA ∴MQ=QA=x

又DM+MQ+QA=AD ∴3x3,即x1 ②若MP=MA,则MQ=32x,PQ=

4x,MP=MA=3x 3在Rt△PMQ中,由勾股定理得:MP2MQ2PQ2 ∴(3x)(32x)(x),解得:x③若AP=AM,

2243254(x0不合题意,舍去) 435x,AM=3x 359∴x3x,解得:x 38549综上所述,当x1,或x,或x时,△MPA是等腰三角形。

438由题意可得:AP【注:本卷由瓯北五中潘忠武老师(674037)命题.桥头中学金道义老师(669166)审阅,各题可能有不同的正确解法,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