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4期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Aug.2010
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EditionofSocialSciences)Vo.l26No.4
论特色专业建设中特色专业素质的培养
任拥军,蒋有录,查明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
[摘要]特色专业素质是一个学校特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后显示出的在专业素质方面的整体性特征,是综合素质的有机构成,是知识、能力、创新的和谐统一。特色专业素质具有比较优势,还体现在对专业及职业的强烈认同感和自豪感。特色专业素质培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成果体现,是特色专业建设成果在育人上的转化。特色专业素质培养需要从
确定特色化专业方向、特色培养方案设计、特色性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和构建和谐合作的教学关系等方面综合进行。
[关键词]专业建设;特色专业;特色专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0)04-0103-06
特色专业建设已成为高校赢得市场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特色专业建设是否成功,一个最基本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其特色与外部环境的适用性。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专业特色最终要落实在所培养的人才的特色,并通过人才素质构成的特色性来体现。作为大学生基本素质构成之一的专业素质,其特色及其培养是专业特色培育的重要内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审批设立的第一批国家一类特色专业,笔者拟结合该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对特色专业素质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一、特色专业素质概念的提出及内涵分析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适应时代需要的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基础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技能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但基本可以概括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近年来,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得到普遍关注,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起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就是从人文素质教育切入的。然而,无专不才。一个人才,特别是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成才的重要标志是必须有所专,而且其专的层次往
[收稿日期]20100416
[作者简介]任拥军(1968-),男,山西榆社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学和地球化学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
[1]
往代表着人才的价值高低。专业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永恒主题,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深刻认识到必须实现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2]
,高质量的专业素质基础,是高质量
[3]
综合素质培养的先决条件 ,专业素质及其培养成为高教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不同学者对专业素质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张庆奎等人认为专业素质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全面的业务能力 ;认为大学生专业素质是指大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以及将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内化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能较出色地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质
[5]
[4]
;刘全利等人认为专业素质是指学生运用专
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从中体现出来的
[6]
创新精神 。笔者在此采用邵桂芳等人给出的描述,即专业素质主要指的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等,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程度、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及适应能力、职业定位的广泛性等 。
大学教育目标中的大学生素质构成是有层次的 ,个人素质除了包括个体特殊层面上的素质 ,
[7]
!104!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8月
还包括群体一般层面上的素质,反映了某一群体共同的特征 ,如表现出专业素质、科类素质和大学
[8]
教育素质三个层面的素质。不同学校同一专业学生表现出的校际整体差异,揭示出一个专业群体的素质在学校层面也存在着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体现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校际差异,展现出人才培养的多规格和多层次,这种多样性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人才需求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正是这种多样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实可能,使特色发展成为一种战略选择,尊重个性和特色的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
[9]
色无从谈起。
四是特色专业素质体现于多个方面。特色专业素质除了体现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之外,还体现在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对所从事职业的强烈认同感和自豪感,以及敬业爱岗的献身精神上。
二、特色专业素质培养在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地位
(一)形成专业特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是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省、高校也在此前后普遍开展了品牌或特色专业建设,并将其作为适应环境变化、求得生存和发展、提升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内容。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是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专业特色,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对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也深刻揭示出专业特色是特色专业的灵魂。
(二)人才培养特色是专业特色的重要构成和目标体现
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优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 这里所说的显著特色和比较优势就是特色专业作为建设目标的专业特色。特色的定位与培育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决定特色专业的建设成败。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很广泛,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建设的策略不同,其特色定位也有很大差异,但无论如何定位,都不能偏离专业建设的宗旨。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的
[14]
训练需要而设置的 ,其基本任务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实践教学等,要求通过这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专业特色定位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
(三)特色专业素质培养是特色专业建设成果在育人上的转化
特色专业的遴选标准是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优势、特点以及行业背景,在全国相同专业领域具[13]
。高等学校要特色办
学,专业建设要走特色化之路,形成特色、突出特色、强化特色成为各个层面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目标
追求和价值体现,将这种战略思维应用于专业素质培养,便提出了特色专业素质的概念。
特色表现为指称对象的独有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由于特色化的主观意愿和目标追求,因此,特色往往代表了一种强势和品牌,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如,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个性风貌,只有这种独特的个性风貌被大家认可时才称其为特色。基于这一认识,特色专业素质应有以下内涵特征:
一是特色专业素质是一个群体在专业素质方面的整体体现。本文指一个学校特色专业的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后在专业素质方面的整体性特征。不过,由于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在共性基础上得到发展和丰富,特色专业素质的群体性与学生素质的个性化培养并不矛盾。
二是特色专业素质应是综合素质的有机构成,是知识、能力、创新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的精髓在于强调素质的整体性、综合性,通过教育求得个体
[10]
潜力的充分挖掘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 ,特色专业素质有机融合于人才的整体素质中。另外,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创新。特色专业素质也必然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创新三者的和谐统一体。思想素质是核心,专业素质是基础;心理素质是前提,专业素质是保证。
三是特色专业素质具有比较优势。特色源于差异性,差异是在比较之中产生的,在比较中得到认可是特色形成的基础。大学生之大以大志为大,以大器为大。大器就是个人为人处世的大本领,即高素质,专业素质之大主要是指个体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较高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12]
[11]
,达不到和谐、高、强等要求,特第26卷第4期任拥军,等:论特色专业建设中特色专业素质的培养
!105!
有一定优势。每个立项建设的专业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和优势,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其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石油地质勘探专业。该专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设立到实践训练,一直都是以为中国油气勘探工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目标的。长期的办学历史使该专业积累了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大批毕业生以具有扎实的油气地质理论基础、掌握油气地质综合勘探和油藏地质工程设计技能、踏实肯干、具有创新意识等特色,成为了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中坚力量,在国内该行业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声誉。该专业立项建设国家特色专业后,为适应中国油气勘探工业的发展,提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专业 的建设目标
[15]
业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特色专业素质。受篇幅所限,本文仅结合实践谈特色专业素质培养的有关途径。
(一)确定特色化专业方向
特定的服务面向和服务领域是专业特色最直观的体现,原来属行业办学的高校在这方面更为明显,如原地、矿、油系统所属高校及一些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各自都有传统的优势和服务对象。在高校办学主体调整后的一段时期,这些高校办学定位曾产生过迷茫,特定面向性一度被弱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各专业不约而同地重回定向 办学,在拓宽基础的同时,确定特色专业方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也进一步锁定了为我国油气勘探工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的主体服务面向目标。
专业方向特色化需要基础支撑。首先,学科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要善于发掘学科方向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的基础包括: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与研究基地、包含学科发展最新成果的课程教学内容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以矿产普查与勘探 国家级重点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和地质学 两个一级博士点学科为依托,充分开发利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高水平的科研造就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科研组织与研究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教师随时将科研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课程教学,优化了教学内容。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方向也主要是油气勘探领域,并在勘探的核心理论与技术方面具有自身的优势与特色,与全国油气勘探生产和科研单位有密切的合作,掌握全国油气勘探的前沿与发展动态,了解该行业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与专业素质要求,专业的油气特色得以彰显。其次,特色化的专业方向需要特色课程体系支撑。应通过设置特色课程和进行精品化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能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课程建设中,一方面,利用独特的学科方向,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发特色课程,利用特色内容进行教学与训练;另一方面,结合质量工程 积极建设精品专业课程,已建成的特色课程包括国家级精品课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和省级精品课程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等,在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
(二)根据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高标准设定目标、设计方案
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要独特,二要领先。设计和培养特色专业素质要紧紧围绕这两点。一方,以便通过建设进一步完善专业
培养方案、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改善专业教学条件、
提升专业教学效果等,使专业教育的体系更加完善,优势和特色更加显著,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当然,提供保障不等于完成使命,建设成果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中,体现到提高专业素质特色上,这个过程不是自发、自然实现的,需要经过育人环节的转化,把已有和将有的优势变为育人资源、融入育人过程、化为育人成果。
专业人才培养落脚点在于专业素质培养,专
[16]
业素质教育始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重点 ,专业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专业素质培养,实现人的社会定位并不断自我发展。不同人在社会中的定位和发展潜能表现出的差异性,受制于其所接受的专业素质教育,这种专业素质的差异彰显了特色专业素质,展现了专业特色。
三、在特色专业建设中进行特色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
特色专业素质培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与主要目标,在专业建设设计中,首先必须结合专业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本专业毕业生的服务面向,提炼出本专业特色专业素质的明确内容,从而为特色专业建设指明方向。专业建设是围绕专业要素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和优化活动 ,一个专业的核心要素包括由同一专业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以学科教师为主的专业教师群体,以及与此紧密相连的课程(培养方案)、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实验实训场所等
[17]
。特色专业建设就要围绕这些
要素实施有效的举措,达到突出专业优势特色的目的,同时,通过设计特色育人环节和培养途径,把专!106!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8月
面,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从服务面向等方面独辟蹊径,以独占或牢固占据某一特定人才市场;另一方面,瞄准素质要求中的高标准,走精品和卓越发展之路。如创新性是对人才的普遍要求,但目前人才培养的一个显著问题恰恰是创新性普遍不足,与之直接关联的是实践能力的弱化。作为教师,不再有人怀疑授人以渔 的职业本位,但渔 是有时代内涵的,身处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时期的卢梭在教育爱弥儿时坚持让他学一门手艺,并且必须学习一门像鲁滨逊那样即使在荒岛上生存也是有用的技术。在信息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今,学习化社会已经到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成为时代之渔 。创新性、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因而成为特色专业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成为确定专业特色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将特色专业素质纳入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设计方案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与创新性等素质培养密切相关的内容:
一是培养学生对本专业领域发展前沿和方向的敏感性和把握能力。要精心设计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慎重处理课程之间的衔接,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合理性,开设前沿讲座,邀请现场专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发展前沿,引导他们对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判断。
二是拓宽学生的专业信息渠道。要注重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和工具知识的学习,其中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在信息社会,网络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学习的对象、学习的资源和学习的环境。要坚持计算机学习和应用四年不断线,在掌握基础应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利用网上专业资源、网上专业工具,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使之成为专业素质发展的的翅膀 。
三是提供亲身实践和创新训练的机会。要利用好课内、课外两个教学时空,鼓励学生动手进行专业实践、研究、设计和开发,推出自己的发明创造成果,体验创造的快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构建了由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野外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构成的四年不断线、分层次逐渐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是注重几个观念、意识的养成。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专业竞争意识、创造新价值的意识和国际意识等。
(三)开发特色性的教育资源
素质养成受制于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特色专业素质培育关键在教学资源配置,在配置资源时关键是对特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教学资源的就地取材
学科优势是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础,学校的区域、环境等也可以提供丰富的特色教学资源。首先,要善用地缘优势,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利用地处胜利油田的有利条件,与油田、地方联姻 联合建设了多个产学研结合基地,这些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了场地、设备;同时聘请从油田老总到基层专家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做兼职教师,优化了专业教师队伍,不仅使专业实习真正做到了实训 ,而且还邀请一些专家到学校为高年级学生开设学科前沿讲座,使学生及时了解了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对人才的要求。其次,可因地制宜围绕校区所在地建立实践教学路线,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就建立了黄河口三角洲现代沉积考察、鲁东普通地质实习路线、校园课外岩矿考察点等,做到了就地取材,丰富了教学资源。
2.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专业化设计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但不论是以综合利用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来模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活动,还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科技进步,这两个层
[18]
次的科技活动都是有难度的。正是这种需求和现实的矛盾,使得课外科技活动这一素质培养载体在开发建设特色性教育资源时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选择了专业化的途径。其一,加强课外科技活动的专业发展方向引导。学校制定实施了辅助培养计划,对课外活动进行了规划,学院制定细化实施方案,除了通用科技创新活动外,还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在课外辅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学生结合野外实习、教师科研或自主选题立项进行科学研究,院校两级给予一定的资助,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科研激情和兴趣。其二,本科毕业设计的实战化和早期干预。进入专业教学阶段之后,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现场技术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研选题引导,吸引他们参加科研工作,使课外科技活动专业化,并和学生本人的毕业设计紧密结合,既做到了毕业设计真实弹 地训练,又为学生开展专业研究赢得了时间,为成果培育奠定了基础。
3.特色文化环境的建设
素质教育的整体性特征要求必须注重专业素质第26卷第4期任拥军,等:论特色专业建设中特色专业素质的培养
!107!
的整体架构,借用孟万对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成果,笔者认为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可以采取以专业理念为灵魂,专业智能为支撑,专业情怀为动力,专业规范为守则的三维立体架构 模式
[19]
提高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师生的深入交流也为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
2.团队协作,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教学合作从学生掌握完整的专业概念或系统知识出发,各个课程间应是相互衔接的完整统一体,同一专业的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应出现重复或脱节的现象。但在现实中,大学教师个人授课的自主性和不可避免的个人偏好,有时会导致课程间的部分衔接内容重复和脱节。因此,要特别注意团队建设和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在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上,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明确各个课程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合理地构建每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其次,按照课程系列组建教学小组,实施首席教授负责制 ,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技术改革、多媒体课件开发、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等各个方面,对课程进行全面的建设;建立经常性的教师间教学交流和相互听课制度,使每个教师明确其所担任课程在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确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关系,在整体观念下进行课程教学,有效地发挥师资整体作用。
总之,特色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任务,专业特色最终要落实在所培养人才的特色上,并通过人才素质构成的特色性来体现。特色专业素质培养需要从特色化专业方向、特色培养方案设计、特色性的教育资源开发利用和构建和谐合作的教学关系等方面综合进行。中国特色专业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特色专业素质的培养问题还需要长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蔡颖蔚,邵进,王志林.研究型大学本科特色专业的遴选
和建设思路[J].江苏高教,2008(4):7375.
[2]白解红,杨小云.把文化素质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推进
[J].中国高等教育,2003(21):3334.
[3]叶文.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中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7677.[4]张庆奎,周春燕.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J].江苏
高教,2004(5):91.
[5].大学生专业素质与拓展[J].求实,2006(2):
229231.
[6]刘全利,黄贤英,杨武.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
思路[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144145.
[7]邵桂芳,黄贤英,黄同愿.本科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设想
[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136138.
,这样的立体
素质培养模式,需要文化环境的全面熏陶。作用于一个专业群体的是学校大环境背景下的专业文化环境,专业文化环境的特色是学校整体文化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学校校园文化构成了特色专业素质的底色 。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心系祖国、艰苦创业的办学历程铸就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 的优良校风,和惟真惟实 的校训,以及激发起的求真务实的价值追求,使得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素质中饱含了石油文化的因子。另一方面,专业自身蕴含的特色理念和情怀丰富了专业素质色彩。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固有的求索、发现、献身精神形成勘探精神的内涵。进行专业建设时需要不断提练、培育、弘扬这种文化特色,为特色专业素质培养营造氛围。
(四)构建和谐合作的教学关系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
[20]
共同活动,育人特色形成不仅在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受制于两主体间所建立的教学关系。长期以来,师生关系在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哲学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以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改进教学方法,成为众多教师的不懈追求。无疑,这些研究成果是对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的有益探索,但它们研究的多是单个教师的行为。在专业素质培养中,不能忽略学生与教师群体关系的问题。处理这个问题,需要发挥师资整体作用,保持专业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集体带教,对学生全程全面指导
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内化,基于素质培养理念的专业教学应当建立共同探究的环境。为创建这样的探究环境,教师和学生之间必须有经常性的接触和交流,为此,需要实行集体带教、全程指导的课外师生关系重建活动。无论知名教授还是青年教师都必须承担本科生专业指导教师的课外任务,一般一个班有两到三名专业指导教师,对高年级的优异生配备专人进行指导,而且组织知名教授定期或不定期为专业学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广泛的不同形式的师生交流,无论是普通聊天、专业学习问题的一般讨论,还是吸收学生参加科研课题,专业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专业语言、专业思维及人格魅力都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密切了师生关系,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了解专业的特色,对树立专业思想、!108!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8月
色,建设一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4243.
[16]杨健生,廖明岚.浅析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个误区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2):4648.
[17]唐华生,叶怀凡.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特色化思考
[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1):227230.
[18]曹雨平,陆锦冲,李伟民,等.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
生专业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0(11):53.[19]孟万.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立体架构:校长的视角[J].
高等教育研究,2004(6):5762.
[20]顾明远.教育学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1990:178.
[8]胡建华.大学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改革[J].江苏高教,
1999(5):6063.
[9]刘志业.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J].国家教育
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236.
[10]吴业春,丁果芬.论素质教育与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J].高教探索,1994(4):4953.
[11]朱跃.试论工科专业学生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与专业素
质的辩证关系[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4):6971.
[12]罗永忠.大学生之大:以何为大?[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7(4):147149.
[13]张泮洲,侯立松.浅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
与职业,2004(1):2223.
[14]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
究,2002(3):6771.
[15]蒋有录,查明,任拥军,等.依托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
[责任编辑:赵玲]
OnTrainingofSpecialProfessionalQualityinConstruction
ofCharacteristicSpecialty
RENYongjun,JIANGYoulu,ZHAMing
(CollegeofGeoResourcesandInformation,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Dongying,Shandong257061,China)
Abstract:Thespecialprofessionalqualityisthequalitativeintegrityofallthestudentswhostudyinthecharacteristicspecialtyofauniversity,whichisformedaftertheirprofessionaleducation.Itistheessentialcompositionofcomprehensivequalitywhichisthecoexistenceofknowledge,abilityandoriginality.Inaddition,thespecialprofessionalqualityoftenrepresentssomecomparativesuperioritywhichisembodiedintheflushofidentityandprideofthestudents.Thetrainingofthespecialprofessionalqualityisanimportantcontentandachievementintheconstructionofcharacteristicspecialty,andisalsothe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ofspecialtyconstructionintostudenteducation.Thespecialprofessionalqualitytrainingshouldbecarriedoutintermsofdesigningauniquespecialtydirectionandtrainingprogram,students,etc.
Keywords:specialty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pecialty;specialprofessionalquality
developingcharacteristiceducationresources,andbuildinga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