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学生社区挂职工作,激励各院(系)、学部团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挂职活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工作实效,特制定学生社区挂职院系评优制度。
一、各院(系)、学部基础分:100分
二、例会考勤
各院(系)、学部主任例会:每次完整出席5分,缺席0分,迟到或者早退3分,(超过10分钟以上按缺席处理),别人代替开会3分,并要事先请假,否则2分。
三、活动评分
1、学期计划与总结:
①学期工作计划:各院(系)、学部上交学期计划,满分10分。其中上交及时有效为3分,计划内容详尽完整4分,活动构思新颖3分。
②学期工作总结:满分10分。其中本学期活动工作的得失认知情况3分,活动中汲取的经验5分,对校部的建议2分。
③不及时交的计划或总结,最多加5分,不交的不加分。
2、活动计划和总结根据以下标准进行:
①.活动前上交活动计划,满分4分
评分原则:时效性、创新性各2分
②,活动后即时上交活动总结4分
评分原则:意义性、时效性各2分
3、校级活动评分:
A类活动:
期末期间,各个院(系)、学部完成校团委或街道(社区)安排的临时任务,表现主动,并能很好的完成任务,满分35分。被团委网报导,加3分;被大工新闻网或校报报导,加5分;被大连晚报、半岛晨报等平面媒体报导,加7分;被视台等立体媒体报导,加10分。
B类活动:
非期末时间主动争取参与学校和街道(社区)的各类活动,活动中表现积极,很好的展现我校大学生的风采,满分30分;被团委网报导,加3分;被大工新闻网或校报报导,加5分;被大连晚报、半岛晨报等平面媒体报导,加7分;被视台等立体媒体报导,加10分。
4、各个院(系)、学部开展活动评分
各院(系)、学部自主开展的特色活动,在学校、街道(社区)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很好的展现我校大学生的风采,满分20分。被团委网报导,加3分;被大工新闻网或校报报导,加5分;被大连晚报、半岛晨报等平面媒体报导,加7分;被大连电
视台等立体媒体报导,加10分。
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院(系)、学部共同完成一个活动,每个院(系)、学部按分数的80%计算。
每学期评选最佳活动,对相应学部(院系)另加30分。
5、院(系)、学部周总结、月报告的汇总
各院(系)、学部每周需按时上交周总结,每月按时上交月汇总,加10分;评选优秀月汇总另加20分;不能按时上交者说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无故延期,或不交者扣除15分。
各院(系)、学部做好备份工作。
四、贡献评分
1.院系自行举办的具有独创性的活动,得到校部认可,以书面形式向校部提建议并被采纳加20分。
2.活动具有代表性,可推广到其它院(系)、学部加10分。
五、挂职基地管理
本次挂职采取本院系管理本院系挂职同学的方案,挂职同学表现情况与院系积分挂钩,院系须紧密联系同学与社区,及妥善处理好与各街道之间的关系,挂职基地管理每月40分。
①.工作时长:10分。本院系挂职同学的平均时长达到规定的平时每周8小时,假期16小时的基础上时,平均时长前三分之一的院系加10分,中间三分之一加7分,后三分之一加4分。
②.街道评价:15分。每月一次座谈会,包括校部、院系、街道、团区委人员总结挂职工作,街道给院系管理给予打分,从
管理态度、管理效果、管理影响等多方面考虑。
③.校部评价:15分。院系每月需上交一份挂职管理报告,其中必须包括(工作时长,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社区与同学关系,挂职同学及社区的建议及要求,挂职同学参与及组织活动情况)等;打分标准还包括挂职手册的情况,根据挂职同学的挂职情况综合评价院系,从管理态度,同学反映、管理效果等多方面考虑。
此外,挂职同学被媒体报道,达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该同学的管理院系额外加分。被团委网报导,加5分;被大工新闻网或校报报导,加7分;被大连晚报、半岛晨报等平面媒体报导,加10分;被视台等立体媒体报导,加15分。
六.学期工作答辩
每学期一次,满分40分。包括挂职同学成果展示(15分),挂职基地管理展示(10分),院系活动展示(10分),自由发挥(5分),评委包括校挂职中心及实践部成员及院系,综合各方打分综合评比。
七、社区挂职与服务中心量化积分评定程序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校社区挂职与服务中心拥有本量化积分实施办法和量化积分评比的最终解释权。突发情况以及本制度中未涉及到的事宜由校社区挂职与服务中心负责解释。社区挂职与服务中心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了增加评比的透明度,在每项活动开展前预先公布有关各项的分数规定;每月第一次例会公布上一月各院系量化积分的评比结果,以便各院
(系)、学部及时了解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互相激励,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八.优秀挂职工作组织院系评比
每年五个,根据量化积分的前五名予以评比,在每年一次的挂职工作总结会上颁奖并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