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91条规定,对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堵塞交通或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首要分子,将被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
法律分析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拓展延伸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法律适用范围及刑罚幅度
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是指在公共场所内实施干扰、破坏、妨碍公共秩序的行为,其法律适用范围涵盖了各类公共场所,如商场、公园、车站等。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一般属于轻微刑事犯罪,刑罚幅度相对较轻。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判决可能包括罚款、拘役、有期徒刑等。具体刑罚幅度由法官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包括犯罪主体的故意程度、破坏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法律适用范围及刑罚幅度的确立,旨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结语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众安全,刑法第291条明确规定了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的适用范围及刑罚幅度。无论是商场、公园还是车站等公共场所,任何干扰、破坏、妨碍公共秩序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犯罪分子可能面临罚款、拘役或有期徒刑等刑罚。这一法律规定的制定,旨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众的权益与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百零二条 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六十条 人民通过依法行使检察权,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预防工作等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