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纪实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中国有许多古话说的都很有道理,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你怎么理解?
学生谈出自己的理解。
师:【课件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每次我读这句话就会想为什么要把树和人联系在一起说呢?愿意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生1:我觉得种树需要人花很多心血。
生2:种树需要人花许多心血,教育人也要花许多心血。就像我们学的《师恩难忘》一课中老师的教诲使作者终身难忘。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到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板书: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吧。一起读读课题。文章不但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还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师:打开书,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课文读完了,一起读读屏幕上的词语这些词语:[课件]
高大而笔直 插秧 旱地
优雅自在 规律 汲取
旺盛 苗圃 侥幸
枯萎
师:侥幸在词典中有这么几个解释【课件 1.获得意外的成功。2.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成功或因偶然的原因免于灾难。】你认为在课文中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师:能选择几个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吗?
师:再读读第一行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到文章中找到所在的段落。
生:都是描写桃花心木的。前三个词语都是描写长成的桃花心木。
师:读读它们所在段落(2、12段)【课件:课文2、12段】
师:【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介绍:这就是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干挺拔,树冠强壮,树高可达15公尺以上,(1公尺就是1米)也就是有咱们五层教学楼怎么高甚至更高。人们常用它做行道树、庭院树。中国地区很多,这里不常见到。
师:亲眼看到了如此高大挺拔的桃花心木谁愿意再来读读课文这两句。体会高大而优美。
师: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桃花心木都能长得如此高大而优美,在桃花心木生长过程中很多桃花心木都会——枯萎。
三、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一)体会作者心理变化
师:桃花心木成长牵动着作者的心,伴随着它们的成长,作者的心理有哪些变化呢?请同学自由读文画出表示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生1: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桃花心木的树苗仅及膝盖高,作者不相信那高大的树是由这么小的苗长成的。(从哪看出矮小?)插秧,做个动作,这运用的什么修辞?是呀任谁也难以相信这参天大树是这仅及膝盖高的树苗长成的。接着心理又有什么变化了?
生2:感到奇怪:因为种树人来浇水的天数没有规律,每次浇多少也没有规律。
生3:越来越奇怪,因为种树人浇水有时早上来,有时晚上来,所以越来越奇怪。
生4: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他越来越奇怪是因为我认为种树应该按时浇水,施肥,但是种树人并不这样做,他浇水没有任何规律。
生5:我认为作者越来越奇怪的原因是自己不种树都很关心桃花心木的成长,但种树人好象很悠闲,一点也不关心树苗的生长。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阅读课文时对人物的心理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几位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作者的心理变化。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应象他们一样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生6:接着作者感到更奇怪了:因为作者认为他懒,所以树苗枯萎了,但是他还能知道有几棵树苗枯萎了,总带几株树苗补种。作者认为他太忙,但是他做事还能那么从容。(镇定,不慌张)。读读书中这段话。【课件: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那么从容】
师:能不改变原句意思,把两个问句换个说法吗?和原句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生:反问的句更突出作者特别奇怪的心理。
师:再来读读这段话,对于加点的词语你又有什么体会?
【课件:但 怎么会 但是 怎么可能】
生:表示同一个意思作者为了不重复用了不同的词语。
生:同一个意思作者用来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师:我们在写作文时要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选用不同的词语避免重复。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
师:总而言之种树人的种种行为让作者有什么感受?
生1:疑惑。带着这份疑惑来读这段【课件:第7段】
生2:作者感到焦急。带着这份焦急来读这段【课件:第7段】
生3:作者有点生气。带着几许责备再来读读【课件:第7段】
5、作者感到疑惑、焦急、生气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桃花心木都要枯萎了种树人为什么还不按时浇水?
(二)理解种树人的语言
师:对于我的疑惑、焦急、生气种树人说了什么?自由读两段话,边读边画看种树人的话能不能帮作者解开疑惑。现在我就是作者你就是种树人,你们能帮助我解开疑惑。
生1:树枯萎不怨我,那是因为树没有学会在土地里找到水源的本领。
生2:我告诉你树苗枯萎和种树人无关,是树苗自己不能在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所以枯萎了。
师:你说的不确定指什么?
生:老天下雨没有规律,有时多,有时少,时间也不确定。
师:面对老天的不确定树苗要怎么不会枯萎?
生:应该学会自己找水源。
生:应该学会拼命扎根,这样才能不干枯。
师:也就是种树人告诉我们的这段话:——指读【课件出示】看来只有自己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才会长成参天大树。
师:我还是不明白雨量的不确定已经给树苗成长带来很多困难,种树人为什么还要雪上加霜不按时给树浇水,那树不更容易会枯萎了吗?我觉得树的枯萎还是种树人的责任。
生1:我告诉你种树人就是模仿老天下雨来浇水,希望树苗能学会自己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样即使没人给他浇水它们也能在不确定中寻找水分,能拼命扎根,这样才能长成百年大树。不是不关心树苗。
生2:种树人是怕树苗养成依赖的习性,根就不努力往土里扎,最后没人给浇水就会枯萎了,即使没有枯萎也会被风雨吹倒。
师:我明白了种树人并不是雪上加霜,他这种不定时、不定量的浇水方法,就是为了培养树苗自强自立能去面对自然界的更多不确定。他知道如果树苗无法在这种(人为的)指读——【课件:如果树苗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取水分,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能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他真是用心良苦呀。除了能战胜雨量不确定的困难,种树人还希望树苗能战胜自然界的哪些不确定因素?
生:还希望树苗能战胜风沙的侵害。
生:种树人希望树苗能战胜冰雹,雨雪。
师:就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种树人相信桃花心木苗——指读
【课件:只要能在(各种)不确定中去寻找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师:种树人的愿望实现了吗?从哪体会到的?
生1:现在长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
生2:种树人不来,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师:假如你就是这些刚刚长成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对【课件: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来玩耍的小朋友说……】分别说些什么?
生1:谢谢你种树人,如果没有你独特的培育方式,我不会变得这么坚强。
生2:我想对枯萎的同伴说,你们会枯萎是因为你们不能独自面对困难,谁也不会更你们一辈子,照顾你们,学不会就只有枯萎。
生3:我想对一起长大的伙伴说,我们今天长成了大树,是因为我们战胜了自然界的种种困难,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困难,我们要更坚强才行。
生4:小朋友,你们也要学着,不能什么都靠妈妈爸爸,不然也不会成才的。
师:是呀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
(三)体会做人的道理
师:其实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这里的不确定和前面的不确定有什么联系?
生:都是指困难、挫折。
师: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不确定?
学生汇报
师:现在能说说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什么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呢?
生1:经过困难的人,在遇到困难就知道如何解决了。
生2:经过困难的人,面对困难就不难么害怕了。
师:的确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拼搏的人,才会成为生活强者。从桃花心木的成长中作者领悟了做人的道理。)那就是——指读【课件:在不确定总生活的人,比较经得起生命的考验。】
四、总结全文,回应开篇。
师:读到这里你对我们刚才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
生1:我明白了,树是要学会拼命扎根才能成长,人只有养成自主的习惯才能在生活中经得起考验。
生2:育人和种树事实上一样的,都要自主,不能依靠别人。
总结:是呀种树和育人有着如此相似之处,种树人的行为不但给作者以启示,给了同学们启示,同样给为人师的我们以启示,是否该收回我们的羽翼给我们的孩子更多生长的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