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新教材对于我来说已是新手,又遇“生命”的文章,更是一大挑战。生命之重难以承受,但本人仍硬起头皮去轻触“花的勇气”。
一、我的文本解读:
本文文质兼美,到处都有我们需要积累的语言,到处都有我们需要品读的句子,但一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重点抓住作者看到的三个画面——没有花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的原野来解读感受文本,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二、我的教学设计:
三个画面我该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引领学生去品读,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习得。三个画面分别侧重于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解决,完成了我课堂的环节教学设计。
三、我的细节处理: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观点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诗意语言”,只有让语文课显得“诗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不减,只有“诗意课堂”才能营造出“熏陶、感染”的氛围,语文不是教出来的,我们更不能竭泽而渔。这一直是我课堂教学的原则。因此本堂课,我注意导入的“诗意铺垫”,注意环节之间的“诗意过渡”,引导点播的自然,练习的精当等。
课堂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条艰难的漫漫长路。但,我们相信伴着冷风冷雨中的“花的勇气”孜孜前往,一定会有改天换地的画面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