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判决后无法取保候审,但符合条件可申请保外就医。保外就医条件包括严重疾病、原判无期徒刑七年以上罪犯、身体残疾、年老多病等。某些罪犯不准保外就医,如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罪行严重的等。拘役是刑事处罚,不可取保候审,但可申请保外就医。取保候审由机关执行。拘役判决后,家属可按规定探望在押人员。
法律分析
一、判处拘役可取保吗
1、不可以。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是不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是案件在侦查期间采取的强制措施,已判决的服刑的,此时已刑事诉讼活动已经结束,因此是不能申请取保候审,不过符合相应条件可以申请保外就医;
2、保外就医的条件:
(1)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2)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期限(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但如果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
(3)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4)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3、下列罪犯不准保外就医:
(1)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
(2)罪行严重,很大的;
(3)为逃避惩罚在狱内自伤自残的;
(4)对累犯、惯犯的保外就医,从严控制,对少年犯、老残犯、女犯的保外就医,适当放宽;
(5)拘役是一种刑事处罚措施,而不是刑事强制措施,因此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是不能够申请取保候审的,但是如果符合条件的话,是可以申请保外就医的。
4、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人民、人民和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由机关、人民和人民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机关、人民、人民决定取保候审的,由机关执行。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以及人民、人民在办理机关移送的犯罪案件时决定取保候审的,由机关执行;
2、拘役是对犯罪分子,刑事犯罪后所给刑事处罚,会留案底,而被载入档案的犯罪记录一般在机关所保存,终身都不能取消。拘役判决生效后,在押人中的家属即可到看守所探望。但亲友探视需要遵守看守所的规定,按照流程进行探视。
结语
拘役判决后,犯罪分子无法申请取保候审,但符合条件可申请保外就医。保外就医条件包括严重疾病、无期徒刑执行七年以上的罪犯、身体残疾、年老多病等。但严禁保外就医的情况包括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罪行严重引起、自伤自残逃避惩罚等。拘役是刑事处罚而非刑事强制措施,因此不能申请取保候审,但符合条件可申请保外就医。取保候审需由机关执行,注意事项由机关、和根据案件情况决定。拘役判决会留下犯罪记录,亲友探视需遵守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 人民、人民和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机关、人民、人民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二节 取保候审 第八十一条 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以及提请逮捕后,人民不批准逮捕,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可以依法取保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