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刑事责任能力什么意思

刑事责任能力什么意思

来源:测品娱乐

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须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者即使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也不能成为犯罪主体,不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责任能力减弱者,其刑事责任相应地适当减轻。

一、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是什么

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是承担责任的年龄不同。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是: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

2、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为的能力;

3、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按已满16周岁的人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由于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增长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

二、精神病人醉酒犯罪是如何规定的

醉酒属于原因自由行为,并不是法定的免罪或免责的情形,所以醉酒犯罪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精神病人实施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只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刑法中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就构成犯罪。但是,行为上构成犯罪,不代表必然结果上就会受罚,还应考虑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能力。如果精神病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属于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情形,则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因而,如果精神病人醉酒后实施犯罪,如果是因为精神疾病而使其丧失刑事责任能力的,则不承担刑事责任,否则就要承担相对应的刑事责任。

三、犯罪构成要件有哪几项

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如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具体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其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条件。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犯罪主体中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其中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4、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犯罪的故意有两种:一是直接故意;二是间接故意。犯罪的过失也分为两种:一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二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