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语文教学思想论文

大语文教学思想论文

来源:测品娱乐
大语文教学思想论文

摘要:生本教育走进语文课堂,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理念,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突破了单一封闭的语文课堂,走上大语文教学之路,让语文教育回归了生命,走向了生活。

生本教育是近几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全力倡导、推广的一种素质教育。其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探究、突出合作。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在广州、广东、澳门、等等地方的许多小学、中学、职业学校中开展起来了,并且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三大素质教育实验中最有生命力的一种。

具体到语文教育上来,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关注中学语文教育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了批评和质问。用生本教育理念的眼光来审视当前的语文教育,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条穿越这些障碍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参照生本教育理论,考查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做出了一些分析和思考,提出了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的思想框架,即构建好四个课堂和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构建好四个课堂

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将突破单一狭窄的教材教学课堂,加强联系,拓展渠道,积极构建四个课堂。

第一课堂为班级语文教学活动,主要以语文课本为媒介,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这一课堂

的特点是师生集中,教学互动,目标明确,系统严密。第一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课堂,是投入时间最多,花费精力最大,教学程序最清晰的语文学习阵地。

第二课堂为校园语文学习活动,将课室的语文学习延伸到整个校园,充分利用校园的一切资源为语文学习服务,是班级教学非常有效而重要的补充。这一课堂的特点是师生合作,形式多样,自由发挥,综合性强。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投入的时间比较长,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也比较强。因此,利用这一课堂,开展文学社、广播站、记者站、各种兴趣小组、写作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第三课堂为社区语文学习活动,将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直接与生活沟通,把丰富多彩的身边事物纳入语文学习的领域,这是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堂,是将知识生命和个体生命相结合的一个重要体现。社区语文学习这一课堂的特点是丰富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探究性。利用整个社会背景,挖掘全部生活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丰富语文的学习生活,比如可以进行生活采访、社会调查、专题研究、项目考查、参观访问、集中学习等等与语文有联系的有益的活动。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和全面铺开,可以预料,社区语文学习将带来一种新的气象并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第四课堂为网络语文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当前科技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特点,将语文学习和网络这一重要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这是一条全新的语文学习之路,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崭新的同时又是充满挑战的语文学习课堂。这一课堂的特点是领域宽广、时代性强、快捷方便和灵活自由。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紧密,不会利用网络进行沟通和学习将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将语文学习和网络相结合,将突破传统教学的许多局限,而创造一些新优势,如解决资源的贫乏和困难、享受信息的快速和丰富、便于教学的沟通、超越时空的、增大学习的发挥空间等等,网络语文学习必将带来一场新的变革,开创一条新的学习之路。

二、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生本与师本

生本和师本是教学上的两种不同理念,正确处理生本和师本的关系,是成功开展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生本教育强调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它所探讨的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的问题,初步的实践已经证明,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强势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而师本则追求的是一种为“教师好教”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这一生命实体和学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资源。

(二)课内与课外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主张课内外相衔接,把课内和课外统一起来,把书本和生活连接起来。课外生活是语文的广阔空间,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为此而构建了三个课外课堂,即校园语文学习活动、社区语文学习活动和网络语文学习活动。

课外不仅是课内的补充,更是语文世界的拓展。

(三)学科内与学科外

在学科课程的整合方面,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还必须正确处理好学科内与学科外的关系。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主张学科间应相融合,打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树立一种大课程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所以与其他学科具有很大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各学科当中,突出语文在其他学科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从其他学科中学习和领会语文知识,把其他学科当作是语文学习的一个机会,突出语文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四)教与不教

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上来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著名观点;从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上来说,生本教育提出“不教而教”的观点。“不教”是形式,是措施,是手段,“教”是内容,是结果,是目的。最大程度的“不教”是为了更大程度的“教”,亦即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为”。

但是,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并不是把“教”和“不教”完全对立起来,而是主张“教”与“不教”的相配合。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工具性学科,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思考哪些知识是“教”容易解决的,哪些知识是“不教”大于“教”的,“教”应该怎样教,“不教”又通过何种形式体现等等问题。总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当中,应该贯彻的一个原则是:只要有可能让学生自己学,我们就不教。

(五)结果与过程

结果与过程是教学评价的两个方面,既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又重视对过程的评价,既关注评价的结果,又关注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结果与过程相结合,是生本教育下的大语文教学的评价观。生本教育强调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教学融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实践性、逻辑性于一身,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既尊重学生的情境体验,又注重学生的实践效果。

三、结论

总之,生本教育走进语文课堂,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理念,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突破了单一封闭的语文课堂,走上大语文教学之路,让语文教育回归了生命,走向了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