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对比教案

对比教案

来源:测品娱乐


电子备课教案

学科:语文 (第8 册)备课 教师 谢春 授课 时间 第 14 周 6月4日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1课《普罗米修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学习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讲授法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一、大家自由的、放声的读课文。读着这一个感人的故事,想象着这一幅一幅感人的画面,你的心有没有被打动。 二、仔细读读课文6、7、8三个段落。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能把这“最严厉的惩罚”一点一点地说清楚了,你就停下来。 三、谁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最严厉的惩罚”的感受?这些句子让你有了怎样的感受? 面对最严厉的惩罚,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的态度?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读;理解“屈服”、“决不屈服”、“尽管――就是”,“如此”。 四、想象一下普罗米修斯的表现吗?面对普罗米修斯的态度,你有什么想教师活动 边读边想象,能读出一幅一幅的画面来。 提醒:把能够反映这是最“严厉的惩罚”的句子用浪线画下来。) 小结:(看板书)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火种,在宙斯最严厉的惩罚面前,决不屈服,当火神劝他归还火种的时候,他表示决不——学生活动 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理解“决心”,再读该小节 (学习第一小节。)没有„„只好„„ 练习用“没有„„只好„„”说话。体会当时生活的困苦。 普罗米修斯:你是怎样把火盗到了人间。为什么要这样小心翼翼?把火盗到人间后,你还做了些什么? 读相关的段落 教 学 过 程

法? 五、普罗米修斯决不屈服的态度,我们还可以从课文的其他地方感受到。 六、体会无火的痛苦 1、课文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向我们介绍普罗米修斯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普罗米修斯极富同情心?哪个词一下引起了你的注意? 3、你能想象到人们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的种种困苦吗?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4、小结:同学们,再次朗读读这一部分时,相信你一定也会对古代人民充满同情之情,同时又会领略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的决心。 七、感受有火的快乐 1、读“盗火”的片断,一边读一边想象情景。看看谁读得最投入,脑海里有电影。 2、体会有火后人们的欣喜。假定你就是那第一次见到火的,人群中的一员,终于告别了暗无天日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了解了火的用途后,你 最想做的是什么? 3、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 八、理解“大发雷霆”,体会普罗米修斯情愿为人类受苦的精神。 八、学习“获救”段落 1、过渡: 2、指名读,读最后一节。 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感动着大英雄,也感动着无数

————,当他的好朋友河神要去向宙斯求情的时候,他还是——————,即是宙斯的心腹前来劝他的时候,他仍然是决不——— 普罗米修斯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英雄,现在人们习惯叫他“取火英雄”。 在咱们中国的神话中,也有一位取火英雄,他的名字叫“燧人氏”。比较读读,这两个故事有哪些相同的东西在里面? 小结: 人类有了火种,就能吃到熟食,而熟食能促进人的大脑的发育,使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有了火之后,再寒冷的黑夜也不会显得那么的漫长;也是因为有了火,人们学会了冶炼金属,不再用那些粗陋的石器工具,从此人类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生述 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发雷霆。 谈谈对该词的理解,你从哪里看出宙斯大发雷霆了。 每个学生读后师出示:就这样,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比较读: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 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 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理解“决心”,再读该小节 (学习第一小节。)没有„„只好„„ 练习用“没有„„只好„„”说话。体会当时生活的困苦。 普罗米修斯:你是怎样把火盗到了人间。为什么要这样小心翼翼?把火盗到人间后,你还做了些什么? 读相关的段落 生述 普罗米修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发雷霆。 谈谈对该词的理解,你从哪里看出宙斯大

的人,历来有很多的诗人以诗歌咏他,画家以画来纪念他。 人类有了火种,文明进了一大步,可是有个神却不高兴了,从哪里看出来? 用心读第6小节,看看宙斯是怎样惩罚普罗米修斯的?读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激活迁移练习 发雷霆了。 每个学生读后师出示:就这样,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 比较读: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 普罗米修斯获得了自由。 31、普罗米修斯 普罗米修斯──英雄:正义、善良、勇敢、无畏 宙斯──霸道 火神──同情、佩服、懦弱 大力神──正直、勇敢 板书 设计 1、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学生感悟很深。 教学 2、个别同学不愿和大家交流。 反思 3、多给孩子些鼓励,给他们更多的交流机会锻炼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