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1嘉定(宝山)区物理二模(含答案)

2011嘉定(宝山)区物理二模(含答案)

来源:测品娱乐
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化学模拟测试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 下列星球中,属于行星的是 ( )

A 太阳。 B 地球。 C 冥王星。 D 月球。 2.民乐二胡是通过改变振动弦的长度来改变所发出声音的 (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3.四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冲程是 ( )

A 吸气冲程。 B 压缩冲程。 C 做功冲程。 D 排气冲程。 4.一个人从远处走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 ( )

A 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先变小后变大。 5.如图1所示,苹果从树上掉落后在空中竖直加速下落过程中,它的 ( )

A 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 B 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 C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 D 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A

图1 图2

6.如图2所示的等刻度轻质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物体A重为3牛,则竖直向上拉着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

A 0.5牛。 B 1牛。 C 2牛。 D 3牛。 7.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三个电表中只有一个电表的示数变大。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电阻R1或R2处,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1 页 共 9 页

A 若电压表V1示数变大,则电阻R1短路。 B 若电压表V1示数变大,则电阻R2短路。 C 若电压表V2示数变大,则电阻R1断路。 D 若电压表V2示数变大,则电阻R2断路。

V1 A R1 R2 V2 图3 S 8.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已知水的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在下列措施中(保证容器中有液体,且无液体溢出),一定能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酒精对容器底部压强的方法是 ( )

A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 B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

C 将体积相同的实心铜球、实心铝球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 D 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空心铜球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 家用电视机正常工作时的电压是 ⑴ 伏,它与家用电冰箱之间是 ⑵ 的(选填“串联”或“并联”),家用 ⑶ 表是用来测量家庭消耗电能的仪表。 10.立定跳远时的情景如图4所示, 运动员起跳后仍能继续向前飞行,这是因为他具有 ⑷ ;但他终将落到地面,是因为在飞行过程中受到 ⑸ 力作用的缘故,这个力使得他的 ⑹ 发生变化(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 s/米 1200 960

720

480 240 t/秒

0 2 4 6 8 10 图4 图5

11.驾驶员坐着驾驶京沪高铁列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此时若以驾驶员的座椅为参照物,驾驶员是 ⑺ 的。如图5所示的s-t图像反映了该列车在某段平直轨道上的运动情况,由该图像可知它行驶的速度为 ⑻ 米/秒,它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 ⑼ 米。 12.人的眼球和照相机的镜头都属于 ⑽ 透镜,使用普通照相机拍照时,调节照相机上的 ⑾ 和感光底片之间的距离,可以使一定距离处的物体在底片上清晰成像;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来改变它的 ⑿ ,使不同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13.体积为1×10米3的一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则它所受到的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⒀ ,方向是 ⒁ ,大小为 ⒂ 牛。

-3

14.某导体两端电压为2伏,通过它的电流为0.2安,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16) 库,电流做功为 (17) 焦。一盏10瓦的LED日光灯亮度比一盏40瓦的传统日光灯还要亮,若它们都耗电1千瓦时,LED日光灯与传统日光灯相比,可多正常发光 ⒅ 小时。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2 页 共 9 页

15.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合上电键S时,电表 (19) 的示数将不变(选填“V”、“A”或“A1”)。闭合电键S后,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示数跟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20)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P R2

ΔL1 ΔL2 ΔL3 V

A

R1 S A1 (a) (b) (c) (d)

图7 图6

16.某同学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等相关内容时,将三根外形完全相同、但材质不同的弹簧挂在天花板上,用三只相同的钩码分别挂在这三根弹簧的下端,且处于静止状态,观察到的现象如图7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弹簧的受力情况和对应的长度变化情况,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观察比较图7中[(a)与(b)]或[(a)与(c)]或[(a)与(d)]可得初步结论: (21) 。

②观察比较图7中(b)和(c)和(d)可得初步结论: (22) 。

三、作图题(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

17.重为6牛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力的图示法在图8中画出物体A所受的重力G。

18.根据图9中通电螺线管的N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图8

A N 电源 ( ) ( ) 图9

四、计算题(共24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质量为5千克的水,温度升高20℃。求水吸收的热量Q吸。[c水=4.2×10焦/(千克·℃)]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3 页 共 9 页

3

20.一物体在大小为20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在10秒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米,求:

⑴ 该物体所受的摩擦阻力有多大? ⑵ 推力的功率。

21.在如图10(a)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两个电压表规格相同,滑动变阻器R2标有“2A 20Ω”的字样。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时,闭合电键S,电压表V1和V2的示数分别为3伏和12伏。

⑴求:电源电压值; ⑵求:电阻R1的阻值;

⑶在电路安全工作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有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0(b)所示,求:此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电功率。

22.如图11所示,边长分别为0.2米和0.3米的实心正方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物体B的质量为13.5千克。求:

B ⑴ 物体A的质量。

A ⑵ 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⑶ 在保持物体A、B原有放置方式的情况下,并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下表中有两种方案,请判断这两种方案是否可行,若认为不行,请说明理由;若认为行,计算所截

图11 取的质量Δm。

方案一 内 容 选择B物体从其右侧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Δm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A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选择A物体从其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Δm方案二 的部分,然后将切去部分叠放在B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② ① 判断(选填“行”或“不行”) S R1 5 P R2 0 0 1 10 2 3 15 V1 V2 V - 3 15 (a) (b)

图10

③ 计算所截取的质量Δm。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4 页 共 9 页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要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实验时,应保持 ⑴ 和 ⑵ 的位置不变,再移动光屏找像。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使用 ⑶ 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前,要对它进行 ⑷ ;

24.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 ⑸ 、 ⑹ 、水、铁钉和玻璃弹子。 实验步骤: 1.设计记录表格(请在空格处填上栏目) 物质: 实验序号 1 2 3 4 4组对应的数据,填入上表。 3.对测得的数据各自进行处理。 4.合作交流。(„„)

25.小华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电源电压为6伏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标有“2A 10Ω”的字样,所用小灯泡是额定电压为“2.2V”和“2.5V”中的一个。 ①小华连接的电路如图12(a)所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正确连接, (9) (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连线)

②闭合电键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滑片在中点附近某位置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2(b)所示,则该实验中所用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10) 瓦。

1 V + 3 1– 03 ⑺ (单位:厘米3) ⑻ (单位:克) / / / / / / / / 2.每组同学只选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铁钉(或玻璃弹子等),利用提供的器材测出 PA 2 0.4 3 0.6 R2

0 0 0.2 A L · R1 · B S A A (b )

V (a)

图12

图13

接着,小华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发出耀眼的亮光,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 (11) 额定功率(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可判断他是将滑片向变阻器的(12) 端移动(选填“左”或“右”)。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5 页 共 9 页

26.某小组四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阻特性,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⑴ 猜想和问题:他们在完成“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后,接着又将另一电阻R2并接在电阻R1两端,如图13所示,再次闭合电键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几乎不变,电流表示数增大一点。据此现象,他们提出:

(i)猜想:R1 R2两个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一定比R1 ⒀ (选填“大”或“小”)。

(ii)问题:两个电阻R1 R2并联在一起后,这段电路的等效电阻与每个导体的电阻之间会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2)探究:他们利用图13所示的电路继续实验,先后将两个电阻并接在电路AB两点上,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相应的电流和电压,并计算出对应的电阻。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表一 同学 小王 小李 小张 小徐 R1 (欧) 30 15 60 30 R2 (欧) 30 10 30 15 R (欧) 15 6 20 10 ①通过交流各自的实验数据,大家初步分析比较表一中的数据后得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总比电路中的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阻要 ⒁ 。由此他们验证了猜想是 ⒂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②四位同学对表一中数据进行进一步计算处理得到表一中的每个电阻的倒数值(如表二所示)。

表二 同学 R1 (欧) R2 (欧) R (欧) 1-1(欧) R11 301 151 601 301-1(欧) R21 301 101 301 151-1(欧) R小华 30 30 15 1 151 61 201 10小红 15 10 6 小蒋 60 30 20 小葛 30 15 10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二中每位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各电阻倒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得到它们间的定量关系是: ⒃ 。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6 页 共 9 页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物理化学模拟测试

物 理 部 分

参与评分标准 题 号 一、选择题 5.D。 6.C。 7.D。 8.C。 (共16分) (说明:每题2分。) 9.220; 并联; 电能。 10.惯性; 重; 运动状态。 11.静止; 120; 2400。 12.凸; 镜头; 焦距。 13.水; 竖直向上;9.8。 14.2; 4;75。 二、填空题 (共26分) 15.V; 变大。 16.(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不同物体受到相同外力的作用,其形变效果是不同的。 (注:其它答案合理就行。) (说明:第9小题~第14小题中每空1分,第15、16小题每空2分。) 三、作图题 17.重力的大小 1 分;方向 1 分;作用点 1 分。 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2.B。 3.C。 4.A。 (每题3分,) 18.磁感线方向 1 分 ;小磁针N极 1 分 ;电源正、负极 1 分。 Q=cm△t 19. =4.2×10焦/(千克·℃)×5千克×20℃ 53 =4.2×10焦 四、 (4分)计 算 题 20. 24分 (4分) (公式2分;过程1分;结果1分。) ⑴因为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所以水平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因此f=F=20牛。 (1分) ⑵W = FS = 20牛×5米 = 100焦, (1分) P = Wt =100焦 = 10瓦。 (2分) 10秒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7 页 共 9 页

⑴∵ R1R2串联,电压表V1V2分别测R1R2两端的电压, ∴ 电源电压U = U1+U2 = 3伏+12伏 = 15伏。 (1分) ⑵ ∵ 此时滑片P在最右端,∴ R2=20欧 ∴I1= I2=12伏3伏U2U==0.6安。 ∴R1=1==5欧。 (2分) 20欧0.6安R2I1⑶ 观察电压表,可得它的示数可能为1.5伏,也可能是7.5伏。 21. (7分) 若U´1为1.5伏,则U´2为13.5伏,它要大于12伏,与题意不符,舍去。 若U´2为1.5伏,则U´1为13.5伏,I´2=I´1=13.5伏U1==2.7安, 5欧R1大于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安),舍去。 所以,U´1等于7.5伏, U´2也等于7.5伏。 (1分) I´2=I´1=7.5伏U1==1.5安 5欧R1P´2=U´2·I´2=7.5伏×1.5安=11.25瓦。 (3分) (公式1分;过程1分、结果1分。) ⑴ mA=ρA·VA=2×10千克/米×(0.2米)=16千克。 (公式1分;过程1分;结果1分。) ⑵ FB=GB=mBg=13.5千克×9.8牛/千克=132.3牛 (1分) pB=FB=GB=mBg= SB333SBSB132.3牛=1470帕。 2(0.3米) (公式1分;过程、结果1分。) ⑶∵ pA=FA=GA=SASAmAg16千克9.8牛/千克==3920帕。 2(0.2米)SA22. (9分) ∴若将B物体从其右侧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为Δm的部分,且将切去部分叠放在A物体上,则B物体仍为柱体且高度和密度都不变,因此B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不变仍为1470帕;而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将增大且地面的受力面积不变,因此A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将要增大,即大于3920帕。所以A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大于B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故方案一“不行”。 (1分) 若将A物体从其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为Δm的部分,且将切去部分叠放在B物体上,使二者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则: pA´=pB´ (mAm)g(mBm)g=SASB; 即:16千克m2(0.2米)=13.5千克m2(0.3米) 因此:Δm=6.923千克。 (1分) 故方案二“行”。 (1分) 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1分。 五、 23. (4分) ⑴ 蜡烛; ⑵ 凸透镜; ⑶ 弹簧测力计; ⑷ 调零。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8 页 共 9 页

实 验 题 (18分) 24. (4分) ⑸ 托盘天平; ⑹ 量筒; ⑺ 体积; ⑻ 质量。 ①. ⑼ (连线正确得1分。) ②. ⑽ 1.75 ; ⑾大于 ; ⑿ 右(图中连着线圈的右端)[或左(图中连着线圈的左端)]。 (注:每空1分) ⒀ 小; (1分) (a) 图12 PA + 3 15 – 0.6 3 V L 25. (4分) 26. (6分) ⒁ 小 (1分) ⒂ 正确 (2分) ⒃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电阻的倒数之和。 (2分)

2010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模拟考试物理试题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