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化学《必修1》课时提升卷(五) 第一章 第二节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化学《必修1》课时提升卷(五) 第一章 第二节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来源:测品娱乐
课时提升卷(五)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2013·南宁高一检测)下列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1 mL 0.5 mol·L-1的NaNO3溶液 B.100 mL 0.01 mol·L-1的NaCl溶液 C.10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 D.10 mL 0.1 mol·L-1的Na2SO4溶液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关于0.2 mol·L-1K2SO4溶液的正确说法是

( )

A.1 L溶液中K+浓度是0.4 mol·L-1 B.溶液中含有0.4NA个K+ C.1 L溶液中所含K+、SD.2 L溶液中S

总数为0.3NA

浓度是0.4 mol·L-1

3.(2013·景德镇高一检测)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溶液时,下列错误操作可能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未将烧杯和玻璃棒的洗涤液移入容量瓶 B.溶解搅拌时液体飞溅

C.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 D.定容时水加多了,用滴管吸出

4.将5 mol·L-1的Mg(NO3)2溶液amL稀释至bmL,稀释后溶液中N浓度为( )

A.5a/bmol·L-1 B.10a/bmol·L-1

的物质的量

C.b/5amol·L-1 D.a/bmol·L-1

5.从2 mol·L-1的氯化铜溶液中取出含Cl-为3.55 g的溶液,所取溶液的体积是

( )

A.25 mL B.50 mL C.12.5 mL D.0.025 mL

6.(双选)常温,将1 mol HCl气体溶于水配为500 mL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5 g

B.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 C.溶液中H+和Cl-总数约为6.02×1023 D.该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7.(10分)(2013·温州高一检测)实验室欲配制250 mL 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需要NaOH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称量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要装在烧杯里称,二要迅速。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蒸馏水注入烧杯里,搅拌。 ④冷却:将溶液冷却至室温。

⑤移液:将冷却溶液用__________引流到容量瓶中。

⑥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______,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里。

⑦振荡:手持容量瓶轻轻振荡,使溶液充分混合均匀。

⑧定容:继续加蒸馏水至距刻度线__________处,然后改用__________滴加蒸馏

水正好至刻度线。

⑨摇匀:盖好玻璃塞,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均匀。

(2)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横线上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①定容时俯视______________。

②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_________。 8.(10分)(2013·厦门高一检测)(1)0.5 mol CH4的质量是________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含________个氢原子。

(2)将标准状况下22.4 L的HCl溶于水配成200 mL的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配制300 mL 0.5 mol·L-1氯化钠溶液,需要1.5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A、B、C、D四项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5 mol·L-1、0.01 mol·L-1、0.1 mol·L-1、0.2 mol·L-1。

2.【解析】选A。1 L溶液中K+浓度是0.2 mol·L-1×2=0.4 mol·L-1,A正确;因为溶液的体积不确定,故溶液中粒子数不确定,B错误;1 L溶液中所含K+、S物质的量是0.2 mol·L-1×1 L×3=0.6 mol,即0.6NA,C错误;2 L溶液中S度是0.2 mol·L-1,D错误。

【易错提醒】(1)易错选B项,原因是没有仔细审题,把溶液的体积默认为1 L,忙于进行有关计算导致判断错误;

(2)部分同学该题的C项不会分析,即不会推算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因为 1 mol K2SO4能电离出2 mol K+和1 mol S则数目便确定。

3.【解析】选C。A、B项,溶质损失,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项,仰视时,凹液面的最低点上移,使溶质增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项,定容时当水加多,应重新配制,若用滴管吸出,会使溶质损失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4.【解析】选B。据稀释规律知:5 mol·L-1×amL×2=bmL·c,解得c=10a/bmol·L-1。 5.【解析】选A。2n(CuCl2)=n(Cl-),n(Cl-)=0.05 mol,所以溶液的体积V=

=0.1 mol,则n(CuCl2)=

,故K+和S

的总物质的量是3 mol,

总浓

=0.025 L=25 mL。

6.【解析】选B、C。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1 mol×36.5 g·mol-1=36.5 g,A正确;溶液中溶质H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2 mol·L-1,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L-1,B错误;溶液中H+和Cl-总物质的量为2 mol,故总数约为2×6.02×1023,C错误;1 mol HC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 L,D正确。 7.【解析】所需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是0.25 L×1 mol·L-1×40 g·mol-1=10.0 g;

转移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烧杯和玻璃棒要用蒸馏水洗涤2次~3次且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里。定容时,继续加蒸馏水至距刻度线1 cm~2 cm处,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正好至刻度线。根据公式c=进行误差分析,如俯视读数,则凹液面的最低点下移,即所加的水偏少,故浓度偏大;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属于正常现象,如若再加水,则浓度偏低。 答案:(1)10.0 玻璃棒 2次~3次 1 cm~2 cm 胶头滴管 (2)偏大 偏小

【技法小结】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图解

(1)仰视刻度线(图1)。

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水,仰视时,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凹液面的实际读数,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 (2)俯视刻度线(图2)。

与(1)恰好相反,刻度线高于凹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少,结果偏高。 8.【解析】(1)0.5 mol CH4的质量是0.5 mol×16 g·mol-1=8 g,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5 mol×22.4 L·mol-1=11.2 L,氢原子数是0.5 mol×4×6.02×1023=1.204×1024。

(2)标准状况下22.4 L的HCl是

=1 mol,物质的量浓度为

=5 mol·L-1;

由稀释规律知,所需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100 mL。

答案:(1)8 11.2 1.204×1024

(2)5 mol·L-1 100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