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来源:测品娱乐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 9 课 对外开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 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 WTO勺基本情况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说明经济特区、 沿海对外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 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 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教学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一)、导入新课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 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言歌反映了哪位伟人的丰功伟绩? 是指什么?

“画了一个圈”

为什么要面这个“圈”?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下 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讲授新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展示材料,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材料一: 20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有将近 100 万名内地居民冒着生命危险,由深圳 逃往,史称“大逃港”。当时广东宝安贫穷落后,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是

0.7 到

1.2 元,而对岸一河之属的农民劳动一天的收入却是 60-70 港币, 两者差距非常 明显: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内地居民会从深圳逃往? 学生讨论得出:深圳贫困落后,农民一天的收人与相比太远,缺乏生产积极性。

听了“逃港”报告后,出奇地沉默了好久,才说道:“我们的有问题,生 产生活搞好了,才能解决'逃港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国家调整了对外,实行 改革开放, 1980 年设

2

立了经济特区。

2、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展示材料,小组讨论,学生回答) 村料一:陈安先生在《大逃港》

一书中这样写道: 1980年 8月 26日、在速港最严重的 深圳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条例

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成千 上万的躲在大山后和树林中准备逃港的人群突然都

不见了。不仅如此,许多已经到香 港的当地居民,在听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放宽后,又回

来了。深圳经济特区的 建立彻底解决了逃港问题,并使深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边小镇变成

了現代化的 大城市。

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时间是何时?使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得出:建立时间: 1980 年。变化:使深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一 个边睡小镇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城市。

材料二:深圳的发晨是国家给子优患的经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果, 是对外开放的一个成功尝试, 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结合材料二分析,深圳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得出:是国家给于优惠 的经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果,确师指出经 济特区的含义是在设立经济特区的地方实行,的经济和经济管理,允许外国

企业或个人以及华游桥、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 惠条件。

3、深圳的地位:

3

材料一:深圳在各方面改革中,走在前面,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 借鉴,在改革中发挥了试验国的田的作用。

材料二:深圳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晨加工贸易 和中外合资合作及外商独资企业,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材料三:深圳坚持服务全国的大局,发挥各方面优势,开展与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 合作,辐射和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区作用。

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分析,深圳在对外开放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学生阅读分析得出: 深圳是改革的试验田,是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示范区 除此之外,还设立了珠海、油头、厦门为经济特区。为什么会选择这几个城市作为经 济特区?请结合地理知识,分析讨论。

学生讨论得出:毗邻港澳、重要侨乡;便于吸收侨资、外资以及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 管理经验。

4.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材料一:“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

是不是收,而 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

的 窗口。”

------ 邓小 平

材料二:深圳在 25 年的历史中作出了其应有的贡献:一是杀出了一条血路,积累了创 新发展的经验;二是探索了改革开放的路子,创了比钠他金的市场机刺;三是创立了 “深圳速度”

4

经济发展模式;四是以铁的事实证明创建经济特区的正确性。

----- 深圳在庆祝深圳特区成立 25 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

结合材料分析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 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材料一: 1980年,决定在深判、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88 年,

材料二: 1984 年,经批准, 14 座城市被定位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分别 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 州、湛江、北海。国家对沿海省份可谓不偏不倚,每个省份都有

1-2 座城市被列入大

名单内。这些对外开放城市,享受着一系列优患,开放这些沿海城市是我国改革 开放的里程碑之一。

材料三: 1985年 1月,、在北京召开长江珠江三角洲和南厦漳泉三角

5

地区座该会,提出把上述三个“三角”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议。同年 2 月决 定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间南厦门、 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3月,进一步扩大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闵南三角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 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等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 年,上 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材料四: 1992 年,、又决定对五个长江沿岸城市,东北、西南和西北 地区十三个边境市、 县,十一个内陆地区省会 (首府) 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的。 十四大指出, 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 形成多层次、 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 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归纳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

(1)1980 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2)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 14 个沿海城 市 (3)1985 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和闻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 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98 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4)1992 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 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 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2、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及特点。

6

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及特点。

学生总结后得出:

格局: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对外开放 格局。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对外开放的意义。

材料: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作为经济发展最 迅猛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荣损与共。作为世界民族之林 中的平等一

员,作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是国际事务积极而重要的参与者。正如所 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总结中国对外开放的意义。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 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成为国际事务 积极而重要

的参与者。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 国加入这个组织的决定,标志着经过长达 15 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终于成为这个世界上 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

7

组织的成员。 2001年 12 月,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 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及意义。

学生讨论得出:中国加入 WTO以后,为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有助于 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三)、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对外开放,聆听了“春天的故事”,我想大家收获的不只是 简单的知识,还有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的巨大变化 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 坚持改革开放这条强国之路。让我们沐浴春风,在春天的故事里歌唱,继往开来,开 拓进取,建设一个永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

(四) 、课堂练习:

1、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 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 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 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

8

A、开放港口城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 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C )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内地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 3、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D )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个体经济 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 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

⑤⑥

(五)、板书设计:

第 9 课 对外开放

一、 建立经济特区

9

1、 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二、 对外开放格局: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发区 --- 内地

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12月

七、教学反思

对外开放是历来考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 内容呢?在本课的教学中,突出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新的教学 理念。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 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 值得嘉奖

但要深入地理解改革与开放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加入 WTO寸我国经济的深刻影响 方面还存在简单的记忆背诵问题,需要在深入浅出地讲解这部分内容上下一番功夫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