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体育总结 1.前言
不知不觉,大一过去了,一年的体育课程也随之结束。经历了这一年来的一节节体育课,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这些收获有理论知识方面的(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点是“心率的自我应用原则”和“改善体成分的意义与原则”),有身体素质方面的,也有体育精神方面的。在期末来临之际,就借此机会把这些收获回顾总结一下,也算是给大一的体育课画上一个的句号吧。
2.理论知识收获
2.1心率的自我应用原则
心率即“心脏跳动的频率”,指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它是用来描述心脏运动周期的专业术语,也是人体最容易观测到的心脏指数。心率的快慢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情绪等,但影响最为明显的是运动状况。由于心率的快慢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心率自我应用的一些原则。
晨脉:晨脉是指早晨醒来后没做任何活动时的脉搏频率,是一天中最低的脉搏。晨脉的应用(即早晨醒后起床之前测脉搏)主要看其稳定性。通常,晨脉基本上比较稳定,但也随运动水平的提高呈减少趋势。如果晨脉突增,达到10秒增加2次(1分钟12次)应警惕,而到了10秒增加3次(1分钟18次)应去医院。如果平时经常发现有脉搏节律不齐的现象,且次数超过6次/分,也应去医院。所以,利用晨脉,我们早晨起来的时候就能很方便地给自己做一个“体检”。
最佳运动心率:最高心率是指一分钟内心率的最高值,在确定训练强度时,最高心率为一衡量标准。运动的时候,人的心率会明显上升,但是也得有一个,因为心脏不能长时间处于很高心率的状态,否则对健康不利。所以我们在运动的时候应该注意控制一下运动强度,以使自己的心率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关于最高运动心率控制区的算法,有以下几个公式: 对于一般人,最大运动心率=(220─年龄)×0.8,最小运动心率=(220─年龄)×0.6;对于心脏有问题的人,心率控制上限=晨脉×1.8,心率控制下限=晨脉×1.4。所以,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大学生来说,在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把自己的控制在最大心率的7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既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又可以保护和增强自己的心脏功能,还能最大限度地燃烧脂肪。
心肺功能实验:心肺功能可反映人的身体发育水平、体质的强弱和运动训练水平的高低,但是单纯测量安静时的心肺功能不足以说明心肺功能的潜力,因此
评定人体心肺功能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定量负荷实验。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30秒20次蹲起和30秒30次蹲起。
30秒20次蹲起实验负荷量较小,适用于初参加体育锻炼者及少年儿童。其实验方法是:让受试者静坐10分钟,测量安静时的心率和血压,然后30秒匀速蹲起20次;下蹲时足跟不离地,两膝深屈,两上肢前平举,起立时恢复站立时姿势。测量运动后3分钟的脉搏和血压,如果脉搏上升不多,血压中等升高,3分钟基本恢复即正常,则说明心肺功能良好。
30秒30次蹲起实验负荷量中等,适合机能优良者。实验方法是让受试者静坐10分钟,测量安静时的心率(P1),然后30秒匀速蹲起30次之后测即刻的心率(P2) ,休息一分钟后,再测心率(P3),然后计算心功指数。心功指数= (P1 +P2+P3-200)/10。评定时,心功指数小于或等于0为最好,0—5为很好,6—10为一般,11—15为较差,大于16为很差。
以上这两种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可以供大家选择性的选用。
2.2改善体成分的意义与原则
体成分指的是身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的含量在体重中所占的百分比。通常状况下,人的身体主要是由水、蛋白质、脂肪、无机物四种成分构成。普通成年男性体内水占60%,体脂肪占10-15%,而女性体内水占50%,体脂肪占20%。可以说,维持体成分均衡是保障身体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所以,我们也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自己的体成分。这些措施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是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
控制饮食:显然,减少能量的摄入可达到减肥目的,但控制饮食要从合理角度出发,减肥食品应为高蛋白、低糖、低脂肪的膳食,同时要保证各种营养元素齐全,一日三餐应合理的安排。切不能盲目节食,也不应控制饮水量。否则,因错误的减肥而失去了健康,这种“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做法是很不值的。
运动锻炼:通过增加体内能量消耗,也能达到减肥的目的。但同样也应根据减肥程度和个体性质,选择较适宜的运动项目、强度、密度等。如上面所说,一般运动后,瞬时心率达到自身最高心率的70%为宜,运动时间20分钟或稍长,每周3~4次,同时结合控制饮食减肥效果更好。而且运动还能增强肌肉代谢功能,对保持瘦体重(去脂体重)非常有利。
当然,改善体成分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诸如药物减肥、中药传统,等等。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科学、健康和易行。
3.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收获
说完了理论方面的收获,再来谈谈这一年来,体育带给我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方面的收获吧。这些收获主要来自于3000米长跑和引体向上的考验。
3000米:其实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对大学的3000米长跑就有所了解了。记得那时是在杂志上看到一位大学同学写的关于他所在的大学的3000米长跑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作者回忆到不善长跑的自己刚上大学的首次3000米用了16分多钟,离及格还差得远。但他坚持每天晚上独自一人在操场上练习跑步,日复一日,不断进步,最终以12分多钟的时间成功地通过了3000米考试。当时看了这篇文章,我不禁为那位同学的默默坚持的精神而佩服感叹。当我自己也幸运地进入这所大学以后,在面临3000米的考验的时候,那位同学的精神激励了我,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于是我充分利用阳光长跑的机会,每次都坚持在跑7圈。一开始很困难,但我宁愿降低速度,跑得比别人慢,也要比别人跑得多,坚持跑完。虽然每次跑完后都累得喘不过气来,但却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也许然别人很快跑几圈之后就离开了,但我一直坚持自己的跑法。时间一久,我的长跑速度不知不觉中变快了,而且跑完3000米后也不再感觉那么累了。这更加提高了我的积极性,我再接再厉,继续坚持。最终,在3000米长跑期末考试中,以前跑1000米都要用4分多钟的我,却只用了12分钟。这个成绩对那些善于长跑的同学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我来说,却简直是受宠若惊。我为此高兴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这个成绩是我用自己的坚持换来的,那种感觉妙不可言。
我也由此明白了,以往所有的汗水都是值得的,要想自我突破,没什么巧的,归根到底四个字,“坚持到底”。
引体向上:这是下学期体育课里普遍认为最困难的一个项目了。虽说我的体型不算胖,但是对于引体向上,让我马马虎虎地做七八个还行,要做正规的十一个才及格、二十一个才满分,简直是不可能的。但回想起上学期的3000米,我又想到了那四个字,“坚持到底”。于是我给自己定的最初目标是,坚持练下去,考试的时候能做多少个就做多少个。由于一开始还是有所顾虑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我只是在阳光长跑之后再和同学们一起去篮球场外面的健身器材那儿练习。一周也有两三次,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期中过后还只是停留在不标准的10个左右的水平。时间不多了,我想有点突破,于是有时晚上自习回来的途中顺路的话,也在那儿练一会儿。练习的量加大了,成绩又有所提高,达到了12个左右的水平。但还不是我想要的结果。14周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上杠试一试,模拟一下。好几个同学都轻松的拉了满分,而我只能到14个左右。原本有些失落,但没想到老师却特意跟我聊了几句,说我的手臂力量足,但是方法不对,叫我再练一练。有了老师的鼓励,我信心大增,也当场暗下决心,一定要抓紧时间更加努力的练,也争取拿满分。剩下的一周里,我每天晚上都到篮球场外的器材那儿练,一连7天不间断。由于每天都去了,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每晚都有好多人都
到那儿去练引体。一周以后的考试中,我坚持到了20个。本来在做完20个的时候,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至少做到21个。只可惜在拼最后一个的时候用力太急,手没抓紧而脱杠了。当时很懊恼,但后来想想也算了,尽力了就行,毕竟最后一个脱杠也是在努力上升过程中的。就把这小小的遗憾留到以后去弥补吧,以后还有机会。
这学期的练习带给了我突破性的20个的引体成绩,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要突破自己,四个字,“坚持到底”。而引体带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关于清华体育精神方面的。看一位位在月光下练引体的同学,虽然大家水平不一—有的人轻松拉二十多个,有的人拉一个也困难——但都在努力练。我们不光爱学习,也爱体育;体育不好不用怕,我们愿意练;练的效果不明显没关系,我们可以坚持。
当然,这学期的体育考试的几个项目并不都有如引体这般的突破,也有考的很不好的,比如篮球。不过我觉得这倒也想得通,自己投入了多少精力到陌生的篮球上自己最清楚。练得不够,就算是补考一次也出不了成绩。
4.结束语
一年的体育课程匆匆结束,一年的体会收获永远珍藏。大二以后就进入主观选课的体育学习了,那将是更大的挑战。但有了这学期的体育教给我的东西,我愿意迎接挑战,坚持到底。
最后,感谢一年来陪伴我们走过一节节充实的体育课的老师。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