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测品娱乐。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测品娱乐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发展观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康福荣张晓霞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摘130022) 要】本文从基础入手,介绍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由来、内涵,列举了生态马克恩主义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提出了推动中国生 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关键词】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现实意义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由来及内涵 不平衡。 l、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由来 3、克沃尔的生态社会主义和建设理论 “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词语最早是由于本・阿格尔提出的。 克沃尔提出了对生态社会主义进行和建设的设想。首先 1979年,时任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的本・阿格尔在他的《西 要实现使用价值代替交换价值。克沃尔论述了型生态社会主 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中,第一次运用了“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个概 义的主要特征和原则,这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异化理论为理论 念。生态马克思主义被中国学术界接受并认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 基础,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去探讨的。生态社会主义强调使用价值, 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不断涌现,还有中 而不是资本主义的交换价值。其次是设想生态社会主义的和 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重视,到了 建设,克沃尔初步构建了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发 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学术界才接受和认可生态马克思主义。 展和挖掘打破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各种形式,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的 200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第五期中,段中桥阐述了生态马克思主 切生存条件和生活方式。最后,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在生态系 义,并把其作为西方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加以介绍,该文在2006年 统没有崩溃之前采取行动。 被《新华文摘》第五期转载,中国学者才逐渐采纳生态马克思主义 4、福斯特关于马克思的生态理论学 这一译法。 福斯特仔细研究马克思的“新陈代谢”观念,并在此观念中发 2、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内涵 现了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现代生态学的重点是如何解决自然与 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涵义,在本・阿格尔本人的著作《西方 社会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福斯特指出,马克思考察了自由竞争资 马克思主义概论》中有所提及。他认为:在生态马克思主义和生态 本主义社会中的人口、土地、工业三者,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 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上,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生态社 究,这无疑就是现代生态学的系统观点。他主要考察了马克思应用 会主义。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思、弗洛姆、歌德曼和马尔库塞等。 新陈代谢的四个环节:首先,人需要和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互换, 本文将生态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 而且自然是人体的器官的延伸,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产物;其次, 机的联系的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地批判,并对自然的观念进行 人类与自然新陈代谢的桥梁是劳动;再次,社会性的劳动联系着新 重新解读,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 陈代谢和整个人类社会;最后,马克思提出了要控制整个新陈代谢 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劳动之间的关系,重构历 的观点。福斯特认为马克思在分析自然与社会的代谢过程中已经 史唯物主义。还提出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 提出了现代生态学概念——可持续性发展。 主义。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批判功能与人类 三、借鉴生态马克思主义建设生态中国 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 生态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受到众多中国学者的青睐,是因为其具 题和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 有的研究价值和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启发。要营造和谐的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 生态环境,弘扬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 1、莱易斯和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 的经济环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要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 莱易斯和阿格尔以生态危机将经济危机学说推翻。他们认为, 1、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叙述,不能够诠释资本主义的 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在追 继续生存和进化,难以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化提供 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的维持,生态环境也应该为经济 理论上的向导,当代出现的新危机就是生态危机。因此,要以资本 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主导经济发展全局, 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危机作为切入点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除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方位的认识现代化的新 此外,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的过度生产和消费会引起的生态危机, 趋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二,要加 虽然根本原因即资本积累,但是无产阶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 大力度发展循环式的经济,努力建设节约型的社会,以此促成低耗 具有其固有的责任。消费异化是无产阶级消费的一种特点,正是这 能、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形成。第三,实施清 种异化消费支撑了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从而使生态危机替代了资本 洁生产,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第四是要尽快建立环保 主义的经济危机。因此,B5o格尔期望通过消费期望的破碎和稳固经 资金投入的机制,把社会和民间的资本引进,推动生态环保项目的 济理论消灭生态危机。 产业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 一2、詹姆斯・奥康纳的双重危机理论 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同时存在。他概括了两类 的优势。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制度,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 矛盾,矛盾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矛盾之二 一定要尽快制定并实施,要尽早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双重危机理论是由詹姆斯・奥康纳提出的,所谓的双重危机即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性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 盾。通过资本积累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奥康纳说明了在二元 对立结构中(当然是一种全球性不平衡发展的二元对立结构),发 达国家和地区不断剥削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能源,揭破了全 球性生态危机的内在原因,即资本积累以及由此而酿成的全球发展 机制。通过财税、价格等各种经济杠杆,推进能源节约和 “三废”减排工作,形成激励和约束结合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并 且形成在生态化发展中对不同产业和行为的鼓励和惩戒机制,对符 合生态化要求的产业给予支持和鼓励,逐步淘汰对破坏生态、浪费 资源、污染环境的产业。 (下转第12页) 《新西部》2015.02期 一3一 完善退耕还林补偿机制的路径探讨 还林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责任,对补偿内容、方式和标准等 态修复与经济发展。 加以调整,严格执法,使新时期退耕还林工作依法规范地开展。 2、拓展补偿资金来源渠道 4、建立引导下的退耕区农村发展基金 西告 经;齐 后续产业的培育是确保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多数退耕县区 生态公品具有很强的外部性,补偿主体应是该产品的相关 地方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有限,经济落后,建设资金不足是 受益方。依据“得失对称”和“谁受益,谁付费”的生态补偿原则, 退耕区后续产业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这需要和省区政 结合退耕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必须突出和受益地区 府从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退耕区农村产业发 的补偿主体地位。树立生态资源有偿使用的社会观念,引导地方政 展和社会进步。针对退耕区在产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 府、社会资本对生态修复加以支持与关注,形成财政纵向转移 体系等方面发展的需求,发挥市场筹集要素的功能,建立以财 支付与东西部地区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社会团体之间的横向转 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引入(包括盈利性资本、公益性资本)相结 移支付相结合的补偿体系,拓展补偿资金融资渠道,维护生态建设 合的退耕区农村发展基金,在此基础上,创建退耕区农村产业发展 成果,形成多层面参与生态治理,补充退耕补助资金,为退耕区创造 风险投资基金,提高资本运行效率,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所需资本。 更多的发展机会。 3、建立基于碳汇交易的生态建设补偿机制 【参考文献】 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是重要碳库和二氧化碳吸收器,具有开 [1] 李爱年,刘旭芳.对我国生态补偿的立法构想[J].生态  展碳汇交易的巨大潜力。在退耕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定中,可以利 环境,2006.15(1)194—197.用《京都议定书》所制定的碳交易规则,制定退耕区林草生态系统 的碳汇评价指标体系,合理评价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下单位面积退 【作者简介】 姚蓉(1968一)女,四川成都人,陕西党校陕西经 耕还林的碳排放减少量和所形成碳汇,建立指导下的退耕 区碳汇交易平台,由退耕工程受益区地方、高排放区等向退耕 济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区购买碳排放指标,交易所得注入退耕补偿资金,用于退耕区的生 (上接第3页) 3、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研究[M].唐正东、臧佩洪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M].耿 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首先要了解什么样的生态价值观才是 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从个人层面上说,具体就是要树立正确的需要 建新、宋兴无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观、消费观、劳动观、树立正确生活方式,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 意识。从集体层面来讲,环保要树立生态职业责任意识,为改善生 态环境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新・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恩主义 (上接第9页)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康福荣(1991一)女,内蒙古翁牛特旗人,长春理工大学马克 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张晓霞(1972~)女,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3]杨嘉慧,王琦.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社区2型糖尿  [1] 邓莉.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展研究[J].北方药学,2014(1 1)77—78. 病患者自我照顾行为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2(13)412. [4]柯淋丹.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的影响因素分析与 思考——基于武汉市社区医疗现状及居民需求调查[J].现代商贸 工业,2010(09)83-84. [2] 李晓慧.自我效能理论在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成效 [J].护理研究,2叭4(34)4285—4286. (上接第14页) [3] 林永健.关于福建跨越发展丰富内涵的几点认识[J].发 展研究,2叭2(02)20. [6] 王华、孙明明.我国新型工业化路径探索[J].北方经贸, 2Ol3(07)l5. [4] 张金生.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兰州转型跨越发 展[N].兰州日报,2O14.09.24. [7] 寇小妮.创新驱动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一以 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为例[J].河南科技,20l4(09)29. [8] 黄润斌.创新驱动与中国国家高新区战略转型探索[J]. 改革与战略,2013(12)44. [5] 杨承训.建设创新型河南的经济学分析[J].河南社会科 学,2006(03)20. (上接第29页) 文、作者及引文的统计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ll(6)125一l28 析.[J]编辑学报,2006(2)78—80 【作者简介】 [3] 仲圆.地方高校学术期刊稿流控制及传播策略研究—— 以《唐都学刊》为例[J].唐都学刊,2012(5)105一lO8. 仲 圆(1982一)女,陕西西安人,工学硕士,西安文理学院学 [4] 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4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 报编辑部编辑. 一l2一 《新西部》2015.0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cepb.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7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