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2019年1月
科教论坛
D01:10.19392/j. cnki. 1671-7341.201902031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龙佳佳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东南556000
摘要:高中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工学交替”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高职院校的认可与推广。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是校内理论
与实践结合的经典,但是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将从高职院校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概 念及价值出发,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一、 高职院校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价值
(一)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 教学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主要培养学生在相关职业方面的全 面素质、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充分利用企 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及资源,通过高职院校和企业之 间的双向沟通与介人,将学生在校内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职 业技能可以有效的应用于企业当中。这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 内是以理论知识文化学习为主,在企业内则是以实际操作与工 作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获得相应高职学历,又能够 经历体验职业培训。这种模式对于学校和企业而言是共赢的 局面,能够达到互惠互利和优势互补的。企业最终对于学生的 录用是具有双向选择的,学生在企业中所学习的过程,企业都 会以正式员工的要求来进行的,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极大的 促进作用。
(二)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快速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在 社会发展过程中,具备高技能的人才在社会人力资源体系中占 有者重要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 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进而可以更快的去适应岗位,提高职业技 能,最终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其次,这种模式对于企业 而言也是培养自己所需人才的一种途径,可以让自己的新员工 更快的使用岗位。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始终贯穿着职业 精神与素养,同时也会更加的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 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 学理念。
二、 高职院校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重 视的几个问题(一) 谨慎选择合作企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就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的有 效合作,因此当进行合作时必须找准双方共同的利益点,实现 互惠互利的形式。同时校方在选择企业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声
誉好、生产技术先进以及管理运用规范的企业。
(二) 做好合作基础工作
企业与学校之间一定要建立起规范的制度与相应的措施 来保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效果,应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 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与培训的一种形式。这些合作基础工作 主要有:成立实习基地管理委员会、明确双方责任、企业负责对 学生进行技术支持与指导、管理规范等;学校应当负责教育教 学工作、实习计划工作以及培养目标的制定工作等。同时,要 具有一只良好的教学队伍,共同在合作过程中去承担教学实习 工作。
(三) 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中应用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考虑到学 校本质的教育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应当
注重企业方面的生产计划的落实工作。因此,企业与学校之间 必须要有良的管理模式。校方与企业应当密切联系,积极去处 理好学生实习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必须要注重学生在实习 期间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学生的在校内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才可以有效的与岗位实习进行结合,同时要积极安排学生在实 习期间的理论知识学习工作。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实 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管理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有时 间、有师傅和有目标。在学生实习结束之后,应当进行相应的 考核工作,进而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高职院校中工学交替人才模式的实施策略(一) 教学主体多元化首先,学校与企业要密切结合,形成双元驱动的形式。让 理论知识能够有效的与实践相结合,要调动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的欲望与动机,促进企业利用校内人力资源的积极性,进而实 现双方共赢。
(二)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与理论实践体系
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是按照层次来划分的,这种 以学科知识内容为中心的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记忆与传授工 作,有助于学生打好基础理论知识和发展学生专业认知能力。 但是这些很多都是脱离于实际的,各自学科是自成系统但是相 互之间缺乏联系,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各类高职院 校应当让理论知识课程体系能够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相结 合。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来设置相应课程,同时再根据 各层次学生的需求来设置理论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
(三) 建立校内校外双基地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建立校内校外
双基地,同时配备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样可以让校内校外基 地相互之间进行补充,发挥出各自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校内基
地的建设应当具备一定的规模性、仿真性以及超前性。校外基 地则需要克服一些问题:(1)短期让学生进行参观实习的多,接
纳学生实习的少;(2)接纳部分学生多、接纳批量学生少;(3) 以劳动力需求居多,给学生进行培养提高的少;(4)以生产利益 为目标的基业,未能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能力的训练 工作。
四、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应用工学交替人才模式可以有效 的让校内外的资源进行整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内外 部的学习成长环境。校内,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课程学习基础 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实践能力;在校外,可以通过实际工作来获 得相应的经验,进而更快的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1 ]陈晓忠,陈榕利,颜汉军.高职院校基于校企联合工学 交替人才培养方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1).
[2]王磊.高职院校工学交替、订单与校企合作的社会服务 模式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3).
35